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微生态制剂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

  2025-02-20    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内毒素水平、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粪便球杆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内毒素、CRP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能够减轻肝功能损伤,降低内毒素及CRP水平,降低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 关键词:
  • 介入治疗
  • 内毒素水平
  • 微生态制剂
  • 肝功能
  • 肝癌
  • 加入收藏

肝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黄曲霉素、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等因素有关[1]。目前针对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肝脏损伤较小,但仍不可避免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且介入治疗会损害患者的肠道正常菌群[2]。成年人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种类约有500~1500种,并共同构成了胃肠道微生态环境[3]。微生态制剂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能够平衡有益菌与有害菌数量,保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调节人体微生态菌群失调,保持人体健康[4]。微生态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关于微生态制剂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无诸多研究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以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28例;临床分期:Ⅲ期25例,Ⅳ期23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25±2.50)岁;肿瘤直径1.1~8.5cm,平均肿瘤直径(4.08±1.12)cm;体质量指数(BMI)18.4~27.6kg/m2,平均BMI(21.55±1.21)kg/m2。对照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25例;临床分期:Ⅲ期21例,Ⅳ期27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0.86±2.47)岁;肿瘤直径1.2~8.8cm,平均肿瘤直径(4.14±1.10)cm;BMI18.2~27.3kg/m2,平均BMI(21.47±1.19)kg/m2。两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肝癌诊断依据《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5];③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④Child-Pugh分级:A-B级;⑤KPS评分>60分。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3个月;②无法耐受介入治疗;③合并肾脏或心、肺原发性疾病;④依从性较差;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⑥合并胰腺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介入治疗,于局麻下完成,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进行造影,对病灶情况及供血动脉进行明确,将洛铂30mg(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59)+20mg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及5ml罂粟乙碘油(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48)混合液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动脉。对照组介入治疗后采用常规保肝治疗,0.6g谷胱甘肽针(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619)溶于250ml、0.9%氯化钠注射静脉滴注,将异甘草酸镁30~40mg(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溶于100~25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培菲康(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治疗,3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d。

1.4评价指标

①内毒素水平:采集两组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北京百星高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ELX808)及配套试剂,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内毒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评估。②C反应蛋白(CRP):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贝克曼,DXI800)检测C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评估。③肝功能:采集两组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S-1200)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评估。④粪便球杆比:采用无菌棉棒获取新鲜粪便涂抹于载玻片上,制片、固定并染色,并于油镜下观察细菌计数,计算球杆比,其中粪便球杆比1∶10为正常,统计两组粪便球杆比异常率。⑤不良反应:皮疹、头晕、恶心。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内毒素及CRP水平

治疗后两组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内毒素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内毒素及CRP水平比较

2.2ALT、AST及TBIL水平

治疗后两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

2.3粪便球杆比异常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粪便球杆比异常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讨论


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或晚期,出现肝内外转移,预后较差。目前中晚期肝癌患者一般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将抗癌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将癌细胞暴露于高浓度化疗药物中,进而杀死癌细胞,同时可通过栓塞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血供,导致肿瘤细胞坏死[6]。但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栓塞靶血管的同时,会对肿瘤周边正常肝脏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化疗药物也会损伤正常的肝脏组织细胞,加快正常肝脏细胞凋亡[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减轻肝功能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对肠道屏障功能进行调节,进而使肠道内毒素入血降低,减轻肝脏解毒负担[8]。同时培菲康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对肠道致病菌的繁殖进行抑制,进而可避免其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所致的肝损伤,改善患者肝功能。有研究指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灌注化疗药物与栓塞作用,会导致肿瘤细胞发生缺氧缺血,导致内毒素分泌增加[9]。内毒素会对患者肝脏代谢及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诱导机体巨噬细胞合成,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造成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或坏死[10]。有研究指出,CRP属于一种急性蛋白,是由肝脏分泌,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CRP呈高表达[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内毒素、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降低内毒素、CRP水平,避免内毒素水平的大幅度升高。培菲康中含有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可使有益菌进入肠道,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修复肠道菌群屏障功能,对有害菌增长进行抑制,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与吸收,进而降低内毒素水平[12]。同时培菲康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与利用,促进胃肠营养的恢复,清除炎性介质;培菲康中的菌群能够产生有机酸,抑制腐败菌生长,减少毒素产生。粪便标本可代表下消化道菌群状态,通过检测粪便标本可评估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是评估肠道菌群变化最为简捷的方法[13]。粪便球杆比异常是菌群失调患者最早表现,通过观察粪便球杆比可对菌群比例进行判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近。提示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降低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李科志等[14]研究中指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治疗后补充益生菌能够减少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降低内毒素脂多糖水平,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本次研究中得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减轻肝功能损伤,降低内毒素水平,降低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能够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考虑到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观察时间短,故微生态制剂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减轻肝功能损伤,降低内毒素及CRP水平,减少粪便球杆比异常率,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参考文献:

[1]于欢,喻艳琴,钱天宝,等.黄曲霉毒素B1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1):10-14.

[2]韦广旭,刘敬禹,江旭,等.DEB-TACE治疗TACE失败/抵抗的肝细胞肝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38(1):130-134.

[3]汤莉,吴伶莉.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内毒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0):1162-1165.

[4]李翠茹,武丽,平采艳,等.微生态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6):845-848.

[5]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6):403-410.

[7]周禄科,杨洁,刘林,等.92例老年肝癌患者TACE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3):189-193.

[8]曾旭,杨上文,杨红琪,等.培菲康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评估指标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1):410-416.

[9]张玲玲,郭英,徐慧,等.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细菌内毒素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的意义〔J〕.河北医药,2023,45(16):2431-2434,2439.

[10]施长生,刘开才,吕维富,等.肝细胞性肝癌TACE后血清内毒素、TOLL样受体4和肠道微生态改变的实验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2):219-222,226.

[11]张迎春,段慧.肿瘤标志物与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16):2011-2014.

[12]汪永华,杨会,乔昭君,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保肝治疗对乙肝肝硬化肠道菌群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6):748-751.

[13]刘引莲,王萍芝,王晓成,等.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死病人肠道菌群失调与降钙素原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7):3246-3249.

[14]李科志,韦家康,韩志伟,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5):1043-1049.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LHGJ20191027);


文章来源:崔轶,张丁冉,胡艳艳,等.微生态制剂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5,40(02):293-295+30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肝脏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期刊人气:369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3418

国内刊号:50-1113/R

邮发代号:78-56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