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超声成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内分泌外科接受诊治的162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检查,记录超声常规成像特征与造影指标,病理检查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6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术中病理学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62例(转移组),转移率为38.3%。转移组患者的超声病灶形态、晕环、钙化、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与非转移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PI值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两组TP与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PI值、晕环为导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超声成像特征尤其是超声造影指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是甲状腺癌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上皮性恶性肿瘤的1%[1]。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中央区,其次是同侧颈侧区,并且转移部位可以是跳跃性的。现代研究表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甲状腺外组织侵犯、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肿瘤淋巴管侵犯、远处转移等[2,3]。手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4]。不过颈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而清扫范围不足,患者术后容易复发,为此早期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5,6]。超声是甲状腺癌诊断最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的超声检查就能帮助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但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7]。超声造影是将微泡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通过增强后散射、改变声衰减等原理,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定[8,9]。特别是实时超声造影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微循环水平造影剂灌注全过程,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灌注时相差异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10,11]。本文具体探讨甲状腺癌超声成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促进早期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选择在本院内分泌外科接受诊治的162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标准:有完善的病历资料;单侧发病;获得组织病理学与基因学检测结果者,手术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癌;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部分包括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曾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过的患者;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缺乏者。
1.2超声成像方法
采用百胜MyLabTwice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LA523,频率4~13MHz。患者仰卧位,垫高颈部,充分暴露颈部,常规超声检查患者颈部各区淋巴结,确定病灶目标,记录病灶形态、晕环、钙化、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用第二代超声微泡造影剂SonoVue(意大利Bracco公司,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微泡),用前用0.9%的氯化钠溶液5ml溶解造影剂冻干粉。嘱患者平静呼吸后启动造影模式,经肘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混悬液2.0ml,继之快速推注0.9%的氯化钠溶液5ml,持续观察并动态储存造影图像。造影参数:机械指数0.07,增益30%。
1.3观察指标
绘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为整个病灶,记录造影剂的相关指标等。包括峰值强度PI(%)(灌注峰值,与感兴趣区内的平均血容量呈正比)、AUC曲线下面积(1/s)(与感兴趣区的平均血流量成正比)、达峰时间TP(ms)(病灶内出现第一个造影剂微泡至到达灌注峰值的时间)。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率等表示,计数数据与计量数据对比为卡方χ2分析与t检验等,突变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在16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术中病理学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62例(转移组),转移率为38.3%。
2.2一般资料对比
转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位置、体重指数、病程、肿瘤直径等与非转移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3常规超声特征对比
转移组患者的超声病灶形态、晕环、钙化、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与非转移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超声造影指标对比
转移组患者的PI值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两组TP与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相关性分析
在162例患者中,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作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超声成像影像学资料作为自变量,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PI值、晕环为导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2两组常规超声特征对比/例
表3两组超声造影指标对比(±s)
表4影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
3、讨论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12]。甲状腺癌的预后比较好,但其中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被膜外侵犯,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发病早期就可出现,特别是有中央区淋巴结侵犯的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也会显著升高[13,14]。虽然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不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会增加患儿二次手术的几率,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早期鉴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15]。
超声检查是目前甲状腺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快捷等优点。超声检查除了直接对颈部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估外,一些超声特征可能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16,17]。本研究显示在16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术中病理学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62例(转移组),转移率为38.3%;转移组患者的常规超声病灶形态、晕环、钙化、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与非转移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也显示形态不规则、钙化是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有效诊断特征,但是判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待提高[18,19]。
超声造影的原理是通过外周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使微泡悬浮于血液中,使所在部位回声增强,增强了微泡的背向散射,增大血液与气体的声阻抗差,为此其能显著增强肿瘤微血管的显示,提高肿瘤的检出率[20]。本研究显示转移组患者的PI值高于非转移组患者,两组TP与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PI、晕环为导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也显示,转移性的淋巴结以及部分转移性淋巴结内的肿瘤组织,常呈低灌注,并可出现因坏死液化而导致的无灌注区[21,22,23]。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样本的数量较少,一些超声特征分类上存在一定主观性,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涉及到颈部各区域,但是清扫范围可能存在漏项情况,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甲状腺癌超声成像特征尤其是超声造影指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是甲状腺癌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严卫忠,李东.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13(1):43-45.
[2]周静,胡代星,苏新良,等.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各亚区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1):31-35.
[3]张传灼,高国宇,任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位置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及跳跃性转移特征分析〔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3):172-175.
[4]王天笑,宋韫韬,徐国辉,等.细针穿刺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转移中的预测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1):23-27.
[5]林杨葵,符琼燕,张菊花,等.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4):420-422.
[6]胡永全,申勇,袁超,等.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34-36,40.
[12]周小洲,许冰.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865-867.
[16]张微.甲状腺癌结节二维超声特征与超声弹性指数比值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1):132-134,144.
[17]高晓倩,姜震,耿琛琛,等.术前超声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1):135-139.
[18]胡敏霞,夏春霞,于风霞,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的超声随访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26(3):125-130.
[19]刘利平,崔荣荣,杨婧,等.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及二维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1):26-30.
张浩,常建东,郭争捷.甲状腺癌超声成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9):1554-1557.
基金:福建省厦门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编号:3502220154054).
分享:
前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多为手术切除,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然而切除甲状腺癌的手术多为有创的,引发患者出现疼痛、伤口愈合较慢以及各项功能受损,降低患者后续治疗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不适感,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2]。
2025-04-09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TC)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发病人数自 2000 年以来急剧增加,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 TC 的首选方式 。但由于机体颈部结构复杂,甲状腺切除术中周围血管、神经易受到损伤,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加之许多患者对甲状腺疾病治疗及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术后面临伤口疼痛、心情沮丧等影响术后恢复进程。
2025-03-25目前,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式,通过切除病灶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术后易引发呼吸道损伤、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状腺癌术后常用药,通过补充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3]。但该药需长期持续服用,停药后易复发,因此临床常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2025-03-13甲状腺癌是目前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内分泌系统肿瘤的 3. 0%,且患者多为女性。 根据其病理特征,甲状腺癌可分为未分化型、滤泡型、乳头状型和髓样型等类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约 90%以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接近。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癌,探 索 影 响 甲 状 腺 癌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非 常重要。
2025-02-13目前在临床治疗方面,甲状腺癌根治术为常用术式之一,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为一项充气术式,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造成创口较小,并且切口隐蔽,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3]。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具有较好的预后质量,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发生病症复发。
2025-02-07甲状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女性的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细胞体积增大,会逐渐压迫到气管,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已不适用于放化疗治疗,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细胞,减轻对气管的压迫程度,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2025-01-24甲状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嘶等多种表现,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现象,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手术为甲状腺癌首选治疗方案,早期明确病情后可及时切除肿瘤,避免其持续增殖及扩散,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2025-01-13甲状腺癌(TC)病灶通常始发于甲状腺滤泡或滤泡旁上皮细胞,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并且展现出向远处器官转移的风险,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TC发病率较1990年增加223.53%,TC发病率较1990年增加102.97%,且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024-12-23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1]。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是甲状腺癌的主要亚型,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FTC)[2]。
2024-12-16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malignant lymphoma,PTML)在临床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仅占所有淋巴瘤的0.1%,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以女性居多。临床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可能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从临床表现上看,PTML患者常出现甲状腺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喉部受压及气管等情况。
2024-11-29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5248
人气:147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205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3639
国内刊号:31-1727/R
邮发代号:4-575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