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干预对肺癌患者疼痛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化癌症三阶梯止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60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60例予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内皮素-1(ET-1)、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以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患者舒适度改善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疼痛VAS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5-HT、ET-1、PGE2、SP水平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GCQ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肺癌患者疼痛介质表达,减轻癌痛程度,继而提升患者舒适度。
肺癌是支气管黏膜上皮病变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吸烟作为诱发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吸烟人数的增多,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近30年来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最高且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针对肺癌患者,因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多已出现癌性疼痛,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舒适度,同时也可导致其治疗耐受性降低。因此,如何改善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对保障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既往临床主要是在规范化癌症三阶梯止痛基础上,配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等常规干预措施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长期的药物镇痛具有成瘾性、耐药性,因此常规干预在癌痛控制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6]。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在疼痛干预中获得广泛应用,如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外敷或针刺、中药熏蒸等[7-8]。为进一步探讨中医特色干预手法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能够实现多靶点、多途径控制患者疼痛、阻断疼痛介质传递以提升患者舒适度,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我们采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干预肺癌患者60例,并与常规干预60例对照,观察对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和山东省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9]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
1.2.2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非小细胞肺癌;③患者主诉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疼痛,经医生评估符合《安徽省癌症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10]关于癌症疼痛的评估标准;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3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或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或急性感染等;②病情危重或意识不清醒;③存在耳穴贴压禁忌及中药外敷过敏;④存在精神疾病或视听功能障碍;⑤中途退出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数据收集。
1.3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规范化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疼痛管理。
1.3.1对照组
予常规干预。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癌痛发生的机制,止痛药物服用及其相关注意事项,传授自我缓解癌痛的方法,指导患者在癌痛发作时通过卧床休息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②心理干预。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癌痛时心理变化情况,再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如多鼓励、安慰患者或引导患者多回想过往的美好事物等方式,以增强其心理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引导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疼痛的信心。③生活干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通过适当活动以减轻疼痛,同时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叮嘱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全面的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干预。①耳穴贴压。取患者交感、神门、皮质下、脾耳、胃耳穴,将王不留行耳穴贴贴于上述穴位(每次取单侧穴位),指导患者采用拇指与示指指腹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30~60 s,直至局部出现热麻胀痛的感觉,间隔10 s左右重复按压,每穴每次按压2~3 min,每日3~5次,双耳交替进行。②中药外敷干预。药物组成:制草乌30 g,制川乌30 g,海风藤30 g,络石藤30 g,没药15 g,乳香15 g,延胡索10 g,冰片10 g,细辛9 g,肉桂6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后以蜂蜜调成膏状,之后采用医用胶布均匀涂抹制成贴膏(5 cm×5 cm),贴于阿是穴,每日1次。
1.3.3疗程
2组均持续干预4周。
1.4观察指标
评估并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介质水平变化及舒适度改善情况。①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进行评估,即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以尺上刻度表示分数及疼痛程度,其中“0”刻度为0分,表示无痛,“10”刻度为10分,表示剧烈疼痛,指导患者选择能够代表自身疼痛情况的数值。②疼痛介质水平:患者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送实验室后由检验科以离心半径5 cm的离心机按3 000 r/min持续分离15 min后,取血清样本进行检验,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内皮素-1(ET-1)、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等水平进行检测。③舒适度评估: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12](GCQ)(Cronbach'sα值为0.92)进行评估,量表主要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进行评估,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总分为11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2组干预后5-HT、ET-1、PGE2、SP水平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2.2 2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2组干预后疼痛VAS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
2.3 2组干预前后GCQ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GCQ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GCQ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癌性疼痛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肿瘤浸润、手术或放化疗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癌痛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痛苦,也是造成患者焦虑、癌性疲乏、希望与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此外,癌痛还可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降低对治疗的耐受性,影响临床治疗的开展及效果[13]。为此,如何降低肺癌患者疼痛程度是临床干预的重点内容之一。
目前临床针对肺癌患者癌痛的治疗,主要是以规范化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配合常规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虽然三阶梯止痛方案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止痛效果降低且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配合常规干预虽然能对疼痛的缓解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许丽媛等[14]研究中亦明确指出,当前癌痛干预质量虽总体上达到合格,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临床对癌痛治疗和干预研究的深入,中医外治法因其有“简、便、效、廉”等优势逐渐被用于疼痛干预中,为此有研究将其用于癌痛干预中,并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15]。耳穴贴压与中药外敷作为中医外治手法中的常用的干预手段,前者具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后者则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效果。我们认为这与癌痛病机相符,遂将耳穴贴压与中药外敷用于肺癌患者干预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干预后,相较常规干预,患者疼痛VAS评分更低,说明本次研究干预方案对改善肺癌患者疼痛程度有明显优势。这是因为中医学认为,癌痛属于“痛证”范畴,病机多与气机郁结、瘀血内阻、阴阳两虚、热毒内盛等有关,气机郁滞致血停津凝,瘀血内阻致络脉不通,气血运行失衡,不通则痛,遂应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16]。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本研究通过耳穴贴压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按压刺激耳部交感、神门、皮质下、脾耳、胃耳等穴位,其中刺激交感穴有解痉镇痛的作用,是内脏止痛要穴;刺激神门穴则有安定心神、缓解胸胁痛等效果;刺激皮质下耳穴能健脾益肾、舒经行血、缓急止痛;刺激脾耳穴有健脾和胃、生营血之功;刺激胃耳穴能养血安神。诸穴合用能够起到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继而促进人体气血及阴阳平衡的作用,改善因气血瘀滞、阴阳失衡引起的痛症[17-18]。与此同时,配合制草乌、制川乌、海风藤、络石藤、没药、乳香、延胡索、冰片、细辛、肉桂等中药外敷,方中制草乌、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海风藤通经络、止痹痛,络石藤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冰片消肿止痛、清热散毒,细辛温经止痛,主要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肉桂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诸药共奏疏散气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19-20]。
从现代作用机制分析,本研究中,行耳穴贴压与中药外敷联合干预患者,5-HT、ET-1、PGE2、SP等疼痛介质水平降低,说明该干预方案可通过阻断或抑制肺癌患者疼痛介质的释放,以此发挥镇痛作用。癌痛主要是肿瘤本身所导致的,当肿瘤细胞浸润到各器官痛觉感受器上时,可诱发外周神经病变疼痛和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并参与癌痛,炎症介质PGE2大量释放并导致5-HT、SP等致痛因子敏感性延长,导致致痛因子对感觉神经末梢的致痛作用增强[21]。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能够抑制SP/神经激肽1受体(NK1R)信号通路,继而降低血液中SP水平;并且耳穴贴压还具有刺激机体内啡肽释放、调节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抑制疼痛介质传导[22-23]。中药外敷中的草乌、川乌则能够抑制炎性渗出物,海风藤中乙酸乙酯、正丁醇、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效果,细辛中的乙醇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痛阈,故而中药外敷在肺癌患者中,或能通过降低机体炎症状态、调节微循环而改善疼痛介质水平,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最后在患者舒适度方面,本次研究显示,经耳穴贴压与中药外敷联合干预的患者,其舒适度评分更高,说明这一干预方案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与患者疼痛改善有关,疼痛是引起肺癌患者生理与心理不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患者疼痛越轻其舒适度越高。
综上所述,采用耳穴贴压与中药外敷联合干预肺癌疼痛患者,能够调节患者疼痛介质的释放,进一步缓解疼痛症状,减少疼痛造成的不适。
参考文献:
[2]林艳草,张强,陆彦霓,等.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2014年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3):142-149.
[3]李翔,高申.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发病、患病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11):821-826.
[4]李鑫林,周金意,韩仁强,等.2013—2017年南通市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2,36(4):304-309.
[6]张馨予.中药外敷抗癌止痛贴联合针刺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2):165-169.
[7]蒲建春,黄荟颖,郑生苓.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晚期肺癌伴骨转移疼痛患者的护理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0):1243-1246.
[8]李志明,王芬,王爱丽,等.中药外敷疗法治疗肺癌癌性疼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8):1152-1157.
[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45-49.
[10]安徽省肿瘤质量控制中心癌痛专家组.安徽省癌症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安徽医药,2020,24(5):1041-1047.
[11]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12]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7-59.
[13]高建清,雷艳容,陈红蓓.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4):93-96.
[14]许丽媛,魏梦娅,覃旺军,等.北京市67家医院癌痛管理相关护理质量水平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5):362-366.
文章来源:申琳,李晓芳,于慧,等.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对肺癌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4,46(11):1867-1870.
分享:
肺癌为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1]。近年,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进步,胸腔镜根治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术式在胸腔镜帮助下开展各项操作,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2]。胸腔镜根治术可分为单孔与三孔,而临床关于单孔、三孔的选用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5-03-18近些年来中国癌症谱显示肺癌发病率较前提高[3],中晚期多会出现全身多处转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癌脑转移在颅内转移瘤中最多见。西医治疗肺癌脑转移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对脑瘤有效,但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和后遗症,生存期短且预后极差。
2025-03-0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常用方法,指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达到彻底治愈肺癌的目的,其相比传统手术具有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切口美观等优势[1-2]。但部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研究发现[4],患者心理韧性较强,
2025-03-04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较为常见,且其病死率较高[1]。同步放化疗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案,可在化疗的药物作用下,对放疗后仍可能修复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及放疗敏感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2]。
2025-02-20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占肺癌的80%~85%,相比于小细胞癌,其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不易被发现,因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晚期,预后较差[1-2]。随着肿瘤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等不断发展,免疫抑制剂和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选择性,其虽能改善患者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理想[3]。
2025-02-20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患者或临床重视,但肺癌进展速度快,一旦治疗不及时,肿瘤细胞可迅速生长并扩散,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晚期患者大多丧失手术机会,需靠常规化疗延长生存时间。顺铂、培美曲塞为晚期肺癌常用化疗药,在给药后可通过多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缩小病灶,达到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3-4]。
2025-02-20非小细胞肺癌是根据瘤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治疗的敏感性进行分化,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治疗药物不敏感,生长速度也相对较慢,通过手术和其他放射免疫法可对其进行控制。然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不全,导致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晚期才被发现,导致患者生存率低下[2]。
2025-02-20肺癌是全球公共卫生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患者约22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4%,病死约18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8.0%[1]。其中,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比15%~20%[2]。肺癌诊治方案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医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4]。
2025-02-13非小细胞肺癌在各种肺癌中较为常见,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无法立即通过手术清除病灶,为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预计生存时间,通常先给予化疗[1]。化疗可将肿瘤细胞进行一定程度消杀,但易引起不良反应,且多数患者正常细胞也会出现毒性作用[2⁃3]。
2025-02-13肺癌一直以来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甚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癌症患者致死原因中排名首位[1]。肺腺癌也称为肺腺状癌或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由于早期肺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早期发现,到院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2]。
2025-02-13人气:16512
人气:15435
人气:14517
人气:13867
人气:1300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期刊人气:2906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医科院情报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2619
国内刊号:13-1067/R
邮发代号:18-30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