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为后期的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共选择了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在选择的这些研究对象中,有174例患儿可以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成功率是96%。结论:心理护理在开展儿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减少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使患儿尽快康复。
随着社会发展,儿科护理不断的加强心理护理,现代护理医学模式不断改变提高水平,有效促进了护理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儿科在所有科室中比较特殊,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他们有着不同心理状态存在的差异。笔者认为:在儿科开展临床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儿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及时跟踪,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实施。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共选择了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特征开展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治疗的患儿,共选择了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为96例,女患儿是84例,患儿的年龄为5个月-15岁,平均为(4.3±3.8)岁。按照年龄将患儿划分成四个阶段:其中,婴儿期(0-1岁)20例、幼儿期(1-3岁)40例、学龄前期(4-7岁)80例、学龄期(714岁)40例。
1.2 心理护理方式 ①婴儿期患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大小便、日常的饮食密切进行观察,要经常拥抱和触摸患儿,与患儿建立信任的关系。②幼儿期心理护理:对于这一时期的患儿,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到与患儿有密切的交流,对患儿适度的进行爱抚,这样就可以在患儿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形象。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家庭环境、认知水平等,以此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积极主动地与患儿进行沟通,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③学龄前心理护理:对于该阶段的患儿,应当基于心理需求着手,对患儿的任性行为和偏激行为要充分理解。此外,还要为患儿的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好引导的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患儿的偏激行为。另外,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的时候,要取得患儿的信任,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有耐心,通过温和的语气交流,改善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实施穿刺、打针的时候,应当鼓励患儿,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让患儿获得心理满足感。④学龄期心理护理:对于这一时期的患儿来说,要对他们的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实际在开展心理护理的时候,要掌握好方法和尺度,尽可能的安慰患儿。并且,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不同的角色,让患友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为了使患儿的分离焦虑得以减轻,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儿仔细、耐心的照顾,鼓励患儿家属多陪伴患儿,尽量提供连续性护理。对于感观刺激较小的患儿,可以通过拥抱等方式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进行传达各项信息,以确保良好的沟通效果。如果患儿的年龄比较大,就可以在病床周边布置一些问候卡、相册、优美的图案等。
1.4 加强疼痛反应护理 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当通过鼓励患儿的方式,让其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给予患儿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如果患儿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时候,就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信任自己,在开展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使患儿的抵触情绪得到缓解,使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提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想要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唱歌、讲故事等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减轻他们的疼痛反应。
2、结果
在选择的所有患儿中,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患儿有174例,成功率达到了96%。其中,婴儿期患儿有20例,有100%的成功率;学龄前患儿有40例,成功率是96%;学龄期患儿有80例,成功率是95%;学龄期患儿有40例,成功率95%,见表1。
表1 患儿护理分析表
3、讨论
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用亲切、温柔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降低他们对医院的恐惧感。护理人员除了通过与患儿的沟通之外,要对每个患儿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患儿的合理需求要尽可能的满足,为其搭建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使患儿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实现患儿的早日康复出院。另外,护理人员在开展心理护理的时候,对于道德修养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爱心和责任性,让患儿对自身产生信任,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实现患儿的早日康复。并且,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还能够改善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塑造患儿的心理素质,为后期的整体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佳音.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11:301.
[2]张钰.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204.
董丽艳.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0):297.
分享:
身体约束指通过手动方法或应用任何的物理或机械装置、材料等方式限制人身体的自由活动或正常接触 自 己 身 体 的 一 种 医 疗 辅 助 措 施。神 经 内 科 重 症监护室(ICU)常年收治对象主要有重症脑卒中、重症脑炎、癫痫等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谵妄等症状,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防止非计划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身体约束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2025-03-26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以餐后饱胀感、嗳气、上腹烧灼感、腹痛等为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胃痞”范畴。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将胃痞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弱)和寒热错杂 5种证型,以肝胃不和证最为常见。
2025-02-13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脑卒中可导致偏瘫,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肩手综合征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报道,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可达12.5%~74.1%。该病多表现为患侧上肢肿胀、肩手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则可遗留患侧肩手部永久性残疾。
2025-01-20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到终末阶段的疾 病状态,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在治疗期间,很多都需要接受 CT增强扫描检查, 但是摄入的造影剂会严重的增加患者肾脏的负担,因此在疾病治疗期间,需要针对这部分患者强化 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证检查的安全性[1]。
2024-12-25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其中约8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大脑中重要的、控制运动的传导通路之一,是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有研究[3]探索CST损伤程度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发现卒中后CST损伤程度越严重。
2024-11-06编者按:重大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重大慢病的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重大慢病的防治倍受关注和重视。中医湿证具有起病隐匿、缠绵难愈、累及多脏腑器官的特点,是多种重大慢病的基本证候。
2024-10-21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多发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和体重下降等症状,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将会有着较高风险转移至肝脏和腹膜,并诱发腹水等表现,而在中医辩证分析中,早期胃癌又以气郁痰瘀、毒热壅盛、气血双亏、阴伤气耗等证型为主,其中毒热壅盛早期胃癌较为常见。
2024-09-2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病理表现是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外分泌腺体单核细胞浸润,也存在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情况,本病治疗目的是缓解口眼干燥症状,控制腺体外表现。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首选羟氯喹免疫抑制,但其疗效不理想,需结合人工涎液、人工泪液等手段;
2024-08-20动静脉血管内瘘(AVF)是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透析通路,但前提是患者有良好的血管条件且术后AVF发育成熟,因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仍是大部分血管条件不佳及AVF成熟过渡阶段患者的主要透析通路[1]。若TCC出现导管感染、功能不良等情况或AVF已成熟,则考虑拔除TCC。
2024-07-18终末期肾病为临床的多发病,指的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时期,在临床的发病率位于较高水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故需行积极的治疗[1,2]。维持性腹膜透析(MPD)为此类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可排出体内废物,纠正酸碱失衡,控制病情[3,4]。
2024-07-17人气:18503
人气:16584
人气:15512
人气:14684
人气:139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73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