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1.8 mm与3 mm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至12月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收治的74例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7例,采用3 mm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和观察组(37例,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对比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角膜散光度、视力水平及角膜内皮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1周、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前至术后1个月的眼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3 mm切口超声乳化术,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散光症状,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白内障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视觉障碍疾病,多由晶状体透明度降低等退行性改变所导致,患者多表现为视力模糊、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甚至可能致盲,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超声乳化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而达到恢复患者视力的目的[2]。目前,1.8mm和3mm切口超声乳化术在临床应用中较常见。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手术的操作性更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白内障病例时,3mm的切口可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手术空间,但可能会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1.8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以其微小切口的特性,更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进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这两种手术方法在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优化手术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至12月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收治的74例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6~72岁,平均(59.06±3.14)岁;晶状核体硬度Little分级[5]:Ⅳ级29例,Ⅴ级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7~73岁,平均(59.11±3.08)岁;晶状核体硬度Ⅳ级28例,Ⅴ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与《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6]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⑵经临床眼科检查确诊;⑶晶状核体硬度Little分级在Ⅳ~Ⅴ级;⑷均为单眼发病;⑸具备超声乳化术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严重眼部疾病;⑵有眼部相关疾病手术史;⑶合并神经疾病或交流障碍;⑷合并视网膜脱落。本研究经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d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苏广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48,规格:5mL∶24.4mg(以C18H20FN3O4计)]滴眼,术前0.5h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88,规格:6mL∶30mg]滴眼,并冲洗泪道,再使用生理盐水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对照组患者行3mm切口超声乳化术。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87,规格:0.5mL∶2.0mg(0.4%)]进行眼部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将患者眼睑撑开后,在右眼颞上轴位150°作3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同时在左眼颞上轴位30°作辅助切口。用超声眼科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设备及附件(美国爱尔康公司,国械注进20153161071,型号:Constellation)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将黏弹剂注入到前房,行连续环状撕囊,将晶体分离出来,将残留的晶体核取出来,并将皮质吸出。将黏弹剂注入囊袋和前房,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中,清除所有的黏弹剂,确保切口密闭完全后取出开睑器,结束手术。观察组患者行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体位、麻醉方式和手术切口位置均与对照组相同,但切口大小为1.8mm,作好手术切口后用超声眼科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设备及附件进入前房,行连续环状撕囊并分离水分,吸出皮质和晶状体核,并适当注入黏弹剂。完成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再次吸出黏弹剂,检查切口密闭性,并将开睑器取出。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成都青山利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55,规格:5mL∶妥布霉素15mg、地塞米松5mg]滴眼,并包扎术眼。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
1.3观察指标⑴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株式会社拓普康,国械注进20182160361,型号:CT-800A)测量患者眼压,采用电脑验光仪(宁波法里奥光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62160346,型号:FKR-8900)测量角膜散光度。⑵视力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采用标准视力表测量患者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⑶角膜内皮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采用光学显微镜(株式会社拓普康,国械注进20152223594,型号:SP-3000P)检测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变异系数。⑷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发生房水浑浊、高眼压、角膜水肿的情况。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之和即并发症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眼压和角膜散光度比较与术前比,术后1周、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眼压和角膜散光度比较
2.2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与术前比,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比较与术前比,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比较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与年龄、遗传因素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等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内的蛋白质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晶状体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患者初期可能仅感到视力轻微下降,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眩光等症状,造成患者阅读困难、驾驶不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针对此病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升患者视力水平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治疗的临床先进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将白内障混浊的晶状体碎化,并在液化状态下抽吸出来,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机械能使晶状体在短时间内被有效分解,从而减少手术对眼组织的创伤[7]。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切口通常在1.8~3.2mm之间,不同大小的手术切口均可能对眼部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手术时长及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3mm和1.8mm手术切口超声乳化术均属于微创手术,3mm切口由于手术切口相对更大,便于为手术操作提供更大的空间,提升手术操作的灵活性,进而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且对于晶状体核较大的白内障患者适用性更强,便于医生更有效地完成对晶状体核的移除[8]。1.8mm切口更小,手术创伤更小,有利于减少术中对角膜组织等眼部周围结构的损伤,进而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研究中,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相较于3mm手术切口,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可有效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改善散光症状,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较小的切口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组织牵拉和震动,有利于减少外部力对晶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从而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保持角膜的生理曲度和功能,因此对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更小[9]。此外,因为切口远离角膜视觉中心,不易产生高度顺规性散光,更有利于保持患者术后视力的稳定性[10]。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眼压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1.8mm与3mm切口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眼压控制效果,且均安全性良好。在操作空间、手术操作灵活性和适应范围方面,3mm手术切口超声乳化术更具优势;而在创伤大小、术后恢复速度和并发症风险方面,1.8mm手术切口则更具优势[11]。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晶状体硬度、大小等眼部综合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安全高效的手术切口大小。
综上,相较于3mm切口超声乳化术,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散光症状,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受样本量有限及缺乏术后远期疗效观测等影响,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应继续针对以上不足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玉平.不同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效果及对患者视力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7):1052-1055.
[2]李婷,胡红梅,刘含军,等.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疗效及对术后视力水平、房角结构变化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20(2):126-129,148.
[3]杨正印,张秀芝,刘佳,等.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9):1187-1188.
[4]毛景璟,彭坤,陈林勇.两种不同切口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8):1494-1496.
[5]吴小燕,麦圣龙,邢健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与核分级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6):1274-1279.[6]中山医科大学.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
[7]李晓东.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术后干眼症状、泪膜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5):65966598.
[8]许博,董诺,殷孝健,等.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屈光力与散光变化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3):321-323.
[9]路俊霞,张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578-1582.
[10]陈晓莉.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2):1585-1586.
[11]伍博晰.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视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56-57
文章来源:权明,杨冰.不同手术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4):77-80.
分享: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可能具有视觉破坏性的并发症。 白内障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恢复视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加,其中眼内炎最为严重。因此,寻找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标志物对于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2025-04-02白内障的发生对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存在极大影响,中老年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发病时,以晶状体浑浊为主要特征,随病情进展,患者视力将逐渐下降,对其生活及自理能力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以手术为首选方式,经由手术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维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
2025-03-10超声乳化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而达到恢复患者视力的目的[2]。目前,1.8mm和3mm切口超声乳化术在临床应用中较常见。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手术的操作性更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白内障病例时,3mm的切口可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手术空间,但可能会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
2025-02-20白内障是眼科多发疾病,该病症是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光线难以进入眼球导致的,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出现重影、视物模糊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去除白内障普遍采用手术治疗,虽效果显著,但会导致患者围术期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
2025-02-07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 的主要健康问题[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哮喘的发病 率迅速增加[2],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 活质量。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BD) 报告,全球 约有 2.6241 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和青 少年[3]。
2025-01-21目前已经发现至少300种与白内障相关的基因与突变相关,包括晶状体蛋白质基因、膜蛋白质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质基因以及调节蛋白质基因等,其中晶状体蛋白质基因突变占迄今为止报告的家族性白内障突变的45%[4]。晶状体蛋白质是存在于眼睛晶状体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主要功能是维持晶状体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2024-12-30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晶状体混浊致使视觉障碍,需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超声乳化手术应用较多,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为了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更好恢复,改善患者视功能,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2024-12-23白内障是由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内分泌等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为老年性白内障的主流治疗策略,超声乳化手术具有较好的白内障治疗效果,利于恢复或者改善患者视力,有效降低致盲风险。
2024-12-10随着麻醉方式和手术技术的进步,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这大大降低了全身麻醉可能伴随的风险,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白内障患者会在术中感知到疼痛。术中疼痛可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及手术满意度,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分析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
2024-11-30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常有晶状体混浊伴视物模糊的症状,且部分白内障患者常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段,但该手术有可能会损伤患者角膜上皮、破坏泪膜的稳定性,易使患者出现眼睛干涩、烧灼、畏光等干眼症状。
2024-11-29人气:18472
人气:16537
人气:15461
人气:14983
人气:145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4791
主管单位:中国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23
国内刊号:61-1419/R
邮发代号:52-239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