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比较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国际卵巢癌分析组织(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检查发现疑似恶性卵巢肿瘤7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判断两者及联合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70例可疑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27例恶性(38.57%),43例良性(61.43%);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良性41例,恶性22例,不确定7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96%、83.72%、75.71%;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特征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良性37例,恶性33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79.07%、82.56%;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良性44例,恶性26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88.37%、84.29%。结论 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和超声造影效果均较好,两者各有优劣,联合检查有助于降低单一检查造成的误诊、漏诊,提高诊断效能。
卵巢癌是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多数患者确诊已是中晚期,治疗方法及效果有限,预后较差,生存时间短[1]。超声造影是结合造影剂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增强回声提高超声分辨力的技术,较常规超声能更清楚显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肿瘤良恶性判断提供更多信息[2]。本研究回顾我院收常规超声检查治疑似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资料,研究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超声造影及联合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发现疑似恶性卵巢肿瘤70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46.35±6.72)岁;绝经23例;单侧病变55例,双侧病变2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5岁以上;②自愿接受超声造影、改良IOTA简单法分析、病理学检查;③首次发现卵巢肿瘤;④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②既往诊断为卵巢癌;③合并其他附件区病变;④造影剂过敏;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检查;⑥超声图像、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常规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迈瑞Nuewa R9及GE E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查,设置探头频率腹部1~5 MHz, 腔内5~10 MHz, 扫描子宫及附件区,记录卵巢肿瘤最大直径、实性成分最大直径、肿瘤性质(单房囊性肿瘤、单房囊实性肿瘤、多房囊性肿瘤、多房囊实性肿瘤、实性肿瘤)、血流分级(1级:无血流,2级:少量血流,3级:中等血流,4级:丰富血流)、声影、腹水、囊壁内乳头状突起数量。其中探测血流时至少3个心动周期以上的频谱图形。
1.2.2 改良IOTA简单法分析
良性特征包括[3]:①单房囊肿;②实性成分最大直径<7 mm; ③实性成分伴声影;④无血流信号;⑤分隔光滑、多房囊性肿瘤、最大直径<100 mm。恶性特征包括:①不规则实性病变;②伴有腹水;③不规则多房实性病变最大直径≥100 mm; ④囊壁内乳头状突起数量≥4个;⑤血流信号丰富(血流分级4级)。
1.2.3 超声造影检查
常规超声扫描定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5 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造影剂粉末(商品名:声诺维,公司名称:Bracco International B.V.,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8005,规格:59 mg六氟化硫),振荡混匀,经肘静脉团快速团注2.4 ml, 设置探头频率1~5 MHz, 调节增益以二维灰阶为背景的回声消失,探头定位患者下腹部区域。待造影剂充盈病灶内部,超声扇形扫描病灶区域,存储120 s内超声增强图像,观察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形态等情况。使用SonoLiver获得造影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
1.3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接受活检穿刺或手术获得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以此为定性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均由同一超声医师操作,诊断结果由1名中级职称医师及1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讨论得出。①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标准:患者肿瘤检查结果无良性特征且有1个或多个恶性特征,判定为恶性;肿瘤检查结果无恶性特征且有1个或多个良性性特征,判定为良性;肿瘤检查结果无恶性特征且无良性特征或良恶性特征均存在,则表示无法分类。②超声造影诊断标准:内部无血流灌注、增强水平低、增强均匀,判定为良性,内部血流丰富、增强水平高、增强不均匀、造影剂快进快出判定为恶性。③联合检查诊断标准:两者均为恶性,判定为恶性;两者均为良性,判定为良性;当改良IOTA简单法结果为无法分类时以超声造影结果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对于无序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Z检验,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获得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超声造影及联合检查定性诊断卵巢肿瘤的效能,敏感度=真恶性例数/总恶性例数×100%,特异度=真良性例数/总良性例数×100%,准确率=(真恶性例数+真良性例数)/总例数×100%,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70例疑似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有11例接受活检穿刺,59例接受手术;病理学诊断27例为恶性肿瘤(38.57%),43例为良性肿瘤(61.43%);恶性肿瘤患者最大肿瘤直径24~154 mm, 平均(69.75±23.46)mm, 肿瘤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5例,浆液性腺癌22例;良性肿瘤患者最大肿瘤直径26~110 mm, 平均(54.37±10.21)mm, 肿瘤类型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5例,浆液性囊腺瘤17例,卵巢纤维腺瘤11例。
2.2 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
70例可疑患者,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良性41例,恶性22例,不确定7例。不确定患者经病理学分析包括5例恶性,2例良性。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为62.96%(17/27)、特异度为83.72%(36/43)、准确率为75.71%(53/70),见表1。
表1 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例
2.3 良恶性卵巢肿瘤超声特征及诊断效能比较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实性成分最大直径、血流分级程度、乳头状突起数量、腹水、声影及肿瘤类型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卵巢肿瘤超声特征比较(例,%)
2.4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
70例可疑患者,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37例,恶性33例,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为88.89%(24/27)、特异度为79.07%(34/43)、准确率为82.56%(58/70),见表3。
表3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例
2.5 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比较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增强强度、快速进入、快速退出、PI大于良性患者,TTP小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比较
2.6 联合检查诊断结果
70例可疑患者,联合检查诊断出良性44例,恶性26例,联合检查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为77.78%(21/27)、特异度为88.37%(38/43)、准确率为84.29%(59/70),见表5。
表5 联合检查诊断结果/例
3、讨论
卵巢是子宫附件区常见病变部位,该部位癌变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而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研究显示卵巢癌占女性新发肿瘤患者的4%,致死率约为5%[4],早期诊断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超声是子宫附件区占位检查主要手段,可快速获得肿瘤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但以上信息不足以作为肿瘤定性诊断的最终依据,存在较高误诊、漏诊概率,贸然进行手术可能造成医疗纠纷。
改良IOTA简单法是IOTA自1999年开始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建立的定性诊断标准化模型[5]。该模型从肿瘤直径、肿瘤性质、血流分级等多方面总结出5个良性特征、5个恶性特征,以此为标准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此法有以下优势:(1)基于常规超声图像分析,保留常规超声检查无创、快捷、成本低的优势,患者接受程度高,有助于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2)诊断偏倚小,避免受超声医师经验影响,国外有研究显示在二级超声医师中使用改良IOTA简单法可提高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特异度,在国内杜晓颖等[6]的研究比较高、低年资的超声医师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效能,显示使用改良IOTA简单法有助于缩短经验差异,提高整体诊断效能。本研究操作医师为中级职称,结果中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96%、83.72%、75.71%,其中敏感度稍低,存在一定漏诊概率,考虑是因为常规超声分辨力有限,较难了解肿瘤内部结构,虽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提高病灶血流程度显示,但是对于早期卵巢癌仍存在一定鉴别难度。此外,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无法分类,这是改良IOTA简单法应用过程中的明显弊端,但患者同时出现或未出现标准中的5项良性或恶性特征时则无法分类,此时仅能依靠医师主观判断或联合其他检查手段,若是从提高低年资医师诊断效能的角度出发,在无法分类时依靠主观判断则可能抵消此法优势。
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联合注射造影剂,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回声信噪比,从而更好观察病灶内部血流灌注,有助于定性诊断的新型技术。超声造影主要优势表现在血流显示方面,血流丰富部位强化明显,乏血流部分强化程度较弱,常规超声虽然可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但此法可受肿瘤大小、位置限制。对于体积稍大的肿瘤,超声无法经阴道检查,在经腹检查时可受盆腹腔脏器、肠道气体等因素干扰,对于盆底深处的肿瘤探头扫描不敏感,血流成像效果差,易出现假阴性结果[7]。而超声造影在造影剂充盈病灶后扫描,不受肿瘤位置影响,可清楚了解肿瘤内部血流程度。本研究比较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及参数,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增强明显,PI明显高于良性患者,而且造影剂通过时间短,表现快进快出方式,考虑是因为卵巢良性肿瘤内部细胞成分少,血管结构简单,造影剂通过时间久,强化程度低,而恶性肿瘤生长活跃,内部细胞数量多、排布密集,血管形成复杂,造影剂通过时间短,强化程度高,记录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可提供诊断依据[8]。本研究中超声造影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79.07%、82.56%,特异度较低,存在一定误诊概率。
联合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联合检查综合二者优势,在敏感度方面高于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在特异度方面高于超声造影,在准确率方面均高于二者,可见联合检查较单一检查有更高检查效能,依靠超声造影弥补常规超声检查中血流显示、内部结构不清晰的局限性,为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分析提供更可靠依据。本研究结果较类似研究结果稍低,考虑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实际情况相关,本研究患者多为青年,癌变概率较中老年绝经妇女更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主要提供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信息,在无明显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改变的早期卵巢癌患者中,存在明显鉴别诊断困难。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各有优劣,联合诊断有助于发挥二者所长,提高整体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王黎伟,王志芬,孔丽茹,等.超声造影联合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5):481-484.
[2]商晓杰,孙秋红.超声造影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160-163.
[3]杨伯文,姜美娇,陈慧.超声IOTA简单法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临床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2,21(1):74-79.
[4]李晶,吴妙芳,林仲秋.《FIGO 2018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3):304-314.
[5]王硕,王玲玲,郑秀兰.IOTA超声诊断模型在卵巢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8):1491-1495.
[6]杜晓颖,宁春平,房世保,等.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53(1):31-34.
[7]王一凡,宋蕾,许瑶璇,等.卵巢癌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5):603-605.
[8]赵秀娟,席如如,薛影.超声造影定量与动态增强MRI定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8):994-997.
文章来源:王璐,郭煜,周海霞.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6):1021-1024.
分享:
卵巢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于前列 。因心身医学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状况和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基于长期临床观察,作者团队发现卵巢癌患者心理问题表现最明显、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在康复检验过程中。
2025-03-25瘤细胞减灭术和化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中药复方、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中药单体作为上述中药的研究基础,拥有靶点广泛、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优点。羽扇豆醇是提取于中草药和食源性植物的一种单体化合物,蒲公英等中药内可以有效提取羽扇豆醇,研究[1]表明蒲公英联合化疗药比单用化疗药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更能明显缩小癌灶。
2025-03-21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卵巢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2]。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卵巢肿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测手段,但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效能尚未得到充分验证[3]。
2025-03-16Slit-RoboGTP酶激活蛋白1(SRGAP1)为GTPase活化蛋白,可对Wnt/β-catenin通路进行激活,发挥其临床致癌作用,加快肿瘤的转移、侵袭[4]。赖氨酸羟基化酶2(PLOD2)广泛存在于机体内组织,在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5]。
2025-03-13据报道,Ⅰ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于90%,但晚期疾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9%〔2〕。因此,有必要探索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以改善预后。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是一种小型的鸟苷结合蛋白,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是RhoA激活下游通路的调控基因。研究报道称,RhoA、ROCK在卵巢癌中上调,并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细胞迁移、生长和存活〔3〕。
2025-03-12由于卵巢癌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超过75%的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进入了卵巢癌的晚期阶段。目前,卵巢癌的标准疗法是手术结合化疗,然而该种疗法只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3]。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因其检测快速、方便和无创性等优点,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25-02-202020年全球卵巢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3.4%,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7%,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8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升高(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7.25%、6.06%),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9位和第11位。
2025-01-26上皮性卵巢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一种,难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因此,发展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辐射检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无辐射、软组织对比等优点,有助于指导治疗和监测病情进展。
2025-01-26由于卵巢癌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且预后较差,病人身体及心理承受巨大压力[3]。为减轻因疾病所致的极大痛苦和沉重压力,大多数卵巢癌病人会选择向自己的家人、朋友等倾诉,以寻求安慰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知到社会约束[4]。感知社会约束是指当病人试图讨论他们的压力源时,他们感到不被支持、误解或孤立的社会条件[5‐6]。
2025-01-24随着测序技术发展,较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对癌症发展与治疗有效性具有影响[4]。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人体内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化有关[5]。研究证实,在食管癌里面HSP27呈高表达,与食管癌具体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高表达者预后并不好。
2025-01-06人气:18509
人气:15931
人气:15523
人气:15018
人气:147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4397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930
国内刊号:36-1101/R
邮发代号:44-3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