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调查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现况及产前喂养意愿情况,探讨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在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和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两家医院建档的61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信息收集,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纯母乳喂养意愿与产后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产妇42 d纯母乳喂养率为53.41%,其产前纯母乳喂养意愿为86.04%,纯母乳喂养意愿与42 d纯母乳行为的差异性为36.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确知晓纯母乳喂养情况和持积极奶粉喂养态度是产妇纯母乳喂养意愿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行为差异性的保护因素;产妇年龄≥35岁和月经济收入3 001~≤8 000元是产妇纯母乳喂养意愿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行为差异性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产妇在产前纯母乳喂养意愿较高,但产后42 d实际纯母乳喂养的人数却较少,应对孕产妇在不同孕产阶段提供及时的纯母乳喂养支持措施,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延长持续时间。
纯母乳喂养(exclusive breastfeeding,EBF)是最自然的哺育方式,也是全球婴幼儿喂养的金标准。母乳是最天然的婴幼儿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EBF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1,2],还有助于预防婴幼儿肥胖等问题[3]。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亲可以在婴幼儿6个月之后以增添适当辅食的方式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4,5]。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21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我国6个月内的婴儿EBF率仅为29.2%,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设定的50%的目标[6],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0~6个月婴儿EBF率达85%的水平相差甚远。0~6月龄持续的EBF有益于婴儿的生长发育[7],但EBF可受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个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产后42 d为EBF的关键期。目前,缺乏对EBF意愿与实际EBF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本研究将产妇产前的EBF意愿与产后42 d的实际EBF行为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婴幼儿EBF率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在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和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建档的61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在(42±7)d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龄18~45岁;在研究现场建档且为活产;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无自主判断力、精神疾病或聋哑者。本研究通过宁夏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第2023-2688号)。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制定,内容包括产妇的年龄、职业、孕产史、胎次、泌乳情况等;新生儿的孕周、分娩方式、健康情况、喂养方式等。2)EBF意愿行为调查表。通过查阅相关材料自行制定,内容涵盖EBF意愿和EBF行为两个方面,包括以下选项:EBF正确知晓情况、产妇产前EBF意愿、产妇产后喂养方式。3)爱荷华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owa Infant Feeding Attitude Scale,IIFAS)[9]用于评估产妇对婴儿喂养的态度。研究使用了共17个条目的量表,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总分为85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对新生儿喂养持更积极的态度,更倾向于母乳喂养。根据得分水平,可将产妇分为3个级别:得分>61分为积极支持母乳喂养,得分≥55分且≤61分为中性支持母乳喂养,得分<55分为积极支持奶粉喂养。IIFAS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8~0.86,17个条目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0.68(P<0.05)。
1.2.2调查方法
于产妇产后42 d进行产后检查时进行问卷调查,向其介绍问卷内容及问卷填写方法,征得其知情同意后,让其自行填写或由调查员采用问答形式完成。共发放7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6份,问卷回收率为81.0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data 3.2软件录入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双人录入并进行数据校对,删除产后天数不符、存在缺失值及离群值的数据。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42 d EBF行为与产妇产前EBF意愿的现状
本研究对共纳入的616名产妇进行分析发现,产前有EBF意愿者530人(86.04%),产后42 d实际EBF者329人(53.41%),产妇产后42 d EBF行为与产前EBF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32,P<0.001),见表1。产后42 d EBF行为与产前EBF意愿一致者391人(63.47%),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存在差异者225人(36.53%)。
2.2 EBF意愿与行为差异性的单因素分析
调查对象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在年龄、EBF正确知晓情况、喂养态度、产后有无母乳、首次吸吮母乳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喂奶原则及月经济收入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是否有差异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赋值见表3。
结果显示,以产妇年龄<35岁为参照组,年龄≥35岁的产妇EBF意愿与42 d EBF行为差异性高(OR=1.944,P=0.045);以月经济收入≤3 000元为参照组,月经济收入3 001~≤5 000元(OR=2.791,P=0.044)和月经济收入5 001~≤8 000元(OR=2.911,P=0.027)的差异性较高;以EBF不正确知晓为参照组,正确知晓EBF情况的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较低(OR=0.047,P<0.001);以积极支持母乳为参照组,持积极支持奶粉喂养态度的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低(OR=0.059,P=0.002),见表4。
3、讨论
为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6个月内婴儿EBF率需达到50%以上[6]。目前我国6个月内EBF率仅为25%~30%[10]。产后42 d是EBF的关键时期,各地EBF率不尽相同。本研究表明,产妇产后42 d EBF率为53.41%,周晓虹等[11]调查的初产妇EBF率为53%,张玺[12]调查产后1个月内的EBF率为7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86.04%的产妇在产前有EBF意愿,而产后42 d实际EBF率为53.41%,表明存在阻碍EBF的因素,并且仍有13.96%的产妇在产前无EBF意愿。因此,分析产妇产前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很有必要,能够提高0~6个月EBF率。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妇年龄、EBF正确知晓情况、喂养态度、产后有无母乳、首次吸吮母乳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喂奶原则及月经济收入等方面在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EBF正确知晓情况、月经济收入、喂养态度是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高龄产妇产后42 d EBF行为与产前EBF意愿存在差异性的可能性较大。有研究[13]显示,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为17%~44%,并且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多、易出现不良妊娠反应和母乳喂养效率低[14,15]。月经济收入在3 001~≤8 000元的产妇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存在差异性的可能性同样较高。有研究[16]显示,城市EBF率低于农村,表明这部分收入的产妇可能由于工作导致EBF意愿和EBF行为存在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产妇的EBF正确知晓情况、持积极支持奶粉喂养态度是影响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的保护因素。提高产妇EBF知识掌握度可以有效提高EBF率[17],所以产妇对于EBF的正确知晓,可以使产妇产前EBF意愿与产后EBF行为保持一致,降低其差异性。喂养态度影响喂养方式[18,19]。
表1产妇产前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的关系[例(%)]
表3产前EBF意愿与产后42 d EBF行为差异性影响因素变量赋值表
表2产前EBF意愿与产后行为差异性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4产前EBF意愿与产后行为差异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EBF的成功率不仅涉及产妇和婴幼儿,还需要很多因素支持。研究[20]显示,社会支持、哺乳期上班、母乳喂养知识、母亲睡眠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丈夫支持母乳喂养等对实施EBF有影响。另外,有研究[21]显示产后时间、有无乳头疼痛、有无奶瓶喂养史及匹兹堡睡眠质量为哺乳期乳腺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研究[22]针对剖宫产产妇的喂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术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前2 h口服碳水化合物是剖宫产术后产妇EBF的保护因素。影响上海某社区0~6月龄EBF的因素涉及个人、环境、社会/网络、政策因素等多方面[23]。由此可见,EBF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工作、经济、社会等方面。
综上所述,产妇产前EBF意愿较高,产后42 d EBF率较低,有36.53%的产妇EBF意愿与42 d EBF行为存在差异。产妇年龄、EBF正确知晓情况、月经济收入、喂养态度是EBF意愿与42 d EBF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但是,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只从两家医院选取了研究对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来验证该结论。
参考文献:
[1]李严平,马秀华.母乳喂养成功实施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3):402-405.
[3]吴长划,余红,骆芙蓉.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4):2565-2569.
[5]赵化林,鲍建彤,朱伟.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429-430.
[6]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9):13-52.
[7]张蕊,吴丹,张丹娣,等. 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1):48-54.
[10]文娟,于桂玲,孔燕,等.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对母乳喂养障碍感知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护理学杂志,2021,36(21):89-93.
[11]周晓虹,白桦.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调查及新生儿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3,46(5):341-344.
[12]张玺.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承德:承德医学院,2022.
[15]周辉,闫清波. 320例高龄产妇临床妊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6):60-62,66.
[16]徐妹.上海市龙华社区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策略探索[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7]侯荣,王妙华,程亚平.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1):148-149.
[18]杨丽君,胡馨月,陈朝霞,等.基层医院产妇纯母乳喂养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97-1100.
[19]贺安然,李兴友,刘琴,等.重庆市633例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94-597.
[20]杨严政,周玉娥,李团,等.昆明市4个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6):40-46.
[21]邓玉燕,覃美华,周燕燕,等.哺乳期乳腺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3,18(10):23-25.
[22]周晓霞,吴卫华.初产妇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3):67-70.
[23]胡娅.上海某社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5):76-78.
基金资助: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22ZDSF06);宁夏医科大学校级重点项目(XZ2021034);国家社会科学年度一般项目(23BRK036);
文章来源:于红丽,马慧,丑欣彤,等.产妇纯母乳喂养意愿与产后母乳行为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4,46(06):634-639.
分享:
早产儿实际上就是指胎龄在28~36+6周的新生儿,由于疾病、营养、外部环境、情绪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早产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其体质量越轻,则对应的预后情况越差。早产儿的出生一般情况下可能有多种合并症以及相关后遗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置,则可能造成新生儿残疾甚至死亡[1]。
2025-02-1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儿童健康关注度的明显提升,儿童保健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儿童保健是一项综合性概念,其涵盖儿童健康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预防、科学养育指导等多个方面 。儿童保健主要指儿童健康保健,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健康管理、预防、营养指导、安全教育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2025-02-05随着“二孩”与“三孩”政策的陆续开放,孕妇妊 娠年龄逐渐增大,且其身体素质却逐渐下降,此外还包括母体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导致近年来早产发生率一直处于升高趋势,且早产胎龄越来越小,更容易导致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等。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进步,使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已得到明显升高。
2025-01-21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对牛奶中蛋白质成分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此种过敏可能引发诸多临床症状,诸如皮肤红斑、湿疹、腹泻、呕吐等,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休克。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摄入普通奶粉,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失衡等问题,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显著不良影响。
2024-12-25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参与机体各种生物代谢过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内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均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有研究者探讨了所在地区儿童体内血液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认为缺铁和缺锌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并认为通过针对性改善3~7岁儿童体内的相关微量元素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儿童身高及体质量的增长。
2024-11-2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造血、呼吸、免疫、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人体每日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铁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就会导致体内铁贮存量下降,进而发生缺铁性贫血(IDA)。IDA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患有IDA,其中以妇女和儿童为主。
2024-11-20脓毒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国外报道该病近10年发病率达437/10万,病死率17%,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指出,脓毒血症患儿发病后身体代谢处于分解代谢亢进或高代谢状态,导致患儿营养状态变差,严重时引起急性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使其机体免疫力和组织修复功能不同程度下降。
2024-11-15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该病症可能引发痛风、肾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体质辨识是中医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个体体质类型辨识,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24-10-23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1]。该病症可能引发痛风、肾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体质辨识是中医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个体体质类型辨识,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3]。
2024-10-21营养风险主要是指已存在或潜在的营养不足,会增加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影响预后[1]。营养风险筛查能早期观察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可为后续制定及实施肠内或肠外营养计划提供指导。因此应提升医护人员对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筛查率及认知率。
2024-10-11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5393
主管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宁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6309
国内刊号:64-1064/R
邮发代号:74-35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