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由于嘌呤异常代谢和(或)尿酸排出减少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它是痛风的病因,表现为炎性关节炎、疼痛和残疾,同时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肾损害、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UA)是指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但尚未发生痛风相关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性肾病、尿路结石等),属于痛风临床前期。
520
0
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金标准,但如果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肠腔内的粪便会掩盖黏膜病变,对内镜的观察造成影响,极大程度上增加内镜检查漏诊、失败的可能。老年便秘是指老年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费力、粪便干结、量少。
612
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称“类癌”,1907年由德国病理学家提出的一类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摄取胺前体和脱羧细胞的肿瘤。根据是否有激素分泌功能和出现激素相关临床症状可分为非功能性和功能性,其中非功能性占80%左右。消化道是神经内分泌瘤的高发部位,其中直肠较为多见,仅次于小肠。由于直肠属于后肠,为非亲银性,大多无分泌功能。
1772
小肠胶囊内镜(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SBCE)应用于临床近20 年以来已经成为小肠疾病诊断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法[1],与小肠镜对比,研究发现SB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甚至有更高的诊断率[2]。充足的肠道准备可提供良好的肠道可视化质量[3],由于SBCE不能冲洗、吸引,因而SBCE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尤为重要。
208
艾克曼菌是一种肠道细菌,它在黏蛋白降解方面的专一性使其成为管腔和宿主细胞之间黏膜界面上的关键生物。近年来,有关艾克曼菌的研究日渐增多,艾克曼菌在平衡肠道细菌、维持肠道黏膜生态、缓解肠道黏膜炎症、调节人体糖和脂类的代谢,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有效果。本文总结艾克曼菌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为艾克曼菌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思路。
722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型为排便困难、间隔时间长或排空不完全等,且病程至少为6个月。中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呈逐年上升趋势,高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压力等均为其危险因素,并多见于肠道原发疾病、神经源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184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肠道菌群、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张声生教授认为该病属中医“久痢”范畴,以虚证、寒证中的脾肾两虚者多见,治疗以补脾温肾法为主,辅以除湿、清热、散寒、化瘀、止血、涩肠等法,标本兼治,采用自研方溃结2号方为基础,随证加减,配合局部灌肠,临床疗效显著。
216
肠套叠也被称为直肠黏膜内脱垂,指的是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发病率约占肠梗阻的15%~20%。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其中小儿为高发人群。该疾病不仅可引发患儿出现腹痛、腹部包块、呕吐、便血等症状,同时还易诱发肠管缺血或坏死、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48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管后出现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
结肠镜检查目前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炎症、溃疡、肿瘤和寄生虫所致的病变及不明原因的腹泻,已成为结直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肠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2]。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肠镜顺利进入肠腔、发现肠黏膜病变、准确获取病理标本及进行肠镜下息肉摘除手术的前提条件,能够有效防止误诊、漏诊,提高检查速度[3]。
264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约75%的直肠癌病人为低位型直肠癌,其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由于肠造口改变了病人正常的身体形象和排便途径,使其在接受治疗的痛苦之余,更要承担肠造口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43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包括儿科疾病在内的许多感染,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易激惹综合征和艰难梭菌结肠炎。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过度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相关症状之一。AAD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与微生物显著失衡密切相关。
15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特征,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步上升,临床难以根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多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失调、微生物生态失调、环境等因素有关。
149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口服或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受原发疾病、制剂应用不当等因素影响,病人在肠内营养期间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腹泻作为最常见并发症,在我院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31.69%,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可达54.17%。
160
腹泻(Diarrhea)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肠道疾病,其病理学表现为肠道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下,黏膜发炎、水肿,肠分泌及运动功能亢进,出现稀便和便频等症状[1]。由于不良反应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及可及性强的优点,中药在治疗腹泻的使用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且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等可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2,3]。
174
影响因子:1.370
影响因子:0.520
影响因子:0.809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1.789
影响因子:0.01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