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其体格相关指标、生长激素、瘦素(LP)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1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法定监护人的意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40例,维生素D、碳酸钙D3片等常规治疗)与B组(41例,维生素D、碳酸钙D3片等常规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格相关指标、生长激素及LP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生长速率和骨龄较治疗前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LP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且B组均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均P<0.05);治疗期间B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提高生长速率,提高患儿体内IGF-1、IGFBP-3、LP水平,降低Ghrelin水平,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尚未明确具体致病机制的生长发育障碍,具体表现为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位于第3百分位数之下,该疾病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情绪,影响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碳酸钙等药物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可以参与人体钙磷代谢调节、骨质钙化过程;后者可以补充机体钙质,增加骨密度,两者联合使用可促进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整体对患儿身高的增长作用并不明显[1]。重组人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有助于骨骼、肌肉等组织生长发育,进而帮助患儿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身高标准,让患儿在心理上更加自信,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患儿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1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1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法定监护人的意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患儿共40例,骨龄4~11岁,平均(7.38±0.35)岁;年龄6~13岁,平均(9.48±1.01)岁;身高92~126cm,平均(105.23±3.25)cm;男、女性患儿分别为25、15例。B组患儿共41例,骨龄4~11岁,平均(7.42±0.11)岁;年龄5~13岁,平均(9.68±1.02)岁;身高92~125cm,平均(104.98±3.02)cm;男、女性患儿分别为27、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特发性矮小症的诊断标准;⑵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身高的3%以上;⑶初次接受治疗,每年生长速度低于正常水平。排除标准:⑴合并先天性的发育缺陷、骨骼畸形;⑵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⑶合并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给予A组患儿常规治疗,为患儿制订均衡的膳食计划,使用维生素D滴剂(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33,规格:每粒含维生素D400IU),400IU/次,1次/d;口服碳酸钙D3片(Ⅰ)[海南金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8,规格:每片含碳酸钙1.5g(相当于钙600mg),维生素D3125IU],1片/次,2次/d。在A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B组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25,规格:30IU/10mg/3mL/瓶)治疗,每日睡前半小时在患儿腹部脐周区域进行皮下给药,0.15~0.20IU/(kg·d),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年。
1.3观察指标⑴体格相关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生长速率、骨龄;通过收集大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身高数据,计算均值和标准差,身高标准差积分[4]=(实测身高值-同龄儿童身高的均值)/同龄儿童身高的标准差×100%;通过定期测量身高计算间隔时间为1年的生长速率,生长速率[4]=(治疗后身高-治疗前身高)/间隔时间×100%;通过X射线骨龄仪(杭州沧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TJ-01)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判断患儿骨龄。⑵生长激素及瘦素(LP)水平。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LP、胃促生长素(Ghrelin),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2mL,离心(3500r/min,10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⑶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5]评估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习功能4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⑷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糖升高、关节痛、甲状腺异常、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体格相关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生长速率及骨龄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体格相关指标比较(x ±s)
2.2两组患儿生长激素及LP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LP水平均上升,且B组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生长激素及LP比较(x ±s)
2.3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分,x ±s)
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A组患儿发生血糖升高、关节痛、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3/40);B组患儿发生血糖升高、关节痛、甲状腺异常、头痛分别为2、2、1、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6/41)。治疗期间B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中,针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策略主要包含营养干预与药物治疗两大途径,但营养干预要求患儿及其家庭保持持久的耐心,因为维生素D、碳酸钙等药物治疗效果短期内不明显,会导致患儿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6]。
重组人生长激素核心作用机制在于精准模拟并增强人体内源生长激素的效能,通过刺激骨骼系统、肌肉组织及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进程,有效促进个体的身高增长,进而达到改善身材高度的目的;其通过刺激肝脏和其他器官产生IGF-1,作用于骨板中的软骨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和硫酸黏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促进骨生长的作用,且可以促进肌肉恢复生长和脂肪的分解,为患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能量[7]。随着身高的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使患儿自信心增加,使其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生长速率、骨龄及各项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B组患儿均优于A组,这提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提高生长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此外,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机体内的IGF-1和IGFBP-3水平会低于正常患儿,IGF-1水平分泌不足会影响儿童骨骼的纵向生长,使其生长速度减慢;IGFBP-3与生长激素关系紧密,其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LP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可通过影响下丘脑- 垂体轴来调节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Ghrelin主要由胃分泌,由于特发性矮小症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体试图通过增加胃饥饿素的分泌来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引起其含量上升[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激素和L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B组患儿均优于A组,这提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调节生长激素和LP水平。分析原因在于,重组人生长激素主要靶向肝脏及其他关键组织,激发其合成并释放IGF-1,通过与相关蛋白的结合缓慢释放IGFBP-3,使IGFBP-3水平升高,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软骨细胞分化和蛋白质合成,因此可以加快患儿骨骼的生长,缩短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提升生长速率;且重组人生长激素还可能通过调控下丘脑的功能,间接影响LP对食欲调控及能量平衡的监视作用。通过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和能量平衡,减少患儿体内Ghrelin水平[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在于,由于不同患儿对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敏感性耐受性不一致,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所增加,但其化学结构和人体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相似,可被人体正常代谢,整体安全性良好[11]。
综上,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提高生长速率,升高患儿体内IGF-1、IGFBP-3、LP水平,降低Ghrelin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但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具有纳入样本较少等不足,后期需弥补以上不足,并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锐,陈琦,谢雄.维生素D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1):59-63.
[2]邹兰灵,杨麒麟,王彬郦.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8):1122-112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99-1202.
[4]郭艳艳,蒋成霞,姚兰,等.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高、体重以及血清IGF-1和IGFBP-3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3):44-47.
[5]乔建敏,班博,李鑫,等.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量表在矮小症中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2):276-279,284.
[6]古佳露,孙思媛,高雪婷,等.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4,35(2):59-63.
[7]张静静,贾媛媛,胡苗苗,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血清IGF-1/IGFBP-3摩尔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2(5):681-687.
[8]肖青凤,吴琰,史晓宁,等.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骨代谢、甲状腺功能和血清Ghrelin、IGF-1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3):4569-4572,4582.
[9]马梦瑾,罗臻臻,李志洁.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对患儿血清p21waf/cip1、瘦素水平及生长情况的影响[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1,27(3):311-314.
[10]舒静娜,祁建凤.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3):486-488.
[11]邹海英,胡云,熊婷,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9):2761-2765.
文章来源:吴湘兰,李艳,张瑞中,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6):4-6.
分享:
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尚未明确具体致病机制的生长发育障碍,具体表现为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位于第3百分位数之下,该疾病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情绪,影响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碳酸钙等药物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可以参与人体钙磷代谢调节、骨质钙化过程。
2025-03-26肾性贫血是指由于多种肾脏病引起肾功能受损所致的贫血情况,患者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食欲缺乏、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且随病程延长,可诱发心绞痛与心力衰竭,严重者直接危及生命。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及叶酸,以此改善贫血情况,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2025-03-25肌少症是一种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和力量的逐渐减退,与诸多不良结局相关[1]。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由于肾衰竭和透析治疗的影响更易发生肌少症[2]。据报道,肌少症在MHD患者中的发生率在24.7%~37.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2]。
2025-03-06正常人的血清镁离子主要是通过肾脏滤过和重吸收维持,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是能量代谢,RNA、DNA合成中多种酶类发挥作用的重要元素[2],而MHD患者由于镁摄入不足、肠道镁的吸收受到严重抑制或者一些药物的应用等导致低镁血症,进而可能增加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及死亡率[1]。
2025-03-0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GstrokesleepdisorGders,PSSD)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导致的睡眠质量及节律的紊乱[1],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过度睡眠、睡眠呼吸障碍、发作性睡病等,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PSSD可发生在脑卒中的任何时期,会影响其生理心理健康,导致卒中复发风险增加。
2025-02-24电刺激治疗仪需要在专业人员监督下操作,电刺激信号大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实时精准控制FES的脉冲电流强度和触发时序来保证电刺激作用效果,进而准确完成预定功能是FES的技术关键。由于PID控制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目前在功能性电刺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7]。
2025-01-10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治疗方式之一,而保障血管通路良好的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也是患者首选生命线,但会出现内瘘狭窄不良后果,导致血液透析失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主要方式,虽有一定疗效但术后仍会出现再狭窄。
2024-12-30缺血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脑血管疾病所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发病后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需积极治疗。近年,缺血性头晕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危害较大,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治疗缺血性头晕多采取药物治疗,尼麦角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该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2024-12-21正常情况下,角膜和晶状体具有折光能力,能够将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后聚集在视网膜上。正视眼的角膜和晶状体能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而屈光不正者,角膜和晶状体则不能将光线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儿童可能出现看远不清、看近不清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2024-12-1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亡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中被定为Ⅰ类推荐药物,然而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效果上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024-11-27人气:5968
人气:5766
人气:4969
人气:4208
人气:39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672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3611
国内刊号:43-1214/R
邮发代号:42-12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58
影响因子:0.560
影响因子:0.448
影响因子:0.731
影响因子:0.7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