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血清微小RNA-34a-5p(miR-34a-5p)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T1(SIRT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05/2024-05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患者为感染组(20例),未发生眼内炎患者为对照组(74例)。ELISA法检测血清SIRT1水平;qRT-PCR检测血清miR-34a-5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34a-5p和SIRT1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对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miR-34a-5p水平显著升高(P<0.001),SIRT1水平显著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34a-5p和SIRT1呈负相关关系(r=-0.421,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4a-5p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感染的危险因素(OR=3.532,P<0.05),SIRT1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感染的保护因素(OR=0.875,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4a-5p和SIRT1二者联合诊断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95%CI:0.861-0.97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血清miR-34a-5p高表达,SIRT1低表达,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可能具有视觉破坏性的并发症[1]。 白内障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恢复视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加,其中眼内炎最为严重[2]。因此,寻找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标志物对于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20 -25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据报道,许多miRNA在白内障中失调,并与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发展有关,在白内障中能够观察到高水平的miRNA[3]。 研究表明miRNA-34a在视网膜病变组房水中上调[4]。 抑制miR-34a-5p可以抑制H2O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凋亡和氧化损伤[5]。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T1(SIRT1)是一种NAD依赖性Ⅲ类蛋白组蛋白脱乙酰酶,调节参与炎症相关疾病的各种转录因子和辅因子的活性;它是氧化还原稳态的重要调节剂,在调节细胞存活、凋亡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6]。 上调SIRT1能通过调控自噬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和细胞死亡过程[7]。 研究证明炎症与眼内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血清miR-34a-5p和SIR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关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本院2020-05 / 2024-05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患者为感染组(20例),同期白内障术后未发生眼内炎患者为对照组(74例)。 感染组中男6例,女14例,年龄67. 13 ± 9. 48岁。 对照组男39例,女35例,年 龄63.44±8.61岁。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2)术后患者出现眼球疼痛、分泌物增多、玻璃体混浊、眼睑肿胀、视力下降等现象,符合眼内炎诊断标准[8];(3)未进行其它眼部手术患者;(4)入院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2)晶状体皮质残留引起的炎症;(3)前房积脓葡萄膜炎;(4)眼前段毒性反应综合征。 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3035),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参与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手术时长、手术切口、玻璃体溢出等资料。
1.2.2血清SIRT1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 min,10 min),分离血清,于-80℃冰箱保存备用。 严格按照SIRT1 (货号:CB10432 - Hu)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检测血清SIRT1水平。
1.2.3血清miR-34a-5p水平检测
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样本总RNA,使用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成cDNA。严格 按 照SYBR Green QPCR试 剂 盒 说 明 书 操 作 进 行qRT-PCR分析。 每个PCR反应包含10 μL 2×SYBR预混物、3 pmoL正向引物、3 pmoL普通反向引物、25 ng模板cDNA和DDW,最大体积为20 μL。 实时PCR程序:预变性95℃,15 min;变性94℃,5 s;退火60-65℃,35 s;延伸72℃,5 s。 引物序列见表1。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34a-5p和SIRT1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感染组玻璃体溢出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长、手术切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两组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miR-34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SIRT1水平显著降低(P<0.001),见表3。
2.3 miR-34a-5p和SIRT1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果 显 示, miR - 34a - 5p和SIRT1呈 负 相 关( r =-0.421,P<0.001),见图1。
2.4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影响因素以白内障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眼内炎为因变量(是= 1,否= 0),以玻璃体溢出、miR-34a-5p、SIRT1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4a-5p是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OR = 3. 532,P <0.05),SIRT1是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保护因素(OR =0.875,P<0.05),见表4。
2.5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对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诊断价值
血清miR-34a-5p水平诊断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 95% CI:0.834-0.961),截断值为1.12,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5.14%,约登指数为0.740;血清SIRT1水平诊断的AUC为0.859(95%CI:0.771-0.923),截断值为1.92 ng / mL,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1.89%,约登指数为0.58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3(95%CI:0.861-0.975),敏感度为83. 33%,特异度为89. 19%,约登指数为0. 725,见图2。
表1引物序列
表2对照组和感染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3两组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比较
图1 miR-34a-5p和SIRT1相关性
图2 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a-5p和SIRT1水平对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诊断价值
表4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预后影响因素
3、讨论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早期发现对预防失明至关重要[9]。 超声乳化术是白内障手术常用技术手段之一,其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迅速[10]。 但术后眼内炎仍是白内障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通常会导致视力不佳,严重者甚至会摘除 眼球[11]。 眼内炎的发生可能与术前术后环境、手术材料、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2]。 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的方式诊断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对白内障眼内炎的预防和发生至关重要。miRNA在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细胞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其参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miRNA异常表达已经被发现,miR-199a可以通过直接调节SP1影响糖尿病白内障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改善糖尿病白内障[13]。Gao等[14]研究也表明miRNA可能在糖尿病和白内障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唐雷等[15]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miR-34a-5p表达升高,miR-34a-5p过表达增加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但其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血清中miR-34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miR-34a-5p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推测当患者感染时,miR-34a-5p水平升高,进而加强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导致患者眼内炎的感染加重。
Wang等[16]研究表明miR-34a-5p是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负调节因子,miR-34a-5p的过表达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王凡寅等[17]研究也表明在H2O2诱导兔源性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通过下调miR-34a-5p表达,使晶状体上皮细胞活性上升,改善氧化应激,同时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抵抗细胞衰老及凋亡的作用,提示miR-34a-5p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参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发展。SIRT1是sirtuin家族的成员,对眼睛发育很重要,其在眼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被认为可以预防各种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18]。 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IRT1低表达,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19]。 文晓霞等[20]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中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患者血清中SIRT1水平降低,SIRT1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保护因素。推测SIRT1水平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通过上调SIRT1水平增强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轻患者眼内炎感染。
Wu等[21]研究表明UVB辐射暴露通过降低SIRT1水平,抑制KEAP1 / NFE2L2通路,从而降低其抗氧化作用,增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进而诱发白内障。Lian等[22]研究表明SIRT1下调促进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的产生,加剧高糖(HG)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HLEC)和大鼠晶状体上皮损伤。 推测SIRT1低表达可能通过促进机体炎症反应发生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展。据报道SIRT1是miR-34a的靶标基因之一,miR-34a与SIRT1之间呈负相关,miR-34a / SIRT1可通过调控p53的去乙酰化比例参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23]。Xiu等[24]研究也表明miR-34a表达水平的上调与大鼠白内障的发生有关,这可能是由SIRT1蛋白的调节引起的。 生物学信息网( https: / / rnasysu. com/ encori / )预 测miR - 34a - 5p和SIRT1之间存在靶向关系,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34a-5p和SIRT1之间呈负相关,与预测结果一致。推测miR-34a- 5p和SIRT1之间存在靶向负调控关系,miR-34a-5p高表达通过靶向负调控SIRT1水平,促进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细胞凋亡,参与白内障发生发展,进而导致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显示,血清miR-34a-5p和SIRT1二者联合诊断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AUC为0.933,提示二者联合诊断对于评估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血清中miR-34a-5p高表达,SIRT1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未对患者血清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后续将继续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探究。利益冲突声明:本文不存在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郝莉莉、阎晓庆论文选题与修改,数据分析;郝莉莉、庞星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初稿撰写。 所有作者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参考文献:
[2]符郁,岑育健,符密,等.血清PCT和hs-CRP水平及CD64指数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29(23):3614-3617,3636.
文章来源:郝莉莉,庞星宇,阎晓庆.血清miR-34a-5p和SIRT1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25,25(04):627-631.
分享: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的诱发因素有老化、代谢异常、外伤、辐射、局部营养障碍、中毒、免疫异常,早期症状是视力模糊,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进一步下降,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完全丧失,已成为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1-2]。目前,使得白内障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3]。
2025-04-07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可能具有视觉破坏性的并发症。 白内障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恢复视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加,其中眼内炎最为严重。因此,寻找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标志物对于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2025-04-02白内障的发生对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存在极大影响,中老年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发病时,以晶状体浑浊为主要特征,随病情进展,患者视力将逐渐下降,对其生活及自理能力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以手术为首选方式,经由手术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维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
2025-03-10超声乳化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而达到恢复患者视力的目的[2]。目前,1.8mm和3mm切口超声乳化术在临床应用中较常见。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手术的操作性更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白内障病例时,3mm的切口可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手术空间,但可能会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
2025-02-20白内障是眼科多发疾病,该病症是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光线难以进入眼球导致的,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出现重影、视物模糊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去除白内障普遍采用手术治疗,虽效果显著,但会导致患者围术期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
2025-02-07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 的主要健康问题[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哮喘的发病 率迅速增加[2],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 活质量。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BD) 报告,全球 约有 2.6241 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和青 少年[3]。
2025-01-21目前已经发现至少300种与白内障相关的基因与突变相关,包括晶状体蛋白质基因、膜蛋白质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质基因以及调节蛋白质基因等,其中晶状体蛋白质基因突变占迄今为止报告的家族性白内障突变的45%[4]。晶状体蛋白质是存在于眼睛晶状体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主要功能是维持晶状体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2024-12-30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晶状体混浊致使视觉障碍,需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超声乳化手术应用较多,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为了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更好恢复,改善患者视功能,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2024-12-23白内障是由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内分泌等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为老年性白内障的主流治疗策略,超声乳化手术具有较好的白内障治疗效果,利于恢复或者改善患者视力,有效降低致盲风险。
2024-12-10随着麻醉方式和手术技术的进步,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这大大降低了全身麻醉可能伴随的风险,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白内障患者会在术中感知到疼痛。术中疼痛可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及手术满意度,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分析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
2024-11-30人气:4454
人气:3329
人气:3275
人气:3255
人气:31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人气:187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803
国内刊号:11-5500/R
邮发代号:2-609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