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低能量导致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89例同期体检结果为健康且未发生骨折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腰椎侧位骨密度值,并对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侧位中间区域和侧位全椎体L2、L3和L4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骨折史、钙摄入、骨密度、骨密度T值、日照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与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有密切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钙摄入不足、骨密度小、日照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低能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群,高龄、钙摄入不足、骨密度小、日照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其发病危险因素,应对此类人群加强监控,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
临床中已有研究指出[1],腰椎骨折发生率与年龄表现出正相关,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高,各类骨折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由于老年人应变能力降低、运动功能减退、平衡能力降低、整体协调性减退等,老年人群腰椎骨折发生率高于年轻人群[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人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退化,增大了腰椎骨折发生率[3]。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因轻微的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即低能量损伤致椎体骨折,尤其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群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治疗周期较长,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4]。本研究对老年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社区健康宣教及后期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8例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89例同期体检结果为健康且未发生骨折的老年人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7例,女71例,年龄65岁~90岁;对照组中男68例,女121例,年龄66岁~90岁。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患者;(2)年龄≥65岁;(3)本地常住居民;(4)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高处坠落、车祸等暴力性骨折患者;(2)有骨代谢疾病病史的患者;(3)皮质激素等骨折相关药物使用史的患者;(4)感染性骨折的患者;(5)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6)保守治疗患者。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侧位骨密度值、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骨折史、激素类药物史、钙摄入、骨密度、骨密度T值、日照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其中:(1)骨密度:采用GE,LunarDAX-NT测定患者骨密度情况,测量部位包括侧位中间区域和侧位全椎体L2、L3和L4区域;(2)骨密度T值=骨密度值/年龄。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腰椎侧位骨密度值,对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腰椎侧位骨密度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侧位中间区域和侧位全椎体L2、L3和L4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腰椎侧位骨密度值比较
2.2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史、钙摄入、骨密度、骨密度T值、日照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与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高龄、钙摄入不足、骨密度小、日照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骼性疾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骨强度降低,疼痛、骨变形、疏松性骨折是其常见并发症[5]。骨质疏松性骨折为脆性骨折,在日常活动或轻微创伤时即可发生,多为低能量损伤所致,且危害程度较大[6]。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导致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慢性腰背疼痛,且需长期卧床,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0世纪末期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约2.1亿人口年龄≥65岁,老年人群骨骼易脱钙,骨质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多发,当遇到低能量损伤时,骨折发生率升高。因此探究老年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因素对于降低老年人群椎体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临床中用于反映骨质疏松严重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骨折中骨矿物质含量随着年龄的不同发生变化,病理状态下,某些药物会改变骨矿含量,已有研究指出,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侧位中间区域和侧位全椎体L2、L3和L4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显著降低,猜测观察组中多数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存在骨量减少现象。本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钙摄入不足、骨密度小、日照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1)老年人活动量较低,所受机械刺激少,肌肉萎缩发生率高,因而骨骼强度降低,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且部分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各类药物,而肝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会抑制骨形成,加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其次,老年人群肾功能多存在生理性减退,导致女性患者雌激素分泌减少,男性激素睾丸酮水平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因此高龄患者多发骨质疏松症,低能量损伤所致椎体骨折发生率较高。(2)人体99%的钙质存在于牙齿和骨骼内,支持人体的咀嚼和运动能力。已有研究报道[7,8],喝牛奶人群的骨强度和骨密度显著高于不喝牛奶者,提示我们高钙食物能够较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而降低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因而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群应积极补钙,多食用高钙、高蛋白食物。同时对于日照时间不足的患者来说,不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多存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3)骨密度降低说明骨量减少,缺乏体育锻炼的患者骨骼强度降低,因而这两类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相应增高。
综上所述,老年低能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群,高龄、钙摄入不足、骨密度低、日照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其发病危险因素,应对此类人群加强健康宣教、改变生活方式、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跌倒,从而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明慧,龚光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1):42-45.
[2]闫江涛,闫长红,赵松海,等.PKP联合中成药治疗高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9):2054-2057.
[3]袁明阳,王建伟.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6):1119-1121,1125.
[4]李翔,赵则雪,张媛媛,等.单侧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7):746-747.
[5]沈煜,冯明利,徐军,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3):1818-1820.
[6]赵同生,赵开,孙小川,等.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合并畸形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41-4843.
[7]罗文东,赵刚,舒钧,等.云南壮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8):912-917.
[8]石一鸣,朱尚玲,冯晓雪,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z1):114-116.
冯进益,谷暘,芮钢.老年低能量损伤导致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因素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8):4045-4047.
分享:
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切除脱垂的子宫,从根本上解决了子宫脱垂问题,缓解了患者因子宫脱垂导致的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常伴随诸如手术视野受限、出血量可能较大等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仍受盆底功能障碍残留症状所累,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高[1]。
2025-03-25骨折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后续疾病康复产生消极影响。临床对四肢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的骨连接,常见包括石膏托外固定、闭合复位、夹板等,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延迟等[2]。
2025-03-20多发肋骨骨折(MRF)是较为严重的胸部创伤之一,尤其伤 情 严 重 的 MRF 患 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死亡。然而,MRF术后因长期卧床等因素,会导致血 流 减 慢 或 血 液 高 凝,极 易 引 发 深 静 脉血栓(DVT),进 而 造 成 肺 栓 塞,严 重 时 甚 至 发 生 死亡。目前,临床 DVT 诊断的金标准为深静脉造影,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2025-03-18瞳孔散大是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征,重型TBI患者术前继发瞳孔散大,通常表明患者已经存在神经功能损伤,且有脑干受损的风险[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重型TBI术前继发瞳孔散大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优化治疗方案。
2025-03-14重型颅脑外伤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降低颅内压(ICP),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引起脑疝或死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的常用方法,虽可降低ICP和缩短住院时间,但术后易发生脑膨出或术区血肿,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2]。
2025-03-04创伤性脾破裂是由车祸、坠落等外力暴击导致的脾脏破裂,可引起出血、上腹疼痛等症状,并可伴有心慌、血压下降、心悸等情况,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造成出血性休克,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2]。创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止血,并尽可能地保留脾脏。
2025-02-21对于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尤为关键。传统治疗方法有换药、手术植皮等,换药会导致患者疼痛,且需要定期更换,而植皮手术需要从健康的皮肤上获取皮片移植,操作难度大,同时术区、供皮区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可能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2025-02-08Kager脂肪垫(Karger fat pad,KFP)是位于后足最大的脂肪组织结构之一。它位于Kager三角区,该三角区由前面的MU(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下面的跟骨结节和后面的跟腱组成[1,2]。KFP中的血管和神经能够为后足提供部分血液供应和感觉功能[4~6]。
2025-02-05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一种创伤,常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患者入手 术室前一般病情较危重且紧急,给临床医师带来了一定的挑 战。作为麻醉医师,选择合适的液体对TBI患者进行及时的 液体复苏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肾灌注,维持全身氧供需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1]。
2025-01-22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已成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热点,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不同,限制性液体复苏提倡用少量平衡的盐溶液恢复重要器官和组织的灌注,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方式及其效果的结论尚不一致。目前国内外的系统评价都主要针对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讨论[2-4]。
2025-01-17人气:18466
人气:16530
人气:15454
人气:14982
人气:145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563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