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动脉粥样硬化列表
沙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对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具有良好的降解效用,修复患者胰岛β细胞,提升患者GLP-1与GIP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沙格列汀效用显著,可采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
200
0
心血管疾病(CVD)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居首位,而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CVD的主要致病原因,仅2016年我国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而死亡的患者即有约240万人,占CVD死亡人数的61%。目前治疗ASCVD的基本方法有药物治疗(如降血脂及抗血小板药物)和手术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等)。
255
在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中,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都是常见病症。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有了很多研究,但是仍然对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不够明确。而,近年来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文中,摘要就对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也是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AS斑块的易损性高,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卒中常见的病变之一。目前认为,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S斑块恶化的主要原因。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识别受体的典型代表,TLR4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和脂质堆积,而这些都与AS斑块的进展和易损性有关。
254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和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因此,针对调控VSMC凋亡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ARC是一种内源性的凋亡抑制蛋白,在终末分化细胞如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中高表达。
461
脑梗死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脑梗死发病相关基因遗传学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寻找脑梗死相关致病基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骨保护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受体家族中的一种糖蛋白,同时也是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受体,是凋亡的有效激活因子。
124
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伴随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速度及危害将显著增加。Resistin是一种炎症因子,属于富含半胱氨酸的血清Resistin样分子家族,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Resistin高水平表达会引起血脂和血糖的代谢异常,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成2型糖尿病。
29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亚洲人群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原因。颅内支架为除药物抗栓外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颅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再狭窄率可达20%~30%,因此支架植入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十分必要。
45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临床以间断性心前区榨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若未能及时予以治疗,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现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案,多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展为主。
181
血管周围间隙(PVS)是脑穿支血管周围的潜在腔隙,目前认为,MRI上可见的PVS即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直径<3mm。既往研究发现,EPVS与年龄、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EPVS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CSO),不同部位EPVS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可能不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是针对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建立的。
474
心脑血管意外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及意外的最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对粥样硬化动脉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临床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动脉弹性功能减低是As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最初阶段,是先于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的功能改变。
593
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支架置入术是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新型治疗手段,其将相应支架置于血管狭窄处进行释放与扩张,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支架置入术对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再狭窄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36
颅内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所致,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与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症状表现与凶险度既受管腔狭窄程度影响,也与斑块成分、性质等有关[1]。HRMRI是近年临床新兴颅内动脉血管壁成像技术,可以通过“黑血”、“亮血”技术成像及后处理重建显像血管壁,观察狭窄及评价斑块成分。
15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s)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患者大多死于大血管疾病。而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率比正常体重人群显著升高。如何有效控制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206
骨质疏松为常见老年性疾病,钙和维生素D的合理摄入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钙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为高血钙水平具有促进血管壁钙化、血管壁脆性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85
影响因子:1.548
影响因子:0.964
影响因子:1.030
影响因子:0.4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9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