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与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到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03例。随访3个月后患者进行自护能力量表、生命意义量表及生命质量量表测评,分析各量表得分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自护能力总分(85.46±11.35)分、生命意义总分(39.56±8.95)分、生命质量总分(121.69±29.46)分,各评分整体水平不高。各量表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合并其他基础病情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分与生命意义总分、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生命意义与生命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322,P=0.012)。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呈正相关,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可有助于患者生命意义、生命质量改善,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肿瘤相关死亡率位于第2位[1,2]。 肝切除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照顾和管理,包括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因此这些患者生命的意义可能会转变为更加重视健康、生存和与亲人共度时光[3]。 而患者的自护能力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自护能力强的患者可能会更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变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4]。此外,生命意义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患者手术后可能会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更加珍惜每一天;这种积极的生命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可能会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和适应手术后的生活[5]。 多项研究指出高质量护理策略有助于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对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提高尤为重要[6,7]。但当前关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与其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自护能力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的关系,为今后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01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3例。 男 性83例、 女 性20例;平 均 年 龄(57.15±11.43)岁;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67例、Ⅲ期24例;Child-Pugh分级:A级96例、B级7例,患者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1.2排除与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诊断标准[8],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年龄≥18岁;(3)已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4)具备自主沟通、认知能力;(5)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术中探查已发生肝癌远处转移;(2)合并其他系统肿瘤;(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伴有精神障 碍 的 患 者。 本 研 究 经 我 院 伦 理 委 员 会批准。
表1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价。 本研究中以汉化版自护能力量表得分情况对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评价,以中文版生命意义量表及中文版肝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1)中文版自护能力量表:该量表共43个条目,包括自护知识(14个项目)、自护理论(9个项目)、自护技能(12个项目)及自护责任感(8个项目)4个维度,各项目评分为0~4分,总分172分,得分越高反映自护能力越强[9]。(2)中文版生命意义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个人的生命意义感水平。 分为生命意义寻求与生命意义体验2个方面,各包括5个条目,每条目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评分依次为1 ~7分,总分为10 ~ 70分[10]。 得分越高反映生命意义感(自我价值感)越强,低水平:<38分;中等水平:38~51分;高水平:>51分。(3)中文版肝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躯体功能(6个项目)、症状或副作用(5个项目)、社会功能(5个项目)及心理功能(6个项目)4个维度,每个条目得分为1~10分,0~3分:生命质量较差,4~7分:中等水平,8 ~ 10分:生命质量较好,得分越高反映生命质量越好[11]。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自护能力量表评分
术后3个月患者自护能力总平均分为(85.46±11.35)分,其中自护理论(17.15±4.52)分、自护技能(22.72±4.23)分、自护知识(25.61±5.49)分、自护责任感(17.19±4.08)分。 总分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合并基础病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自护能力总分与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2.2患者生命意义量表评分
术后3个月患者生命意义总平均分为(39.56±8.95)分,其中生命意义体验(21.47±4.53)分、生命意义寻求(18.65±5.32)分。 总分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合并基础病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生命意义总分与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2.4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
术后3个月患者生命质量总平均分为(121.69±29.46)分,其中心理功能(35.56±9.05)分、躯体功能(34.86±10.12)、社会功能(31.17±8.73)、症状/副作用(19.63±10.12)分。 总分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合并基础病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生命质量分与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
2.5自护能力评分与生命意义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相关性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分与生命意义总分、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 P <0.05);生命意义与生命质量得分呈正相关( r =0.322,P = 0.012),见表5。
表5自护能力总分与生命意义总分、生命质量总分相关性分析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03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了他们的自护能力、生命意义以及生命质量,并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自护能力是个人通过认知干预或心理调节等内外部资源,进行自我照顾活动、情感控制或自我管理的能力。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需要面对复杂的康复过程,包括疼痛管理、药物使用、饮食调整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形成自我护理行为是疾病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能力[12-14]。
本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自护能力总分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健系统还有待完善,居民尚缺乏自护知识宣教及技能培训,总体自我保健能力较低;其二来自患者对于癌症的恐惧以及对手术等有创治疗的了解不足,最终导致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遭受不同程度影响,使其自护知识水平较低。 邱玲玲[15]等研究亦发现肝癌患者术后存在自护能力下降的情况,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护能力。 同时,护理人员因临床工作繁忙不能充分对患者进行自护宣教和指导也不容忽视。生命意义作为个体对生命目的和价值的认知,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既往研究显示,提高患者生命意义可有效调节其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本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生命意义总分处于中等水平。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周期较长以及术后不适有关。 卢爽[16]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生命意义感及生活质量水平不高,进一步分析生命意义感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发现生命意义感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但其并未进一步分析自护能力总分与生命意义的相关性。 生命质量是评估患者治疗与护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临床治疗的长期目标。
本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不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家庭及医护人员对患者身心照料不足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期部分症状仍未完全缓解有关。 刘娟[17]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不高,但是通过坚强概念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生命质量,有利于促进病人综合治疗效果的提升。目前,临床上对于癌症化疗、血液肿瘤生命意义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较多。 但是,关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相关性分析并不多见[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总分与生命意义总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提示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助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的改善。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自护能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去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义。 同时,积极寻求生命意义的行为也可能促使患者更加注重自我护理,形成良性循环。 本研究还显示生命意义与生命质量得分呈正相关,这是因为生命意义得分较高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 这可能与患者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寻求生命意义的行为有关。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以及寻求精神寄托等方式,患者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由此针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护理培训将可能有助于肝癌患者术后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途经有很多种,如认知行为疗法、Orem理论等[21,22],而关于肝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方案尚少。 因此针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将成为今后肿瘤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最后以可能开展的针对性工作对今后护理重点进行展望:(1)成立干预小组,通过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术后饮食与运动等健康教育;(2)动态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倾听患者术后的疑虑或消极情绪,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3)鼓励患者学习自我护理知识,促使其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增强自主保健意识;(4)定期评估其生活管理或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呈正相关,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可有助于患者生命意义、生命质量改善,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注重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通过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他们管理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寻求生命意义,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毛毛,李贺,孙殿钦等.全球肝癌2020年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29(05):322-328.
[4]付兰香,王颜斌,王玲.医院-家庭延续性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20):2149-2152.
[5]刘柳,卢彩霞,张月.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TACE治疗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及其影响因素[ J].循证护理,2023,9(4):740-743.
[6]李心慧,梁楚,陈丹妮.自护技能指导配合出院计划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29-32.
[7]崔颖,武红静,张晓曼.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自护理论的价值评定[ 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169-170,173.
[8]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03):241-273.
[9]刘延锦,余溯源,郭丽娜,等.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用于成年人群中的信效度研究[ J].重庆医学,2018,47(33):4266-4269.
[10]王孟成,戴晓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0(05):459-461.
[11]祝葆华,万崇华,王坤,等.FLIC、SF- 36和QOL-LC量表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0):1175-1179.
[12]施秀凤,王燕,林燕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1):118-120.
[13]郑婉君,邱金花,李序舒.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8):5-7.
[14]祝琴,程丽华,吕春莲,等.时间护理联合自我护理指导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6):83-86.
[15]邱玲玲.多学科协作下的延续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153-154.
文章来源:靳亚勤,张倩倩,弓碧月.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与其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36(04):496-498.
分享: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可切除患者病灶组织,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有研究表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影响其预后[1-2]。而肝性脑病是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一种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起病迅速,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
2025-04-17老年肝癌患者因生理功能衰退及其他慢性疾病共存,导致肝癌的症状不够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加之身体条件、合并疾病的限制,使得临床治疗更加复杂,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卷曲螺旋结构域(CCDC)是一类在多种蛋白质中发现的保守结构域,与基因异常表达、信号传导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4〕。
2025-04-10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肿瘤相关死亡率位于第 2 位。 肝切除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照顾和管理,包括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因此这些患者生命的意义可能会转变为更加重视健康、生存和与亲人共度时光。
2025-04-02原发性肝癌(PL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学分类,肝细胞癌(HCC)是其主要类型,约占PLC总数的80%。尽管HCC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其临床疗效有限,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因此,对HCC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可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2025-04-01放射性碘-125(I-125)是组织间永久性近距 离 放 射 治 疗 中 使 用 广 泛 的 放 射 性 密 封 源[2]。 Ruhi Sharma 等的一项关于 I-125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射治 疗脊柱和骨转移 META 分析显示,该治疗总并发症发 生率为 19%,主要包括轻微皮下出血、发热、骨髓抑制 和种子移位。
2025-04-01肝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直径在 3cm 以内的肝癌称之为小肝癌,其包膜更完整,且肝内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临床常采用消融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治疗,但部分患者预后不佳。 微波消融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2025-03-29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1]。李秀惠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系统提出了“五积内结,虚损生积”作为肝癌的主要病机,重视以肝体用同调之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3,4]。
2025-03-28肝癌具有隐匿性、转移早、进展快以及侵袭性强等发病特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手术切除、肝移植和化疗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仍存在耐药性、预后不良以及5年生存率低等情况,因此,寻求新的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肝癌归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黄疸”“臌胀”等范畴,主要病机特点为“瘀、毒、虚”[2-3]。
2025-03-28与临床中其他常见的癌症相比较,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9%,其病死率达到了90%[2],由此可见肝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差。肝癌晚期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时,往往会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以及恶病质、腹水、肝区疼痛、黄疸等相关症状,还有癌因性疲乏等,同时医疗费用高、过度医疗等问题比较突出。
2025-03-19随着高质量循证证据和临床研究经验的不断补充及积累,如联合化疗MAID方案治疗后TP3~4级发生率高达34%~79%等[2,3],临床实践中已将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的TP(CTRT)纳入了管理范畴[4]。
2025-03-05人气:22465
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18
人气:155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2325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航工业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434
国内刊号:23-1571/R
邮发代号:14-8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23
影响因子:1.022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79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