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思政教育列表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明确提出全国各高校学科应结合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提高各高校、各学科立德树人的成效。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职业精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同等重要[3]。
27
0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富有朝气,思想活跃,乐观自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建设者,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志存高远、信念坚定,国家和民族就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40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经从国家层面提上了日程,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70
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能有效解决传统思政教育辐射度、接受度和感染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明辨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献[1]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并与计算机网络专业领域的概念匹配,给出了2个教学方案示例。
42
教师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育人规定,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体现到课程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之中,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21
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是教育发展的支撑。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激活了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转化为强大育人力量,加快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数字技术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助推力,有利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增强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57
研究生思政教育受到学生学习和科研活动特殊性的影响,课程学习时间只占据整个学业的1/3甚至更少,难以采用与本科生课程思政相同的方式进行。而导师作为经历研究生报考、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位论文、择业毕业全流程的深度接触者和参与者,通过言传身教对研究生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
39
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如食物、能源、药物等,其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当今时代,人们对海洋的关注越来越高,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举足轻重。因此,应用海洋学这门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在当今大学海洋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60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1],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仲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其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崇仁、厚德、恒志、精术”的医者理念,强调尊重生命、仁爱为本、天人合一等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
41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应将抗疫精神作为鲜活素材融入课程思政,并探寻出利用大思政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机制与实现路径。
31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技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确表达工程研究图样的语言,不仅是学生传递信息、探索未知领域和认识客观规律的关键工具,更是工科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其核心目的在于借助各类课程丰富的教育平台开展综合性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口腔医学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关注课程思政并开展了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 Space工具对口腔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教学改革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30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明确提出“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指南,也是我国未来网络安全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
7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
82
影响因子:1.072
影响因子:0.340
影响因子:1.435
影响因子:0.17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