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肝癌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100例肝癌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白细胞介素-1β(IL-1β)、caspase-1表达。比较患者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患者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结果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表达均定位在患者肝细胞质内。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90.00%、85.00%,均高于癌旁组织的70.00%、71.00%、6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情况。
肝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肝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关于肝癌研究十分多,引起肝癌发病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感染、吸烟等,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是细胞质内的蛋白质,不仅能识别人体细胞质双链DNA,还能促进caspase-1激活,促进IL-1β以及IL-18炎性细胞因子成熟和分泌[1]。相关研究显示,炎症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目前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也和炎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为炎症体中的一部分,其参与了肝炎病毒对人体肝脏损伤的过程,但是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肝癌疾病发展、发生中的相关作用尚未明确[2]。因此,本研究选取100例肝癌患者实施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2019年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关于肝癌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的严重疾病。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9.01±7.25)岁;男60例,女40例。
1.2方法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收集肝癌标本和距离患者癌肿病灶的标本癌旁组织,采用甲醛对标本进行固定,从而保持形态学结构,采用石蜡浸入组织之后、使用石蜡包埋[4]。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表达。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患者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癌、癌旁组织观察指标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表达均定位在患者肝细胞质内。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100例患者肝癌、癌旁组织观察指标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注:与癌旁组织比较,aP<0.05
2.2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比较
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100例患者肝癌、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比较(n)
注:肝癌与癌旁组织比较,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目前炎症在人体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还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在炎症发生之后,炎性细胞在迁徙过程中易导致活性氮物质和活性氧产生,然后在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破坏下,导致恶性肿瘤疾病发生[5]。多项研究显示,在癌症中炎症介质具有关键作用,能导致炎性介质发生,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环氧化酶具有关键性作用,是由于细胞基因改变,目前多种疾病难以治愈的因素为术后的转移和复发[6]。炎症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以及发生,在对患者采取肝癌手术过程中,切除部分肝脏,对于人体机体来说为创伤行为,易导致炎症反应情况发生[7]。在早期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被认为是抑癌因子,在胃癌、子宫内膜癌以及结肠癌等多种疾病中存在变异或者失活,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是细胞质内的蛋白质,不仅能识别人体细胞质双链DNA,还能促进caspase-1激活,促进IL-1β以及IL-18炎性细胞因子成熟和分泌[8,9,10],同时肝癌发病率也和炎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为炎症体中的一部分,其参与了肝炎病毒对人体肝脏损伤的过程[11,12,13],而在目前研究中显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部分恶性肿瘤中作为促癌因子,而在本次研究中,在肝癌患者发生发展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具有促进作用,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程度较高,其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表达均定位在患者肝细胞质内。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IL-1β、caspase-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90.00%、85.00%,均高于癌旁组织的70.00%、71.00%、6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肝癌中呈现高表达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志,杨晓东,孙亮,等.结直肠癌组织AIM2和血清CEA表达与预后相关性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1):20-25,33.
[2]刘颖婷.AIM2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治疗的意义.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25(3):300-304.
[3]武少贤,李源,郑盼盼,等.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9):1668-1671.
[4]郑永亮,钟思思,辛柳燕,等.急性白血病患者NLRP3、ASC及AIM2炎性复合体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2):358-362.
[5]靳文,刘云峰,劳钰,等.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性小体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3):2035-2039.
[6]吴春央,陈永平,李骥,等.不同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的表达.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3):174-176.
[7]张志.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5):542-545.
[8]陈名明,漆家康,罗斌,等.结直肠腺癌、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差异的研究.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150-152.
[9]刘丹,郜敏,余天漪,等.糖尿病创面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生成增加对巨噬细胞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症体的影响.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14(2):124-131.
[10]陈洪涛,陈月,吴诗品,等.NLRP3、AIM2、IFI16炎症小体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活化水平和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7,38(4):322-329.
[12]陈洪涛,杨智,吴诗品,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9,4(3):149-151,168.
路瑶,孙庆文,张玲,张丽娟,黄晓玲.探讨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套扎治疗的指导性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8):27-29.
分享: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可切除患者病灶组织,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有研究表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影响其预后[1-2]。而肝性脑病是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一种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起病迅速,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
2025-04-17老年肝癌患者因生理功能衰退及其他慢性疾病共存,导致肝癌的症状不够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加之身体条件、合并疾病的限制,使得临床治疗更加复杂,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卷曲螺旋结构域(CCDC)是一类在多种蛋白质中发现的保守结构域,与基因异常表达、信号传导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4〕。
2025-04-10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肿瘤相关死亡率位于第 2 位。 肝切除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照顾和管理,包括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因此这些患者生命的意义可能会转变为更加重视健康、生存和与亲人共度时光。
2025-04-02原发性肝癌(PL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学分类,肝细胞癌(HCC)是其主要类型,约占PLC总数的80%。尽管HCC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其临床疗效有限,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因此,对HCC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可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2025-04-01放射性碘-125(I-125)是组织间永久性近距 离 放 射 治 疗 中 使 用 广 泛 的 放 射 性 密 封 源[2]。 Ruhi Sharma 等的一项关于 I-125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射治 疗脊柱和骨转移 META 分析显示,该治疗总并发症发 生率为 19%,主要包括轻微皮下出血、发热、骨髓抑制 和种子移位。
2025-04-01肝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直径在 3cm 以内的肝癌称之为小肝癌,其包膜更完整,且肝内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临床常采用消融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治疗,但部分患者预后不佳。 微波消融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2025-03-29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1]。李秀惠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系统提出了“五积内结,虚损生积”作为肝癌的主要病机,重视以肝体用同调之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3,4]。
2025-03-28肝癌具有隐匿性、转移早、进展快以及侵袭性强等发病特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手术切除、肝移植和化疗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仍存在耐药性、预后不良以及5年生存率低等情况,因此,寻求新的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肝癌归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黄疸”“臌胀”等范畴,主要病机特点为“瘀、毒、虚”[2-3]。
2025-03-28与临床中其他常见的癌症相比较,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9%,其病死率达到了90%[2],由此可见肝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差。肝癌晚期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时,往往会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以及恶病质、腹水、肝区疼痛、黄疸等相关症状,还有癌因性疲乏等,同时医疗费用高、过度医疗等问题比较突出。
2025-03-19随着高质量循证证据和临床研究经验的不断补充及积累,如联合化疗MAID方案治疗后TP3~4级发生率高达34%~79%等[2,3],临床实践中已将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的TP(CTRT)纳入了管理范畴[4]。
2025-03-05人气:18547
人气:15567
人气:15083
人气:14841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肿瘤杂志
期刊人气:401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3766
国内刊号:11-2152/R
邮发代号:2-47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