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85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抛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内固定,n=42)和研究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n=43)。对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抑制,评分结果显示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可以帮助患者抑制术后疼痛,对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意外等各种突发事故,属于创伤性骨折类型。当发生骨折时,患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阻碍活动能力,影响机体健康的同时,会降低生活质量[1]。骨折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后续疾病康复产生消极影响。临床对四肢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的骨连接,常见包括石膏托外固定、闭合复位、夹板等,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延迟等[2]。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有效避免对肢体肌肉组织的损伤,对术后疼痛的抑制效果好,患者骨折恢复速度快[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榆林鸿惠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5例,遵循抛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0.18±2.19)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9例;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20±2.15)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8例。纳入患者精神及心理状态均良好;均为四肢骨折;病史资料完整;骨折时间<7d。已排除治疗期间退出者;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者;精神系统紊乱者;重要脏器疾病者;资料及数据缺失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语言及沟通障碍者;病理性骨折者;有手术禁忌者;先天性骨折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内固定方式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法,标记骨折部位后,分层切开皮肤和组织,剥离骨膜。在直视下完全复位后,将普通钢板置入骨折处,然后完全固定。完成后,缝合并包扎。定期观察手术伤口情况,并积极开展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后积极加强心理干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制定适当的康复方案,鼓励患者尽快起床,加快疾病恢复速度。研究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首先,进行闭合复位,并根据患肢的支撑力量和身体耐受性的程度,为患者选择适当的维持复位力量。同时,采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内固定复位。在C臂的辅助下,植入辅助钢板,观察骨折的位置和复位效果。采用C臂观察钢板固定的复位情况和准确性。在骨的两端安装了双皮质螺钉。用钢板缝合侧轴上的肌肉,并缝合切口。及时注射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并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操作同对照组,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伸展运动和负重运动。术后1年取出钢板。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进行分析;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两组术后1、3、7d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00%;对两组治疗有效情况进行分析,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x-±s)]
2.2术后疼痛情况研究组术后1、3、7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x-±s),分]
2.3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发生术后发生感染、静脉栓塞、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情况分别为,研究组0例、1例、0例、0例;对照组1例、3例、2例、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1253,P<0.05)。
2.4治疗有效率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情况分别为,研究组22例、20例、无效1例;对照组20例、15例、7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5.1253,P<0.05)。
3、讨论
以往临床多采用夹板、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治疗四肢骨折,但上述措施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疗效不佳。特别是对于不稳定关节骨折、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实现准确的复位[4]。四肢骨折主要由损伤周围组织骨折、外部暴力、阻碍血供引起,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一旦发生骨折,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活动,会失去工作能力,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5]。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手术方法暴露骨折部位,然后骨折端矫正复位,选择不同的内固定,保持骨折复位后患者的位置,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在骨折复位后出现移位现象,降低疾病治疗效果[6]。另外,该手术措施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有关节僵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以及关节功能恢复障碍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不利于患者生活及预后[7]。经皮锁定压板内固定具有设计独特、愈合环境良好等优点,且可满足生物力学、骨生物学的发展需求。此外,骨膜剥离少、手术切口小,同时减少患者骨折血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骨折引起的机械压力,对软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感染的风险,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得到有效抑制,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治疗有效率高,提示与常规内固定方式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有效率更高,可以帮助患者缩短疾病恢复进程,安全性高,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积极意义。分析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具有锁定螺纹孔,集钢板和螺钉于一体,属于骨折固定器械,在符合生物内固定原理的同时,不需要依赖骨与钢板之间的摩擦。但在临床上,常见的钢板和螺钉很容易松动。此外,由于钢板受压,很容易引起骨节段末端的血液循环紊乱或骨膜损伤。锁紧板是带锁紧螺纹孔的固定板,可用钢板锁定,钉端设有锁紧螺纹,以稳定固定板,具有较强的扭转和抗弯性。同时,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内固定的特点,可植入肌层下和骨膜外,可减少对周围血液循环的影响、组织损伤、骨膜压迫。此外,为确保螺钉和螺纹之间的紧密性,锁紧螺纹孔没有横向压缩,从而防止板位移。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总结为以下相关内容:内固定弯曲、松动、断裂的几率较小;稳定性高,不需要钢板预弯;创伤少,对骨膜的损伤小,愈合时间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满足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保持了骨折的生物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IGF-1、FGF-2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5):97-100.
[3]于乃超.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17):65-68.
[4]吴非,王子凡,王先辉,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6):943-945.
[5]江智恒,梁昌强,王瑞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30):52-55.
[6]张艳奇,王栋.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2,35(6):1410-1412.
[7]姜于志.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2,8(1):124-127.
[8]朱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2):34-36.
文章来源:白元元,谢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评价[J].贵州医药,2025,49(03):424-426.
分享:
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切除脱垂的子宫,从根本上解决了子宫脱垂问题,缓解了患者因子宫脱垂导致的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常伴随诸如手术视野受限、出血量可能较大等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仍受盆底功能障碍残留症状所累,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高[1]。
2025-03-25骨折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后续疾病康复产生消极影响。临床对四肢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的骨连接,常见包括石膏托外固定、闭合复位、夹板等,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延迟等[2]。
2025-03-20多发肋骨骨折(MRF)是较为严重的胸部创伤之一,尤其伤 情 严 重 的 MRF 患 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死亡。然而,MRF术后因长期卧床等因素,会导致血 流 减 慢 或 血 液 高 凝,极 易 引 发 深 静 脉血栓(DVT),进 而 造 成 肺 栓 塞,严 重 时 甚 至 发 生 死亡。目前,临床 DVT 诊断的金标准为深静脉造影,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2025-03-18瞳孔散大是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征,重型TBI患者术前继发瞳孔散大,通常表明患者已经存在神经功能损伤,且有脑干受损的风险[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重型TBI术前继发瞳孔散大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优化治疗方案。
2025-03-14重型颅脑外伤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降低颅内压(ICP),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引起脑疝或死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的常用方法,虽可降低ICP和缩短住院时间,但术后易发生脑膨出或术区血肿,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2]。
2025-03-04创伤性脾破裂是由车祸、坠落等外力暴击导致的脾脏破裂,可引起出血、上腹疼痛等症状,并可伴有心慌、血压下降、心悸等情况,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造成出血性休克,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2]。创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止血,并尽可能地保留脾脏。
2025-02-21对于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尤为关键。传统治疗方法有换药、手术植皮等,换药会导致患者疼痛,且需要定期更换,而植皮手术需要从健康的皮肤上获取皮片移植,操作难度大,同时术区、供皮区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可能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2025-02-08Kager脂肪垫(Karger fat pad,KFP)是位于后足最大的脂肪组织结构之一。它位于Kager三角区,该三角区由前面的MU(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下面的跟骨结节和后面的跟腱组成[1,2]。KFP中的血管和神经能够为后足提供部分血液供应和感觉功能[4~6]。
2025-02-05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一种创伤,常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患者入手 术室前一般病情较危重且紧急,给临床医师带来了一定的挑 战。作为麻醉医师,选择合适的液体对TBI患者进行及时的 液体复苏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肾灌注,维持全身氧供需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1]。
2025-01-22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已成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热点,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不同,限制性液体复苏提倡用少量平衡的盐溶液恢复重要器官和组织的灌注,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方式及其效果的结论尚不一致。目前国内外的系统评价都主要针对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讨论[2-4]。
2025-01-17人气:22267
人气:18438
人气:16494
人气:15848
人气:154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伤残医学
期刊人气:228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567
国内刊号:11-5516/R
邮发代号:14-314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