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灾害现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消防人员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基层救援队伍在高强度的体技能训练、战术训练中,存在一定的消防员伤亡情况,这削弱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本文通过搜集灭火救援训练中实际伤亡案例并与调查问卷的方式相结合,统计所调研消防救援队伍的常训科目致伤情况,由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训练现状入手,分别分析了训练内容现状及训练人员现状。从安全制度、训练人员、器材装备三方面深度剖析灭火救援训练中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加强灭火救援训练安全工作的解决对策。
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队伍。自2009年国家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所面临的各项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对这支队伍的期望越来也高。在全国掀起了“大练兵”的热潮后,全国各消防总队开展打造消防铁军的活动,基层连队的各项训练科目逐渐增多,训练难度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训练的伤亡事故[1]。例如,2014年5月,四川总队某消防支队在进行泥石流灾害救援演练训练时,在未进行相关安全检查和荷载测试的情况下,违规操作使用卷扬机对绳索进行牵拉,致使位于中间位置且连接绳索的两只安全钩被高速抛出,其中一只击中正在前方操作的消防员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训练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心,合理安排训练科目,重视灭火救援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1、灭火救援训练的基本现状
1.1训练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由于灾情在不断变化,消防救援队伍为了适应实战需要,开设了更多训练科目。以技能训练为例,按参训者岗位进行划分,可分为战斗员训练、驾驶员训练、战斗班训练。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将体能训练划分为: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腰腹力量训练、短跑速度训练、技巧训练及耐力训练等六个专项科目。除体技能训练外,实地预案演练、模拟装置及模拟软件操作训练等技术日益成熟,正逐步向消防基层救援队伍推广,这更加丰富了灭火救援训练内容,为实战打下良好基础[2]。
1.2参训人员的现状
由于消防救援队伍新形势下的任务特点及灭火救援作战中的实际需要,基层救援队伍消防官兵训练大部分以体能训练和消防技能训练为主[3]。大部分基层中队训练时不遵循训练规律,施训方法不得当,每年的伤亡率可达到35%左右[4]。通过对基层救援队伍的走访调研,对某消防总队的9个中队,260名消防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95.8%。分别统计其在常见消防业务常训科目中的受伤情况,对所受伤种类进行分类,核算其所占比例。本文汇总了常训技能科目训练致伤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在横向的数据比对中可以看出,攀登六米拉梯、攀登挂钩梯和百米障碍等三个科目造成受伤的概率分别为59.4%、49.5%、28.3%。在纵向数据的比对中,还可以发现,在十种受伤类型中,肌肉拉伤、摔伤、关节扭伤的概率分别为39.9%、39.3%、28.7%。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常见的消防技能训练中经常导致消防员受伤的三个科目分别为攀登六米拉梯、攀登挂钩梯和百米障碍;其次,大部分消防员在训练中更容易肌肉拉伤、擦伤和关节扭伤。
1.3参训人员致伤部位分析
除了对灭火救援训练中受伤类型进行分析以外,同样也对容易受伤的部位进行了数据的采集从而进行分析比对。横向比对数据可得,攀登六米拉梯和挂钩梯训练时导致受伤部位最多,涵盖八个项目,占60%和49.2%。其中,最易造成膝部和小腿的损伤,比例为19.8%和14.8%。百米障碍训练中则基本不会造成头颈部和五官的损伤,水带连接训练中造成腰部损伤的概率为零,造成手和腕部的损伤偏多。在楼层铺设水带的训练科目中对消防员的致伤部位最少。因此,纵向比对合计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灭火救援的常训科目中,膝部和小腿受伤的概率最高,手和腕部次之,头颈部和五官则概率最小。
以上对该总队的260名消防员致伤情况的统计分析,虽然只是对某一地区的两个支队进行统计,不可排除具有地区的偶然因素,但数据仍可以说明基层中队常训技能科目训练时致伤的大致现状。
2、灭火救援训练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灭火救援训练来说,所谓的安全问题就是指在一切形式的灭火救援训练过程中,从组训者到参训者,从训练的开始到结束,已经发生的伤亡情况或者是潜在的能够造成伤亡情况的因素,都可以称为安全问题[5]。下面,我对训练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2.1相关的安全制度及规范落实不到位
目前的消防工作日益艰巨,社会各界媒体对于消防救援队伍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往往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训练中的伤亡情况更能引起大家的热议,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防队伍的建设,在车辆训练时,驾驶员在非紧急情况下逆行,违反交通法规,组训者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造成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参与人员众多的实战演练中,相对组织困难,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就更谈不上落实,经常出现安全员对于防护装备检查流于形式,训练现场纪律作风松散,警戒人员擅离职守等情况,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是造成组训者伤亡的直接原因。
2.2组训者与参训者的自身情况
在灭火救援训练中,由组训者和参训者作为行为主体,是训练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因此,二者的情况直接影响训练的效率。
(1)组训者组训能力有待提高。新修订的消防法对救援人员的职能范围有了更明确更广泛地要求,从而导致消防救援队伍的组训人员需要更全面地掌握专业技战术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需要采取科学的组训方法[6]。组训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训练效果好坏。目前,消防基层救援队伍的组训者存在着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全面的问题,是造成消防救援队伍产生训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参训者身体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复杂的消防员结构,参训者各项素质略有差异,其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是导致训练时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7]。本文对消防员进行调查,通过数据收集的方法来展示兵源结构对伤亡情况的影响,采集的数据包含年龄、从业时间以及学历等项目。
从业时间与训练受伤情况密切相关,其中从业时间的大小与受伤的频率成反比,从业时间越小,越易受伤,从业时间一年的新消防员为训练受伤的主体人群。新消防员身体素质一般较差,基层中队的训练强度对他们来说相对较大,新兵往往出现加训的情况,受伤率高达87.5%。在接受调查的基层中队中,消防员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36岁,平均年龄24岁,18—23岁的消防员居多,占总人数的62.2%。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新消防员占30.4%,消防士占59.6%,实习学员及指挥员占1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中专和高中学历的消防员占大多数约为70%,大专学历占21%,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9%。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在训练中越容易受伤。
3、加强灭火救援训练安全工作的对策
3.1强化训练安全意识
基层消防站要将强化训练安全意识作为思想引导工作中的重点,要针对训练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让每名消防员感到训练安全就在身边,树立起严格落实各项训练安全制度的理念。其次,要发挥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种训练进行训练前的安全教育,并检查指导,对于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3.2严格安全管理
在灭火救援训练中要以《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训练[8]。作为组训者要详细了解各训练伤亡事故出现的缘由及预防方法,安全员地设置以班为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将事故苗头消灭在初期。
3.3科学施训,严密组织
因个人素质略有差异,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以执勤训练大纲为依托,结合参训者个人实际进行科学组训,防止对待所有组训者“一刀切”,打“疲劳战”,要将疲劳性损伤的可能降到最低[9]。训练计划的制定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力求科学合理,敢于不断创新,以适应实战要求,在训练科目的安排上,要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以打好体能基础为切入点,随后进行技战术训练和实地演练[10]。
4、结论
本文通过搜集灭火救援训练中的伤亡案例,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消防救援队伍常训科目中致伤的类型和部位,由目前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训练现状入手,分析出导致灭火救援训练中发生伤亡情况的原因:相关的安全制度及规范落实不到位是产生训练安全问题的前提因素;参训者与组训者的个人素质是产生训练安全问题的主导因素;装备器材的难操作性以及器材装备的管理问题是产生训练安全问题的推动因素。
参考文献:
[1]孙惠杰,杨志恒.消防员常见伤害事故类型和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97-98.
[2]石祥,邱华.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114-119.
[3]薛晓东,李振华.消防业务训练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武警学院学报,2013,(4):21-24.
[4]焦爱红,蔡创生.消防员常训科目训练致伤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379-383.
[5]邓正开.浅析公安消防部队在日常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5,(10):375.
[7]李运广.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6):66-67.
[8]曹向辉.加强当前消防作战训练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08):25-28.
[9]孙懿.新时代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体能训练实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20.
[10]王长江.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警学院报,2014,30(6):22-25.
史少元.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日常训练中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1(06):120-121.
分享:
全民国防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相比,社会国防教育还有很多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研究解决掣肘高校育人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教学内容供给实效,尝试学校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互通有无、共建共学共享,营造积极互动的教育氛围,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揽全民国防教育的相关建议。
2021-10-30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我国各级法院民事执行中的一项新兴制度,是作为无财产执行案件退出机制的重要环节。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解决常年积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程序正义,优化了司法资源的配置。但在司法实践应用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适用上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对于申请执行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是案件实体的退出,是"未来可期"。
2021-10-23近年来互联网等技术急剧发展,区块链已开始进入美国法院,跨国间的贸易、投资等越来越便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国家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效力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问题,跨境的电子证据取得也受到诸多限制,国内对于域外取得的电子证据缺少相关立法,取证主体、取证方式、证据效力方面都没有明确而全面的规定,使域外电子证据的适用困难。
2021-10-20实践和大量数据有力证明,报警是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首选,公安派出所理所当然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窗口,治安调解的应用则尤为突出和广泛。然而在实践中,治安调解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治安调解工作职能的发挥,对矛盾纠纷的处理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某县一城区派出所为例,对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在实践工作中的行使进行研究。
2021-05-14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新智能产品和科技手段不断涌现。在此趋势下,无人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迅速出现在公众视野。无人机的发展和普及,惠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山区地形测绘、无人机空中巡逻以及无人机物流快递等等。近年来,研究无人机的科研人员和各类论文呈现井喷式增长,无人机市场也呈现快速壮大趋势。
2021-04-05大数据时代,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者主导互联网话语权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警民网络关系主要是构建在“真实虚拟”环境中,借由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式信息与泛化式信息、非正式规范与行动产生与维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公众认知偏差、缺乏对于互联网警察角色多维度塑造和被动网络表态造成的话语滞后性等困境。
2021-04-05恐怖主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在全球发生的恐怖袭击中,除常规的由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针对单一目标实施的恐怖袭击以外,多点连环式恐怖袭击的袭击目标多、涉及范围广,造成的杀伤力和恶劣影响也较大,是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工作需要加以重视的一种恐怖袭击类型。“9·11”事件发生以来,这种针对多目标同时发动袭击的方式被恐怖分子竞相效仿,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恶劣的恐怖主义影响。
2021-03-08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常被认为是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与现代通讯技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在不与受害人发生现实物理接触的情况下,骗取受害人财物的行为。当前,互联网通讯技术与快捷支付技术日益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得以不断翻新,其特点与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21-03-08公安民警在工作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普遍较少,而一线民警积累了大量经验,无法得到更好的转移与分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将SECI模型与现有公安机关情报工作相结合,并对公安机关情报分析模型进行构建与应用,能够有效地对这方面的情报分析工作做出系统性的支持。
2021-03-06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队伍。自2009年国家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所面临的各项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对这支队伍的期望越来也高。在全国掀起了“大练兵”的热潮后,全国各消防总队开展打造消防铁军的活动,基层连队的各项训练科目逐渐增多,训练难度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训练的伤亡事故。
2021-02-24人气:2630
人气:1887
人气:1379
人气:1071
人气:93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公安研究
期刊人气:221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单位:公安部第四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公安
国际刊号:1005-1821
国内刊号:11-2438/D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5
影响因子:1.282
影响因子:0.609
影响因子:0.942
影响因子:0.53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