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及防范策略。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137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7例为对照组,分析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244份(研究组137份,对照组107份),收回240份(研究组135份,对照组105份),回收率为98.36%。研究组中,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14例(84.44%),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21例(1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母亲孕期X线检查、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儿童卧室有电器、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母亲孕期疾病史是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的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幼儿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例较高,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X线检查、接触涂料或农药及疾病史、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儿童卧室有电器、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为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的危险因素。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之一,对患儿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故寻找幼儿白血病发病原因对疾病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3]。近年来,幼儿白血病病死率随诊疗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其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除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外,幼儿白血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吸烟、杀虫剂、农药、苯化学制剂等环境危险因素有关[4-6]。基于此,本研究对上述环境因素给予重点关注,采用调查问卷收集137例白血病患儿相关数据,分析其与幼儿白血病环境暴露的关系,以期为白血病患儿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137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7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研究组患儿均符合《儿科学》[7]中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骨髓癌者;②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自闭症,不能正常沟通者;④合并病理性黄疸者;⑤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者;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审查。
1.2方法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男,女)、哺乳方式(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出生体质量、居住地(城镇,农村)、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月,<3 500元/月)、年龄]、环境暴露风险因素[母亲孕期服药(有,无)、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有,无)、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有,无)、母亲孕期X线检查(有,无)、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有,无)、儿童卧室有电器(有,无)、住宅附近有高压线(有,无)、人均居住面积(≥15 m2,<15 m2)、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有,无)、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有,无)、近1年内添置新家具(有,无)、母亲孕期疾病史(有,无)]。问卷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68,内容效度指数为0.892,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结果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提示该因素可能是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244份(研究组137份,对照组107份),收回240份(研究组135份,对照组105份),回收率为98.36%。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性别、哺乳方式、出生体质量、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般情况对比见表1。
2.2研究组白血病类型
研究组白血病患儿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共114例,占84.44%,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占15.56%。
表1两组一般情况对比
2.3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母亲孕期X线检查、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儿童卧室有电器、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母亲孕期有疾病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4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情况为因变量(无暴露=0,暴露=1),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如下: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无=0,有=1)、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无=0,有=1)、母亲孕期X线检查(无=0,有=1)、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无=0,有=1)、儿童卧室有电器(无=0,有=1)、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无=0,有=1)、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无=0,有=1)、母亲孕期疾病史(无=0,有=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母亲孕期X线检查、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儿童卧室有电器、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母亲孕期疾病史是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的风险因素(均P<0.05)。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见表3。
表2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3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讨 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出现显著变化,多种室内外环境因素成为幼儿白血病发生的诱因,对儿童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8-10]。
母亲吸烟、饮酒可造成胎儿脐带血淋巴细胞中次黄嘌呤突变频率增高,同时烟草基因可对白血病11号染色体q2造成毒性效应,使白血病发生风险增加,父亲吸烟、饮酒可对精子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了白血病的发生风险[11-13]。染发剂多含有致癌、致基因突变的物质,而且具有遗传毒性[14-15]。本研究发现:母亲或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的幼儿白血病发生率较高,原因与上述研究相同,为降低幼儿白血病发生率,父母亲在孕期应禁烟酒,合理膳食。
本研究发现:母亲孕期X线检查、接触涂料或农药的幼儿白血病发生率较高。分析其原因为:①孕期接触X线次数较多易造成DNA损伤或染色体异常,在白血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6]。②农药中的有机磷酸酯可造成DNA损伤及人造血干细胞分化能力下降,使白血病发生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幼儿接触农药机会不断减少,但蚊香等驱虫剂仍有使用,故母体应在孕期避免X线检查,减少使用蚊香,避免接触农药,以降低环境暴露水平[17-18]。本研究发现:母亲孕期有疾病史的幼儿白血病发生率较高,分析原因为妊娠期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先兆流产、高血压、哮喘、高血脂等妊娠期异常情况均可对胎儿及出生儿童健康状态造成影响,故孕妇应在孕期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妊娠期异常,早期治疗,以降低幼儿白血病发生率[19-20]。
研究[21-22]表明:家用电器有一定电离辐射,低剂量的电离辐射暴露累积剂量、暴露时期与幼儿白血病发生风险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的幼儿白血病发生率较高,分析其原因为室内高浓度污染物可引起心血管病、白血病、皮炎、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在家庭室内装修中的高浓度污染物以甲醛为主,甲醛可造成DNA蛋白质交联、染色体畸变等,最终造成细胞突变,诱导白血病发生,通常情况下甲醛的释放周期为3~5年,可通过放置活性炭、开窗通风等方法加快甲醛挥发,减少环境暴露[23]。化学制品、废料可对水、土壤、空气等造成污染,进而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危害,诱发幼儿白血病,家庭可以通过放置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方式减轻上述污染物造成的污染[23-25]。
综上所述,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父亲孕期吸烟/饮酒/染发、母亲孕期X线检查、母亲孕期接触涂料或农药、儿童卧室有电器、家庭室内1年内装修、居住地附近500 m有化工厂、母亲孕期疾病史等环境暴露是幼儿发生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定期孕检、父母孕期合理膳食、室内放置净化器等手段减少环境暴露,降低幼儿白血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4]何亚莉,强依凡.健脾益肾生髓方对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生化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196-1198.
[5]王长爽,党利,刘付琼.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22,20(7):709-711,723.
[6]谢会丽,杜倩楠,赵文杰.甲氨蝶呤联合伊曲康唑对白血病患儿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及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2,32(2):212-216.
[7]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7.
[8]赵雪莲,王西阁,宋丽丽,等.微生态制剂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所致免疫抑制及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0):1462-1466.
[9]李妍,张合成,王国锋,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患儿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12):1516-1519.
基金资助: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2022RC078);
文章来源:李泽芳,金晶.白血病患儿环境暴露风险因素调查及防范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18):3561-356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 75%-80%。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以危险度分层为依据的个体化治疗,儿童ALL 的 5 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已达到 85%。融合基因是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为白血病的诊治、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2025-03-2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80%[1]。三分之一的AML患者在标准化疗后没有达到完全缓解,即使达到完全缓解,依然有约70%的AML患者在5年内复发[2-3]。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提高化疗疗效。
2025-03-26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M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类别,具有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L),高风险(约15%-30%)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特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大约为1-3年[2]。
2025-02-12急性白血病( AL)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疾病,病情凶险,且易复发,病死率较高。AL 不同于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会随着血液流动而遍及全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AL 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出血、贫血、发热等症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是 AL 主要发病类型,后者的发病率较高。
2025-02-10氟马替尼是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BCR-ABL激酶有更强的抑制活性[3]。Ⅲ期临床研究证实,氟马替尼一线治疗CML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缓解更快、更深,且安全性更优[4]。但是,老年人群二线治疗使用氟马替尼的报道较少。
2025-01-1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主要与染色体交互异位,产生BCR-ABL基因有关,这是因为该基因会调控细胞周期,从而造成细胞恶性增生、凋亡,从而诱发疾病,该病在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该病不同分期的症状有所不同,慢性期主要为贫血、食欲降低、左上腹痛、早饱感等症状,不及时医治将会诱发感染。
2025-01-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它是由于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发生异常增生所导致的。这种疾病的特征在于骨髓中会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无法正常发育成熟,从而导致骨髓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的血细胞生成。
2025-01-08发病对患儿消化、呼吸及泌尿系统等均可造成损伤,并引起电解质、酸碱紊乱,甚者可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且患儿发病后生存周期会严重缩短甚至死亡,故临床应积极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以延缓患儿病情进展,延长生存周期[2]。
2024-12-09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髓系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周期进程受到影响的恶性疾病,表现为骨髓正常造血能力衰竭,易出现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方式仍是治疗该病的传统手段,但这些方法增加了患者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以及合并症与免疫抑制的出现概率。
2024-12-0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骨髓造血细胞异常低分化的寡克隆恶性增殖性疾病,也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新型靶向药物、表观遗传学治疗乃至骨髓移植方案不断优化与改进,但由于AML疾病本身的高度异质性,加之其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AML患者仍面临复发和难治性问题的困扰。
2024-12-02人气:16602
人气:10215
人气:9943
人气:9131
人气:885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期刊人气:5808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4411
国内刊号:22-1127/R
邮发代号:12-94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