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基于天津市河东区大肠癌筛查数据,分析和探讨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依从性和肠镜阳性检出情况,以期提出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河东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有效开展。方法 选取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常住居民中大肠癌初筛阳性者以及涉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的研究对象间肠镜检查依从性和肠镜阳性检出情况,以及不同所在区域研究对象间肠镜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河东区共纳入研究对象12 246人,涉农区共纳入研究对象21 140人。2017—2022年河东区研究对象中接受肠镜检查者3 118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5.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肠镜检查依从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4、56.6,P值均<0.001)。研究对象中,肠镜检查呈阳性者1 890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0.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9、42.9,P值均<0.001)。将河东区与涉农区不同年龄组的肠镜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地区40~<50岁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P<0.001),河东区肠镜阳性检出率低于涉农区。结论 天津市河东区肠镜检查依从率较低,虽然各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均较高,但肠镜检查依从率均不到30.0%,居民参加肠镜检查意愿较低。今后,河东区应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干预活动,丰富宣传方式,同时提高居民对肠镜的认识,降低其恐惧感,进一步推动该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魏志敏等[2]的报道指出,2004—2018年我国大肠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男、女性大肠癌发病率均高居癌症发病顺位第3位,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8.1/10万、29.4/10万,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4]。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其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中指出,大肠癌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3位,发病数达到193.2万例,同期大肠癌仅次于肺癌,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2位;中国大肠癌发病数达55.5万例,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2位,死亡数达28.6万例,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5位[5]。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且居民受不良生活饮食方式的影响较大,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6]。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防控癌症的最有效措施[7];大肠癌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2012年大肠癌筛查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3年此项工作纳入了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大肠癌筛查数据,分析和探讨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依从性和肠镜阳性检出情况,以期提出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河东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有效开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常住居民中大肠癌初筛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受制于权限因素,涉农区资料未能详细掌握,故仅选取2017—2022年涉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河东区属于天津市市内城区,涉农区为含有农村地区的环城区。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大肠癌初筛阳性者。判定标准为胶体金法粪便隐血检测(FOBT)阳性和(或)调查问卷判定为阳性者。调查问卷包含以下9个问题:(1)本人有无慢性腹泻史;(2)本人有无慢性便秘史;(3)本人有无粘液和(或)血便史;(4)本人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手术史;(5)本人有无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手术史;(6)近20年来本人有无不良生活事件史;(7)本人有无肠癌史;(8)本人有无肠息肉史;(9)一级亲属(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子女)有无肠癌史。其中(1)~(6)题中有任意2题选择“有”或(7)~(9)中有任意1题选择“有”为问卷阳性。 排除标准为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疾病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者、有大肠癌病史(≤5年)者以及其他不适合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者。
1.2.2调查内容与指标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由“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录入的大肠癌数量化评估问卷整理而来。本文主要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的研究对象间肠镜检查依从性和肠镜阳性检出情况,以及不同所在区域研究对象间肠镜阳性检出情况。肠镜检测依从率=(接受肠镜检查人数/初筛阳性人数)×100.00%;肠镜阳性检出率=(肠镜检查呈阳性人数/接受肠镜检查人数)×100.00%。
1.3统计分析
利用“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汇总报表和数据,采用Excel 2021软件进行数据整合,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河东区共纳入研究对象12 246人,其中男性6 431人,女性5 815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平均年龄为62岁;40~<50岁年龄组1 103人,50~<60岁年龄组4 890人,60~74岁年龄组6 253人。另纳入涉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21 140人,以分析河东区与涉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间肠镜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2.2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依从性情况
2017—2022年河东区研究对象中接受肠镜检查者3 118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5.5%。其中,男性接受肠镜检查者1 406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1.9%;女性接受肠镜检查者1 712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9.4%。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肠镜检查依从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01)。年龄分布显示,40~<50岁年龄组接受肠镜检查者324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9.4%;50~<60岁年龄组接受肠镜检查者1 096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2.4%;60~74岁年龄组接受肠镜检查者1 698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7.2%。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肠镜检查依从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01),50~60岁年龄组肠镜检查依从率最低,且3个年龄组的肠镜检查依从率均<30.0%。见表1。
表1 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依从性情况
2.3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阳性检出情况
2017—2022年河东区研究对象中肠镜检查呈阳性者1 890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0.6%。其中,男性肠镜检查呈阳性者960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8.3%;女性肠镜检查呈阳性者930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54.3%。不同性别接受肠镜检查者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01)。年龄分布显示,40~<50岁年龄组肠镜检查呈阳性者142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43.8%,50~<60岁年龄组肠镜检查呈阳性者691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3.0%,60~74岁年龄组肠镜检查呈阳性者1057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2.2%。不同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01)。见表2。
表2 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阳性检出情况
受制于权限因素,仅将河东区与涉农区不同年龄组的肠镜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地区40~<50岁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P<0.001),河东区肠镜阳性检出率低于涉农区。其他2个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3.3,P值分别为0.773、0.069)。见表3。
表3 2017—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与涉农区接受肠镜检查者阳性检出情况
3、讨论
大肠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或无症状,容易被忽略;当出现腹痛、肠梗阻、大便性状改变、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时,往往已进展到晚期。大肠癌早期筛查可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提高生存率[8-10]。国内目前较早开展大肠癌筛查的地区包括上海市、广东省、海宁市等,筛查方案均为危险性评估问卷结合粪便隐血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开展肠镜检查,通过早诊早筛提高肠癌阳性检出率;与天津市的现行方案一致[11]。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作为大肠癌诊断最重要的手段[12]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13]表明,接受肠镜检查者在10年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低于未接受肠镜检查者。日本和韩国通过肠镜确诊早期癌的诊断率已高达60.00%~70.00%。
本研究显示,2017—2022年河东区研究对象肠镜检查依从率较低,仅为25.5%,与杨军花等、Hassan C等[6,14]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肠镜检查依从率较低可能与无痛结肠镜检查需自付麻醉药费用、肠镜检查前期需大量服用泻药进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过程中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感以及个人对肠镜检查的畏惧等因素有关。今后应进一步落实相关保障与惠民政策,例如建立肠镜检查绿色通道,针对低保群体减免部分检查费用等。居民认知不足亦可影响肠镜检查依从率;Gabriel M等[15]提出,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筛查依从性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肠镜检查依从率高于男性,与朱礼明等[8]的研究结果不相同,可能与女性参加肠癌筛查人数较多且更关心自身健康有关。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肠镜检查依从率均不高,40~<50岁年龄组肠镜检查依从率最高,也仅为29.4%。与浙江省嘉善县和上海市奉贤区超过45.0%的肠镜检查依从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16],更远低于美国的相关数据(54.0%~75.0%)[13]。
肖春丽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肠镜病变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肠镜检出病变的风险增加1.043倍。罗卫平等、张皎平等[18-19]的研究也表明,年龄越大,肠镜检出异常率越高。本次研究显示,男性肠镜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与刘俊华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50岁及以上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偏高。需要注意的是,50~<60岁年龄组肠镜检查依从率是所有年龄组中最低的,而肠镜阳性检出率却是最高的,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该年龄段人群,减少相关疾病因发现较晚而发生恶性癌变的可能。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21]的研究表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在2005—2014年间保持相对稳定,平均年龄为59.3岁,低于全球平均确诊年龄(68.8岁);45~59岁年龄组人群结肠癌确诊比例从2005年的44.5%上升至2014年的52.8%。 将河东区与涉农区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地区40~<50岁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河东区肠镜阳性检出率低于涉农区,可能与市内医疗资源较丰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居民健康意识较强、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河东区60~74岁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2.2%,高于同属涉农区的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在2018年的相同年龄段人群调查结果(42.4%)[22];但本次研究显示河东区与涉农区其他2个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1)对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的收集和评估未能完全排除混杂偏倚的影响;(2)本研究肠镜依从率较低,未能对未接受肠镜检查者的未来肠癌发病情况进行探究;(3)未对接受肠镜检查人员的肠镜病例分类作进一步统计研究。上述不足需要在今后收集更多资料作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天津市河东区肠镜检查依从率较低,仅为25.5%;女性肠镜检查依从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肠镜检查依从率均不足30.00%。河东区肠镜阳性检出率为60.6%;男性肠镜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肠镜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大肠癌作为适合筛查的癌症,筛查策略较成熟且经过卫生经济学评价,应继续施行普查[7]。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依从性,天津市不断扩充全结肠镜定点检查医院的范围,2024年全市开展相关检查的医疗单位已达到41家,覆盖全市各个区域。其中,部分医院可对未在该医院做过肠镜的居民提供1次免费肠镜检查服务;天津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办所在医院可为居民提供2次免费肠镜检查服务。2024年天津市将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将筛查年龄段从每年1个年龄组扩展到40~74岁人群全覆盖,并推动开展2次粪便潜血检查服务。今后,河东区还将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干预活动,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媒体在大肠癌防治知识方面的宣传作用;同时提高居民对肠镜的认识,降低其恐惧感,进一步推动该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强,王莹莹,陶沙,等.上海浦东新区大肠癌不同初筛模式肠镜检查顺应性[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2):75-81.
[2]魏志敏,蒋栋铭,赵沛,等.200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城乡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1,13(5):447-451.
[3]何丽华,王烨菁,杜娟,等.提高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干预项目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7):648-651.
[5]朱晓云,高霞,王倩,等.2013—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3,37(2):112-116.
[6]杨军花,张玮,杨安卿,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6):662-666.
[7]王悠清,王乐,汪祥辉,等.杭州城市居民常见癌症筛查成本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12-15.
[8]朱礼明,刘世友,李叶.上海市宝山区18 237名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及肠镜顺应性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1):1982-1985,2008.
[9]张芃,蒋虹丽,陈文,等.大肠癌人群筛查项目实施的国际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2021,33(4):273-279.
[10]窦剑明,叶景虹,庞怡,等.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队列病例诊断特征和生存分析[J].肿瘤,2023,43(4):337-346.
[11]丁娟娟,李强,吴雪燕,等.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结合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371-373.
[12]吴晓丹,郭志东,丘雪,等.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大肠癌认知、态度及筛查行为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1627-1632.
[13]施华秀,曾青泉,施珊珍,等.2019—2021年厦门市社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3,21(11):545-550.
文章来源:孙倩.天津市河东区大肠癌筛查肠镜检查依从性及阳性检出情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4,30(04):271-274.
分享: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第五位[2-3],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另有数据[4]显示,55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多[5]。
2025-02-14全球癌症报告[1]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92万,死亡人数约90万。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51.71万例,死亡人数约24万例[2]。研究[3-4]表明,结直肠癌患者在患癌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孤独与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孤独感会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5]。
2025-02-14结肠癌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或遗传基因导致的恶性肿瘤,由于症状隐匿性较强,常被误诊为肠炎,被发现时已发展至晚期,此时需采用化疗治疗[1]。FOLFIRI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方案,已被证明可有效抑制晚期结肠癌患者肿瘤扩散和增殖,但存在耐药性低、不良反应明显及疗效较低等问题[2]。
2025-02-13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 CRC) ,是一种较常见的世界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不同地域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这一差异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显著关联,大肠癌在欧美发达国家为常见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病谱及死亡谱均排名第 3。中国属于大肠癌低发地区,但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2025-02-10结肠癌作为我国的高发病率癌种之一,近年来的发病趋势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故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防治方法有重大意义。以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成为治疗失败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药逆转结直肠癌多药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机制。
2025-02-10直肠癌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近 20 余年来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在所有肠道恶性肿瘤中占比超过 60% ,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所致创伤可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与内环境变化,影响术后康复,故采取微创手术是大势所趋。腹腔镜下直肠癌微创根治术因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以及对人体微环境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
2025-02-06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常见癌症类型之一,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 一,对 人 类 生 命 和 健 康 构 成 重 大 威 胁,异 质 性 很高。临床研究发现,约 50% 的 CRC 患者处于晚期,预后较差,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效的与 CRC 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至关重要。
2025-01-26近年,我 国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1] ,根治性 切除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式。 全 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 概念首次由 Heald 教授提出,其在较大程度上能够 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生存 率[2] 。
2025-01-22随着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逐年上升[1]。根据最新数据,从1990~2019年,结直肠癌患病人数增加了1倍多,成为继肺癌、乳腺癌后发病率第3的恶性肿瘤,并以9.4%的高死亡率稳居癌症疾病第2位,严重危害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2-5]。
2025-01-17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CRC(mCRC)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除了常规手术、放化疗方案,基于分子检测的抗EGFR靶向治疗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2022年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明确指出拟使用抗EGFR单抗前须明确KRAS基因状态[5],当前关于KRAS G12C等位基因等相关分子的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更将靶向KRAS基因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6]。
2025-01-02人气:21758
人气:18292
人气:16236
人气:15175
人气:101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预防医学
期刊人气:2185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58X
国内刊号:45-1345/R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