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医科背景下,打破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以因特网为依托,探讨新型病理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推动病理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2017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求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1]。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贯彻现代化教育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最早由Cooney等[2]提出,是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理念认为教育并不是一次性事件,不是一个只发生于特定时间及特定地点的孤立事件,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连续性过程[3]。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在课下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扩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拓展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契合当代医学生的行为特点,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改进病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涉及疾病病因、发病过程、病理进展以及转化结局等多个方面,相关的病例及图片较多。常规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被学生接受,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务与科研方面压力较大,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创新优质学科教学模式的首要选择[4]。“因特网+”时代促进了线下教学的发展,为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了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积极性
病理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面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时常感到枯燥乏力,缺乏学习热情,且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混合式教学依托因特网和移动终端,要求学生在病理学学习App上开展学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种线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App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1.3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目前,病理学线上课程已包含完整的病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涵盖所有章节的实验内容解析及切片过程详细解说,并配套课程练习题、不同学习阶段测试题等。此外,线上平台还配置了非视频教学数字资源,包括SCI扩展阅读文章、学科动态、数字切片解析图集等,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病理实践的能力。
1.4有利于病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开展
将思政元素融入病理学混合式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是新时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客观要求。教师在传道解惑授业过程中,应承担育德重任,运用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完整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在课程设计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病理学知识点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课程结束后,利用问卷星等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拓展课程思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全面融入病理学课程,在实现对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塑造德才双馨的一流医学人才。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将新的理论知识和典型病例引入课堂,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阶段,授课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课件、布置学习任务,积极拓展附属医院病理数字切片等线上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线下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讲解病理学理论知识及典型案例,并对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可借助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
2.1课前环节
上课前,授课教师将部分相对简单、灵活或有拓展价值的内容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提纲、课前导学、学习指南、课前思考、思维导图、名师讲解微课视频、病理学典型病例及其拓展前沿知识的相关中外文链接等。在QQ群或微信群发布预习提示,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信息,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边学习、边做笔记的习惯;并以学生关注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适量布置简单的预习试题,通过课前测验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借助互联网查找资料、搜寻答案,并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上传切身学习体会。教师通过平台随时跟踪查阅学生的预习进度,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及重点,以增强线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对推送的线上资料及布置作业的质与量进行把控,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全部覆盖的基础上确保资料少而精,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对于部分文字难于表述但通过动画可以清晰呈现的知识点,教师在线上平台通过视频播放及动画展示等方式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要点。例如,教材“炎症”章节中急性炎症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血管反应与白细胞变化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理解难度大,平台通过视频或动画展示炎症变化过程,清楚明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2课中环节
教师通过面授方式精讲重点与难点,同时利用手势等肢体语言调动学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提升授课效果[5]。线下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提炼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学生预习阶段反馈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强化课堂知识讲解的针对性,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选择精讲法,直至学生真正理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病理学知识点的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有关内容节点解答部分试题,以分析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医学思辨能力,还可开展随堂小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教材“肿瘤”章节中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理论部分理解难度较大,是重点面授内容。教师通过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及课中提问,深化学生的学习感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3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以巩固提高为重点,是线上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及随堂小测的结果推送课后思考题及拓展类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传答案。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线上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在QQ群或微信群里讨论解决,并给出推荐答案。对于少数未能理解的学生,可以采取师生连线的方法耐心予以个性化指导。结合线上作业批阅情况和教师的答疑情况,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进度,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规划提供借鉴。针对课堂上不理解或不熟练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搜寻相关教学视频,反复观摩回放,直至理解并彻底消化课堂内容,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及巩固提高的效果。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实行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检验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合理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终结性评价指标,导致评价手段的单一化,弱化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不能单纯局限于考试成绩,应同时涵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指标包含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评价包括线上考核部分以及考勤记录等;教师进行线上教学考核,既包含线上教学内容、学习时长等,还包括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表现情况,如线上学习活跃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线课程完成进度等。线下评价包括课堂病例讨论资料的准备和参与度、病例分析、项目完成情况等,综合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终结性考核评价中,期终考试题目应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考评不仅包括教师的评价,还包含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将学生互评、自评等考核项目按照一定百分比纳入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努力完善教学路径[6]。
3.2持续提升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水平
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医学基础学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的授课模式,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既是病理知识的启蒙者、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学生进入知识圣殿的引导者。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是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基础。病理学授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守初心,摆脱固化的教育理念,持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增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善于变想法为现实;努力将因特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与新颖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坚持立德树人,视学生为共同学习伙伴,通过“教学相长”来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线上及线下学习的指导[7]。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由“渴望学习”向“善于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教师也需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以因特网为依托,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授课技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标准、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7-02-02)[2022-03-10].
[4]李红,陈庆勇,王娜娜,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6):71-74.
[5]茹泽园,陆竞艳,付海晓.“雨课堂+翻转课堂”背景下病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13-116.
[6]吴洁,王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卫生毒理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7-9.
[7]邹龙.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微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2):84-86.
文章来源:章含昀,邹兵兵,张红.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中的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08):48-50.
分享: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体内尿酸浓度升高时,尿酸单钠(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析出并逐渐沉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关节和/或关节周围迅速出现红肿热痛,而慢性痛风在反复急性痛风发作数年后出现,进行性组织破坏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致畸致残[1]。
2024-11-19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胃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位于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之后,在女性中位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和宫颈癌之后。根据GLOBOCAN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胃癌病例达108.9万,同年76.9万胃癌患者死亡。
2024-10-08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脏病的最佳替代治疗和首选治疗方法,相比于透析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或新发肾病、病毒感染、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毒性损伤等并发症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是判断这些并发症的金标准。
2024-09-19孢子丝菌病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是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培养周期长,易受到污染菌影响;组织切片染色方式包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基膜六胺银(PASM)染色,但这些方法的真菌阳性检出率不高,且存在耗时长、操作环节复杂和镜下难观察等缺点。
2024-09-05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 NC)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植物化合物生物碱,从中药两面针中提取获得。本研究小组前期发现NC显示出含抗肿瘤在内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其在结直肠癌中可通过细胞色素C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T29细胞凋亡,也可抑制ERK信号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干性。
2024-08-12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动脉压力升高、阻力增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是一类致死性很高的恶性心血管疾病。PH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球1%的人口,所有类型的肺动脉高压累计最低患病率为每100 000人中有326例,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可能承受更大的负担。
2024-07-31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包括各种中枢性疾病引起的外周症状,是一种包括自发性疼痛、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和诱发性疼痛的广泛疼痛综合征。NP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6.9%~10%,常伴随痛觉过敏现象。然而,NP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少有效的诊疗手段。
2024-07-312017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求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贯彻现代化教育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最早由Cooney等提出,是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4-07-04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GCA)又称腺类癌、黏液型类癌、腺窝细胞癌、杯状细胞类癌,是一种临床病理特征独特、侵袭性强的混合性上皮-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发生在阑尾。原发肛管GCA伴肛周Paget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组织学和分子病理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2024-07-01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nephritis, HSPN) 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也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重要因素。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轻重不一,大部分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较重的预后差。
2024-06-21人气:4447
人气:4222
人气:2702
人气:2639
人气:25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605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1492
国内刊号:13-1360/N
邮发代号:18-344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