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良好;该机器人系统有望成为国内辅助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结肠癌占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的6.0%和癌症死亡的5.8%[1,2]。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自1991年完成全球首例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术以来[3],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逐渐成为了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4,5]。随着设备的完善和手术理念的更新,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已成为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的金标准[6]。然而,传统腹腔镜技术存在生理性震颤、操作空间狭窄、视野放大倍数有限以及术者容易感到疲劳等缺陷。因此,在腹腔镜技术基础上,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发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2002年,WEBER PA等[7]首次报道了机器人辅助结肠良性疾病手术,同年机器人手术系统也开始应用于结肠癌手术,另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因此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外科中迅速普及[8,9,10]。
截至2021年12月底,国内已安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260余台,手术量逐年攀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11]。但其成本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机器人胃肠手术的广泛应用。因此,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我中心于2021年10月23日开展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于2022年04月至06月成功完成了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一般基线特征见表1,中位年龄57岁,年龄范围37~68岁,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右半结肠癌,经评估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在全麻下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1.2 伦理审查
术者均为熟练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的主刀医师,且术者已经完成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操作培训。本研究已经通过甘肃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件号:(药/械)伦审(2021)第(53)号],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号:沪械临备 20210159,本文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入组的病人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设备组成
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控制台、图像平台、手术器械等组成[12](图1)。
1.4 手术方法及标本处理
6例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取平卧位,头低足高30°,手术台向左侧倾斜30°,使小肠移向脾区,以免小肠阻挡视野。手术戳卡布局采用我中心首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3+2”模式(3个机械臂+2个助手)[13],具体方法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1号臂由第二助手替代,术者操纵2个机械手臂,2个助手协助完成手术(图2A),机械臂套管位置见图2B。脐左下方3 cm处置入12 mm镜头孔戳卡(C),连接3号臂;麦氏点尾侧2 cm处置入8 mm机械臂辅助操作孔戳卡(R2),连接2号臂;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3 cm处置入8 mm机械臂主操作孔(R1),连接4号臂,在镜头孔、操作孔之间分别置入12 mm主辅助孔(A1)及5 mm副辅助孔(A2)[14]。
术中场景及主刀操作场景见图2C及图2D。手术入路采用尾侧入路[15],手术方式参考《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16]。首先探查腹腔,确定病变部位,有无淋巴结、肝脏及腹腔转移等情况。确定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助手用肠钳将小肠移至左侧腹,提起右结肠系膜,使回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交叉处暴露,分离回结肠动静脉,夹闭血管并离断。沿肠系膜上静脉向上分别分离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汇合成的Henle干,Henle干变异较多,分别置以血管夹夹闭并离断,同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自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起,沿Toldt间隙自下而上,从内向外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沿胃结肠韧带,向右分离,游离结肠肝曲。结肠肝曲肿瘤需在胃网膜右血管弓内离断胃网膜右血管分支,根部结扎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幽门下淋巴结(No.6)。从回盲部向上分离外侧腹膜,与结肠肝曲游离部位相汇合。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决定切除肠段,应用切割吻合器离断回肠,扩大辅助孔薄膜保护套保护切口拖出手术标本。离断横结肠后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冲洗腹腔,最后放置引流,关闭手术切口。
术中切除的手术标本均在半小时内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送病理科做进一步检查。病理分期采用美国癌症委员会(AJCC)结直肠癌国际TNM分期(2020年第八版)[17]。
2、结果
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肿瘤完整切除,无中转开腹及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总手术时间204.16 min: 平均定位连接时间19.33 min; 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 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 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 术后疼痛较轻微;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病理资料见表1。
图1 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设备组成
图2 手术方法及术中场景
表1 患者一般基线特征、术后疼痛评分及病理资料
《局部不适体验量表》(LED量表)用以评价完成本次手术后术者身体各部位不适程度,术后对各部位进行评分,术者总体感觉舒适;《主观心智负荷量表》(SME量表)根据术者主观感受评价本次手术的困难程度,平均(45±15)分,总体感觉有些困难(表3);主刀医师对该手术系统的主观评价较好(表2);对器械使用性能评价介于良和优之间(表3),整体较为满意。
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根据患者临床病理学分期,参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肠癌指南标准行术后化疗[18]。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术后随访1年,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1年总体生存率均为100%,无病生存率为83.3%。
表2 主刀医师对器械使用性能评价
表3 主刀医师主观评价
3、讨论
本研究中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微,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年进行随访,6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肝转移,其余均恢复良好,这初步验证了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此外,术中出血量、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结果相似[19,20,21]。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 短于HUETTNER等[21]报道的达芬奇机器人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平均时间221.3 min及D' ANNIBALE等[22]报道的达芬奇机器人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平均时间223.5 min, 但是长于罗华星等[23]报道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平均时间178 min, 这可能与前期对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熟练应用及优良的戳卡布局有关,使每个机器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仅避免了与助手的相互干扰,而且使操作也更加方便。但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定位连接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因为该系统目前处于应用初期,手术团队磨合度及器械护士安装熟练度欠佳,但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手术经验积累,有望缩短定位连接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12,24]。在使用过程中,该系统仍有不同程度的颤动,使得整体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期待在后期的系统中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有研究显示,外科医生经过21~23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25]。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与达芬奇机器人在设备组成与操作上相似度极高。且其具有主从控制、工具臂控制切换、柔顺控制、力感告警、内窥镜视野控制、器械力感知、能量器械等核心功能,其在器械力感知、狭窄空间灵巧操作等方面具有独创的理念与优势。因此,对于熟练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的主刀医师而言,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也同样灵敏易上手。
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国内仍是最受欢迎的[11],近乎垄断了整个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但随着国产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图迈等国内医疗机器人研发已取得一定成效。医疗机器人作为一个交叉性领域,是一个新战略高地。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也迈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研究结果表明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其有望成为国内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目前尚处于临床验证阶段,其具体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仍需大宗病例、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及患者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4]姚宏伟,李心翔,崔龙,等.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01):93-99.
[5]朱鹏程,李明,缪文忠,等.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14):2553-2557.
[11]余佩武,李政焰.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未来前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25(08):682-685.
[12]杨婧,李祖曦,狐鸣,等.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辅助下胃癌根治术9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2,37(11):850-851.
[13]黄显斌,狐鸣,蔡辉,等.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七步法”远端胃癌根治术[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03):124-128.
[14]狐鸣,马雕龙,张文涛,等.机器人“3+2”模式胃肠手术Trocar布置方法的总结与实践[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3,38(08):589-594.
[15]连玉贵,周全博,段小飞,等.尾侧联合肠系膜上静脉优先入路机器人辅助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6(03):341-345.
[16]冯青阳,何国栋,许剑民.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01):12-1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06):601-625.
[19]叶勇,张秋杰,胡康,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和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05):535-542.
[20]张靖,路璐,王晓楠,等.达芬奇机器人与单孔、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2):2046-2049.
[23]罗华星,唐波,张超,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5):472-477.
[24] 黄佳,田禹,陆佩吉,等.国产图迈®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肺上叶切除两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04):519-523.
基金资助: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2JR85RA663);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科研基金(编号:22GSSYC-15);
文章来源:杨国渊,彭一耘,马雕龙等.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4,32(07):1283-1287.
分享: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第五位[2-3],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另有数据[4]显示,55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多[5]。
2025-02-14全球癌症报告[1]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92万,死亡人数约90万。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51.71万例,死亡人数约24万例[2]。研究[3-4]表明,结直肠癌患者在患癌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孤独与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孤独感会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5]。
2025-02-14结肠癌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或遗传基因导致的恶性肿瘤,由于症状隐匿性较强,常被误诊为肠炎,被发现时已发展至晚期,此时需采用化疗治疗[1]。FOLFIRI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方案,已被证明可有效抑制晚期结肠癌患者肿瘤扩散和增殖,但存在耐药性低、不良反应明显及疗效较低等问题[2]。
2025-02-13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 CRC) ,是一种较常见的世界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不同地域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这一差异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显著关联,大肠癌在欧美发达国家为常见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病谱及死亡谱均排名第 3。中国属于大肠癌低发地区,但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2025-02-10结肠癌作为我国的高发病率癌种之一,近年来的发病趋势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故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防治方法有重大意义。以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成为治疗失败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药逆转结直肠癌多药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机制。
2025-02-10直肠癌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近 20 余年来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在所有肠道恶性肿瘤中占比超过 60% ,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所致创伤可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与内环境变化,影响术后康复,故采取微创手术是大势所趋。腹腔镜下直肠癌微创根治术因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以及对人体微环境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
2025-02-06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常见癌症类型之一,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 一,对 人 类 生 命 和 健 康 构 成 重 大 威 胁,异 质 性 很高。临床研究发现,约 50% 的 CRC 患者处于晚期,预后较差,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效的与 CRC 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至关重要。
2025-01-26近年,我 国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1] ,根治性 切除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式。 全 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 概念首次由 Heald 教授提出,其在较大程度上能够 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生存 率[2] 。
2025-01-22随着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逐年上升[1]。根据最新数据,从1990~2019年,结直肠癌患病人数增加了1倍多,成为继肺癌、乳腺癌后发病率第3的恶性肿瘤,并以9.4%的高死亡率稳居癌症疾病第2位,严重危害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2-5]。
2025-01-17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CRC(mCRC)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除了常规手术、放化疗方案,基于分子检测的抗EGFR靶向治疗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2022年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明确指出拟使用抗EGFR单抗前须明确KRAS基因状态[5],当前关于KRAS G12C等位基因等相关分子的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更将靶向KRAS基因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6]。
2025-01-02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135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3224
国内刊号:11-9324/R
创刊时间:201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