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免疫功能、炎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可减少书中出血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以及特殊类型阑尾炎。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最常见,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的急腹症,阑尾炎的发病的原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以及阑尾的先天畸形如阑尾过长、过度扭曲等。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创口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已经走进各大中小医院、诊所,越来越多的医院采购腹腔镜设备,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1]。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实践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治疗效果显著[2]。本文将以7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某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74岁,平均(51.97±2.23)岁,发病时间2~6d,平均为(3.28±0.54)d。研究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24~76岁,平均(51.21±2.31)岁,发病时间1~7d,平均为(3.65±0.34)d。两组病患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术前使用甲硝唑或头孢他啶实施抗感染治疗,并实施补液、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采用仰卧位体位,实施硬膜外麻醉,经腹部直肌做一长为3~6cm的切口,对阑尾情况进行探查,常规切除,缝合残端,清洁腹腔,并逐层闭合。实施抗感染、常规置管等治疗。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实施全麻操作,留置尿管,消毒与铺巾。脐缘做切口,呈弧形,实施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将腹腔镜引入,对腹部进行观察,包括阑尾粘连、水肿、充血等并发症,对手术难度进行评估;随后,在两侧趾骨联合上做切口,约为3~5cm,穿刺置Trocar。阑尾周围粘连实施钝性分离,阑尾系膜使用超声刀进行处理,使用分离钳,一边电凝,一边分离系膜,实施分次结扎,避免髂血管损伤;使用电凝发对阑尾动脉进行处理,残端黏膜使用电凝灭活;套扎阑尾,将阑尾剪断;由左侧Trocar处将标本拖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放置引流管。
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在术后禁食、禁水,使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结合血液培养结果与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种类,实施静脉补液与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辅助患者下床活动,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尿管引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1d、术后3天抽取患者5ml静脉血液,使用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剖析,借助t检验比较手术指标、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比较
2.2 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3、讨论
当前,我国急性阑尾炎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炎症,改善治疗效果。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传统开腹阑尾炎手术创口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器械也推陈出新,有关医疗技术水平也随之升高,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腹腔镜手术中需要用到摄像系统、气腹系统、冲吸系统和相关的操作器械,其中摄像系统由腹腔镜、摄像头、摄像机、冷光源和监视器组成,并可外接录像机、光盘机、打印机、电脑等进行图像的存贮、剪辑和处理,给予手术必须的清晰、明亮照明。而考虑到热量限制的问题,冷光源最适合腹腔镜手术。气腹系统由气腹机、气腹针、二氧化碳设备、气腹管组成。腹腔镜手术中,通常采用自动充气系统,维持的腹压在12~15mm Hg的安全范围内。为了保持手术区域的视野清晰,要及时吸净血液和冲洗术野,常用电动冲洗吸引器,冲洗吸引泵通过5mm的穿刺器套管进入腹腔,在腹腔外经两条胶管分别连接于灌洗及吸引装置。还可用于分离组织、吸气及注药等。
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作为新型手术形式,已经推广便收到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青睐。患者与有关医生均表示[3],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如术中所受创伤小、免疫功能影响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临床应用时间长,但缺点较多,如出血量大、手术创伤大等,相关研究[7]指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能弥补传统开服手术的缺点,且手术效果更佳。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相近。这一结果可能与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若操作者经验丰富,腹腔镜操作熟练,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治疗。腹腔镜技术的学习过程较为漫长,只有不断积累与提升手术经验与操作熟练程度,才能降低手术时间。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提示腹腔镜技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原因可能是,腹腔镜能放大血管附近图像,从而减少了周围血管的损害。
当前,腹腔镜技术能快速恢复胃肠道功能这一结论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证实,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进一步表明了腹腔镜手术有效性与安全性。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手术切口小,血管、肌肉、腹壁神经的离断风险更低,且术中无纱布、手套的肠道刺激,进一步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5]。
腹腔镜作为有创操作,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并影响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与术后感染相关。创伤对机体的细胞免疫、炎性因子、急性反应蛋白、机体免疫等产生较大影响。另外,腹腔镜手术中需建立的CO2气腹也可引起腹腔免疫抑制。手术创伤会抑制机体的T细胞增殖,导致T细胞抗菌活性降低。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不仅能减少机体损害,减少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还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参照组。这一结果表明,相比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更好。IL-6等细胞因子是由CD8+细胞分泌,在体液免疫进程中参与;INF-α等因子由CD4+细胞分泌,在相关细胞免疫中参与[6]。当机体CD4+/CD8+呈动态平衡状态时,提示免疫功能良好,而遭受手术等应激反应时,将打破该动态平衡,伴随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7]。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3天血清CRP、IL-6、TNF-α均低于参照组,提示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轻。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受到心理、生理双重因素影响,而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控制免疫系统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状态;另一方面,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能够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斌斌.腹腔镜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免疫氧化应激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59-262.
[2]毕桂彬.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的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食品,2021(11):82-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性阑尾炎诊断:WS332-2011[S].2011.
[5]乐浩.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7):25-30.
[6]赵凯,吕闯,段永福,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儿术后机体微炎症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3,43(3):49-51.
[7]许金梨,林英麒.改良双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3,43(3):10-12.
文章来源:李峰.腹腔镜技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4,34(03):70-72.
分享: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见术式,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然而,手术仍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影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受影响。而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不仅能够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还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小手术与麻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
2025-03-17急性胰腺炎(cute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微循环结构破坏,分泌的胰酶自我激活并消化,造成胰腺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出血及坏死的炎症性病变。该病常见诱因是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随着疾病进展,尤其是当发生炎症瀑布反应后,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
2025-03-13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疾病类型,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现阶段,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在于实施根治性手术以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疗与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025-03-10随着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横肌平面阻滞逐渐被广泛应用,王金丽[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TAP神经阻滞能进行精准麻醉,提高手术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为短期术后镇痛,后期需要大量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降低术后舒适度。
2025-02-27目前对于胆管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腹腔镜、胆道镜为常见的微创术式,可有效清除结石,减轻手术创伤,但该术式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结石残留的情况,在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的手术方式[1]。
2025-02-19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为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其在脊柱T6~L1之间注入麻醉药物,使得这一区域的神经进行被阻滞,从而可以起到效的镇痛作用[1]。其中单点TAPB通过在腹横肌平面上进行单点注射麻醉药物,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大多数外科医师操作[2]。
2025-02-19目前针对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九十年代末引入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结肠癌,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显著改善了术后恢复和短期结果,一些机构将腹腔镜手术视为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程序[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术后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药用量减少,恢复更早[3]。
2025-02-17人气:22392
人气:18516
人气:16602
人气:15951
人气:1553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07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12
国内刊号:37-1361/R
邮发代号:24-171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