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做无痛纤支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符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警觉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1、T2、T3、T4HR、SB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T2SpO2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4OA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头晕、躁动、舌后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麻醉效果良好,镇静镇痛作用力较强,降低了操作难度,减轻了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肺部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通过侵入性操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及肺部病变,并能够取组织活检。传统的麻醉方法采用表面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当纤支镜进入声门及以下部位时,极易出现咳嗽、憋气等不舒适感,当遇到病情复杂、检查时间较长时,对气管、支气管的反复刺激容易造成缺氧,因此表面麻醉的应用受到限制。全身静脉麻醉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咽喉及气管对插入纤支镜的不良反应,但需要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麻醉过深或过浅均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1]。因此,慎重选择麻醉药物,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抑制围术期反应,是临床麻醉面临的一大课题。本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中,获得了良好麻醉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做无痛纤支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4.3±4.6)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2.8±5.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无痛纤支镜检查,ASA评级在Ⅱ-Ⅲ级,体重在54-76kg;排除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麻醉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风险、检查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相关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禁食、禁水8h,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面罩吸氧6L/min。对照组给予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508)2-4ug/kg静脉注射,20s后给予丙泊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38)1.5-2.5mg/kg静脉推注[2]。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085)0.5ug/kg静脉泵注,然后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mg/kg。两组均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维持SpO2在85%以上,若低于85%立即退出支气管镜,给予加压供氧面罩手控辅助通气,待SpO2回升后再次检查;术后可根据HR、BP、体动变化等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0.5-1mg/kg[3]。检查结束后送至恢复室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2min(T1)、过声门时(T2)、过气管隆突时(T3)、苏醒时(T4)HR、SBP及SpO2变化,评价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各个时间点警觉/镇静(OAA/s)评分变化,评价麻醉效果;观察有无头晕、躁动、舌后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生命体征及警觉镇静评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T1、T2、T3、T4HR、SB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T2SpO2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4OA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生命体征及警觉镇静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观察组头晕、躁动、舌后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选择性性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感活动及神经元放电,产生镇静、镇痛作用。在行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过程中,采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患者耐受力,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及操作安全性[4]。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半衰期短,停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但其镇痛作用较弱,容易产生循环和呼吸系统抑制[5]。两者联合用药,能够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强化麻醉效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各个时间点HR、SBP、SpO2较稳定,且OAA/s评分良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可控,未见明显呼吸抑制。充分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惠华,樊友凌,江伟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最佳剂量的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75-477.
[2]文竹,何洁,文婷婷.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1):1021-1024.
[3]康乐燕,梁敬柱,李斌飞等.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佳负荷剂量的探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6):737-739.
[4]黎达锋,黎瑶瑶,岑相如.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110-112.
[5]孙静,邹建方,刘晓阳.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J].华西医学,2013,28(7):1042-1044.
李凯.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J].北方药学,2017,14(3):192-193. DOI:10.3969/j.issn.1672-8351.2017.03.164.
分享:
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内窥镜插入体内,这种侵入性的操作通常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疼痛等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反应,可能会增加其胃肠道受到机械性擦伤的风险。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精准度与保障患者安全等十分重要。
2025-03-25全身麻醉属于复杂且特殊的状态,通常包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催眠、意识/记忆消失、应激抑制等情况。其中麻醉诱导是指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步骤,在此期间置入气管导管等操作均属于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临床需要一定麻醉深度才可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出现。
2025-03-13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2025-03-04近年来,为避免插管麻醉带来的损伤和风险,一些研究报道了成人胸外科手术非插管全麻伴自主呼吸的经验,与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下的患者免疫抑制较少,主要体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较小[3-4]。为了加强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5-02-27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对宫颈进行扩张,也要通过电切切割息肉,将引起强烈疼痛感,因此常采用丙泊酚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但有研究表明采用丙泊酚麻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呼吸抑制[3]。而环泊酚为一种麻醉新药,其临床使用剂量低于丙泊酚,作用强度较高,或许可能用于替换丙泊酚,用以优化麻醉方案[4]。
2025-02-05骨折疾病治疗中,多以手术方法为主,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病情选取合理的麻醉方式达到镇痛目的。全身麻醉(全麻)主要指经静脉输注、呼吸道吸入、肌内注射等方式实施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暂时性可扭转的阻抑效果,会减轻患者痛感、骨骼肌松弛等症状[1]。
2025-01-27人气:18475
人气:15468
人气:15197
人气:14984
人气:145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人气:2034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5805
国内刊号:32-1211/R
邮发代号:28-3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