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对甲状腺癌病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14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5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TSH及TG水平,将研究组患者分别按照病程及随访12个月预后分组,对比各组间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甲状腺癌患者病程的加重,其血清TSH和TG水平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Ⅲ期、Ⅳ期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Ⅰ期与Ⅱ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现,甲状腺癌死亡组患者(21例)血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23例)患者(P<0.05)。结论TSH及TG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病程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TSH及TG水平越高,其病变就越严重,预后越差。
甲状腺癌是指人体甲状腺部位出现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分化,进而引发患者淋巴肿大、声音嘶哑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该病是内分泌系统及头颈部癌症中最为常见的癌症,发病率约为全身癌症中的1%~5%,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1,2],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约为4.8/10万,我国发病率为6.6/10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该研究同时指出,1973年至2001年间,该病的死亡率呈现升高趋势,且男性死亡率升高幅度高于女性[3,4]。现阶段的研究不能确定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但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碘缺乏及雌激素水平异常被认为与该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不同于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是,该病好发于中青年群体,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发病率会呈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凸显的现状,可以预见该病将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5,6,7]。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新思路[8]。TSH及TG均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甲状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有研究指出,上述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9,10],本研究发现,TSH及TG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病程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TSH及TG水平越高,其病变就越严重,预后越差,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5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测确诊为甲状腺癌;(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3)病历资料齐全;(4)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依从性较差者。
剔除标准:(1)随访期间失访者;(2)主动要求退出调研者。
1.2方法
分别采集研究组、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个体血样,3000r/min离心10min后留血清备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个体血清TSH及TG水平。
1.3观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研究组、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三组个体血清TSH及TG水平;将研究组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测结果区分为Ⅰ期(43例)、Ⅱ期(38例)、Ⅲ期(39例)、Ⅳ期(24例),对比不同病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按照其结局将其区分为存活组(123例)与死亡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对采集的数据实施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经评估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个体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三组个体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
经检测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三组个体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s)
注:(1)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2)为与良性病变组相比,P<0.05。
2.3不同病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
经检测对比发现,随着甲状腺癌患者病程的加重,其血清TSH和TG水平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Ⅲ期、Ⅳ期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Ⅰ期与Ⅱ期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病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s)
注:(1)为与Ⅰ期相比,P<0.05,(2)为与Ⅱ期相比,P<0.05,(3)为与Ⅲ期相比,P<0.05。
2.4不同预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
经随访分析发现,甲状腺癌死亡组患者(21例)血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23例)患者(P<0.0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不同预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对比(±s)
3、讨论
甲状腺癌是现阶段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该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左右,在中青年及老年人群中均呈高发态势,但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发病率高于中青年,该病的主要临床分类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及髓样癌几种,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0%[11]。甲状腺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块、淋巴结肿大,晚期肿瘤组织可压迫交感神经节引发Horner综合征和肩部疼痛,若癌细胞出现转移可侵犯肺、骨等组织,引发全身症状,威胁患者生命[12]。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重要干预措施,根据甲状腺癌病程的变化临床上会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如早期甲状腺癌可通过实施手术切除,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或无法耐受手术患者,应考虑其他治疗手段,因而对病程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3]。
TSH是由腺体分泌的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调节甲状腺细胞的增殖、甲状腺血液供应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激素在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有临床研究指出,TSH水平的异常与甲状腺癌存在密切联系[14]。学者张凌[15]通过对463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影响因素,术前患者TSH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结节病患者发生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风险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学者李海红[16]等通过对4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分析发现,甲状腺癌患者TS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同时TSH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呈显著的相关性,提示TSH水平异常升高会增加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TG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目前该物质多被认为是甲状腺形体完整性的特殊标志物,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学者徐金锴[17]通过对382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实施检测发现,血清TG水平≥10mIU/对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灵敏度高达91.51%,特异度为87.39%。学者赫铁军等[18]也通过对104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的检测发现,FNA-TG对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2%、100.0%和96.7%,提示TG可以作为评估甲状腺癌病程的辅助检查手段。
本研究通过设立不同分组的方式,就TSH及TG对甲状腺癌病程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者,良性病变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个体,同时经按照病理分期进行分组对比的方式发现,随着甲状腺癌患者病程的加重,患者血清TSH和TG水平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Ⅲ期、Ⅳ期患者血清TSH及TG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分析认为,TSH属于生长因子的1种,具有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能够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癌细胞表面存在较多的TSH受体,能够对甲状腺上皮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增殖的功能,因而本文中恶性甲状腺癌细胞TS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及对照组,且病情的加重也会使患者的TSH水平上升。TG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前提,健康情况下TG仅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循环,极少量会溢出至外周血,但甲状腺癌细胞分泌TG能力会大幅提升,其原因为甲状腺癌细胞过度增殖会释放大量的TG,使其血清TG水平上升,同时也会随着甲状腺癌病程的加重TG水平上升。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TSH及TG与甲状腺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这与学者李杰等[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学者的研究显示TG≥20ng/ml和TSH≥2.5mIU/l的患者生存率为79.9%和82.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0%和73.3%,均低于TG<20ng/ml和TSH<2.5mIU/l的患者,提示高TSH和TG与甲状腺癌不良预后有关。
总而言之,TSH及TG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病程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TSH及TG水平越高,其病变就越严重,预后越差。
参考文献:
[1]田琨,张瑞明.甲状腺癌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0):51-52.
[3]杨雷,王宁.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744-748.
[4]尚培中,柳勇,南润玲.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10):833-836.
[5]闫慧娴,谷伟军,吕朝晖,等.不同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4):286-289.
[6]倪平娟,张飞雪,关慧,等.115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7):580-583.
[7]蒙秋凤.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病灶内增殖、侵袭、自噬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1459-1462.
[8]冯欣宇,张晓鸽,李鹤群,等.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规律及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5):855-857.
[9]徐灵芝.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155-156.
[10]隋鑫,甄静琴,袁丽君,等.术前甲状腺癌超声检查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4):2109-2112.
[11]孙荣华,潘先均,苏新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策略〔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1):80-87.
[12]刘洋,马丽斯,周云菲.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35-235.
[13]陈合波,苟菊香.优质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60-62.
[14]姚礼,王勇,严轶群,等.血清中TSH浓度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9):1257-1259.
[15]张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D〕.2014.
[16]李海红,曹诗红,郭艳宏.探讨血清促甲状腺素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关系〔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5):44-46.
[17]徐金锴.Tg变化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检测特异性分析〔J〕.现代医学,2017,45(8):24-27.
[18]赫铁军,杨柏,张洋.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2):136-139.
[19]李杰,张博,白杨,等.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促甲状腺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3):193-196.
祁亚宁,王利新,李刚.TSH及TG水平对甲状腺癌病程及预后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9):1456-1459.
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课题(编号:2018AAC03262).
分享: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手术逐渐向微创化、无痕化发展。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外科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1]。传统甲状腺手术往往会在颈部留下明显瘢痕,这不仅影响颈部的美观,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功能造成潜在影响,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2025-04-22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3%,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0.5%。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分化型,其中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较为常见。甲状腺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恶性肿瘤,对于无甲状腺癌家族史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难度较高。因此,寻求有效指标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2025-04-18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是一种起源于滤泡旁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伴或不伴有降钙素的异常升高,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3%。MTC具有恶性程度高,淋巴转移早,预后较差的特点,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nodemetastasis,LNM)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
2025-04-14前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多为手术切除,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然而切除甲状腺癌的手术多为有创的,引发患者出现疼痛、伤口愈合较慢以及各项功能受损,降低患者后续治疗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不适感,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2]。
2025-04-09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TC)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发病人数自 2000 年以来急剧增加,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 TC 的首选方式 。但由于机体颈部结构复杂,甲状腺切除术中周围血管、神经易受到损伤,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加之许多患者对甲状腺疾病治疗及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术后面临伤口疼痛、心情沮丧等影响术后恢复进程。
2025-03-25目前,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式,通过切除病灶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术后易引发呼吸道损伤、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状腺癌术后常用药,通过补充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3]。但该药需长期持续服用,停药后易复发,因此临床常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2025-03-13甲状腺癌是目前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内分泌系统肿瘤的 3. 0%,且患者多为女性。 根据其病理特征,甲状腺癌可分为未分化型、滤泡型、乳头状型和髓样型等类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约 90%以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接近。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癌,探 索 影 响 甲 状 腺 癌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非 常重要。
2025-02-13目前在临床治疗方面,甲状腺癌根治术为常用术式之一,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为一项充气术式,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造成创口较小,并且切口隐蔽,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3]。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具有较好的预后质量,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发生病症复发。
2025-02-07甲状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女性的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细胞体积增大,会逐渐压迫到气管,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已不适用于放化疗治疗,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细胞,减轻对气管的压迫程度,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2025-01-24甲状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嘶等多种表现,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现象,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手术为甲状腺癌首选治疗方案,早期明确病情后可及时切除肿瘤,避免其持续增殖及扩散,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2025-01-13人气:16678
人气:16012
人气:15575
人气:15300
人气:148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期刊人气:4048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535
国内刊号:11-4971/R
邮发代号:80-243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