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中西医结合列表
糖尿病与高血压疾病目前均无法根治,主要采取西药治疗控制病情,以便预防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与高血压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即胰岛素抵抗,故二者常常合并存在。中医素来崇尚整体观,故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17
0
脑卒中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患者常常在顺利度过脑卒中急性期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故素有“非死即残”的说法。为能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医护人员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坚持长期的医疗与护理,使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20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10a内并发DPN的发生率约为60%,严重者可致残[1]。甲钴胺片是临床治疗DPN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无法阻止病情发展。中医理论认为,DPN属于“痹证”“痿证”范畴,主要病机为消渴迁久致气阴耗损,血行瘀滞,同时脉络瘀阻,筋脉失养。
338
附骨疽与病原菌感染相关,患者多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重在清除病灶,中医烙法通过高温加热烙铁,行烙熨治疗,可使病变组织坏死,进而清除病灶,缓解患者病情。
296
急性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呼吸道疾病,高发于小儿及青少年,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特征[1]。目前临床多采用头孢克肟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喉炎,但由于患者的耐药性不同,在西药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良反应。
248
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受血糖异常影响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胰岛素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从而抑制病情进展。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认为中医治疗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平衡[2]。
140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称北五味子[1]。中医常用五味子治疗久嗽虚喘、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病症[2]。五味子含有木脂素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成分[3,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具有保肝利胆、镇静催眠、抗过敏、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5,6,7]。
259
标准化病人(SP)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在经过相关培训后,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准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接受临床检查、扮演患者、评估考生水平和指导教学[1]。SP又分为职业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简易标准化病人、学生标准化病人以及电子标准化病人。
176
咳嗽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后咳嗽(PIC)为亚急性咳嗽(病程3~8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常以阵发性咳嗽或伴有白色痰液为主要症状,咳嗽多由环境、气味以及气温等突然变化引起,行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1]。其中以病毒感冒后最多见,又称“感冒后咳嗽”。
423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损伤导致血管壁出现的以脂质沉着、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1]。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将损伤机体的血管内皮组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高血糖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年龄大、微量元素摄入过量、酗酒、肥胖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属于诱发该病重要因素[3]。
36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生存于人体消化道内,呈螺旋形,可在胃幽门部厌氧环境中大量存在,故得名。该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发生密切相关[1]。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及胃肠道溃疡性疾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引起的胃癌发病率高达60%以上[2]。欲对胃炎及胃肠道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进行有效治疗,需要从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幽门螺杆菌入手,从而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166
心血管疾病发作时会有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医治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猝死的情况。心血管疾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让患者承担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也逐渐增加,同时还存在部分患者患有焦虑症的情况,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目前我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痊愈和缓解不能起到显著作用,因此本院选取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收集分析相关情况后展开研究。
172
小儿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性疾病,是毛细血管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疾病。在儿童疾病中,小儿过敏性紫癜是极为常见的,会造成皮肤、关节、肠胃、肾脏和黏膜等部位因毛细血管的脆性壁和渗透性加大而发生出血,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胀、消化道的黏膜出血、血尿和腹痛等[1]。
14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不断进展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并发性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2]。在临床治疗时,需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以改善肾功能,常见的治疗药物有降糖药二甲双胍以及缬沙坦,但是对性功能障碍改善效果不显著。随着国家推广中医,中成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糖尿病肾病并发性功能障碍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性功能障碍改善效果显著,能够平稳控制血糖,改善预后[3,4]。
通过探索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相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较高,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影响因子:1.687
影响因子:1.146
影响因子:0.968
影响因子:0.531
影响因子:0.460
影响因子:1.20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