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尿蛋白检验,比较检验结果,评估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以血压水平持续性升高为主要特征。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而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持续的高血压可能会对其肾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尿蛋白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1],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检验尿蛋白指标,可了解其疾病的进展过程及对肾脏功能产生的损伤,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好药物调整,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3年2月至10月期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12±8.17)岁。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0.28±8.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知晓本研究全部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积极主动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由于各种原因,如转院、病情加重等,中途退出研究;存在较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资料填写不完全或填写有误。
1.2方法两组均接受尿液检查:患者清晨将尿液排空,取中段尿液10ml,放置在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处理,时间设定为15min,之后留取上层清液,放置在-20℃的环境中待检。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验,主要项目包括尿微量白蛋白、α-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开始检验前,先打开免疫散射比浊仪的电源,按照仪器操作手册完成预热,时间为15~30min。准备所需试剂,包括特异性抗人尿蛋白抗体试剂、缓冲液等。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将试剂放置在仪器相应位置上,确保试剂管路连接正确,将尿液样本放置在样本架上,确保样本编号与检测信息相对应。将样本架放入仪器进样通道,启动进样程序,使仪器自动吸取适量的尿液样本。待样本与试剂混合后,在37℃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约为5~15min。反应结束后,仪器的光学检测系统会检测反应溶液中的散射光强度,仪器会自动显示并记录尿蛋白的检测结果。操作人员仔细核对检测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尿样本中尿蛋白指标的含量,包括尿微量白蛋白、α-微球蛋白、转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α-微球蛋白、转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尿蛋白指标对比(x±s,mg/L)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患病后,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若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对各脏腑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其肾小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故通过监测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肾脏损伤,避免损伤肾功能,引起动脉硬化,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在高血压疾病早期,患者肾功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自我调节功能下降的情况,故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进行诊断,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尽早给予治疗。尿蛋白与肾脏功能关系密切,检测其含量可进一步了解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有助于保障其肾小球功能。有专家认为[2],对高血压患者及早进行尿蛋白指标检测,更有助于监测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指标,缓解肾功能损伤。
临床研究发现[3],患者若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肾小球压力会逐渐升高,对肾小球滤过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极易进入尿液中,从而使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当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与入球小动脉压力发生变化,会对其有效过滤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这一压力升高时,入球小动脉就会出现扩张,而出球小动脉则会收缩,使得肾小球压力也逐渐升高,从而可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产生蛋白尿。高血压还可导致患者的肾小动脉发生硬化。随着血压持续增高,患者的肾小动脉持续增厚、管腔狭窄,对其肾脏的血液灌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肾脏若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会对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也可导致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使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逐渐增多。此外,尿蛋白与心血管疾病也息息相关。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故通过进行尿蛋白指标检测,不仅可监测患者肾脏受损情况,也可了解其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研究发现[4],在高血压患者检出尿蛋白后,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无蛋白尿群体,其原因为,蛋白尿提示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伤,而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皮功能是否正常至关重要。研究表明[5],蛋白尿对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具有激活作用,可导致心血管及高血压疾病迅速进展。尿蛋白中的一些成分会刺激肾素分泌,从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导致醛固酮大量分泌,并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可增加心脏的负担。
本研究中,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α-微球蛋白、转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均高于参照组,P<0.05。证明,尿蛋白检测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判断患者疾病情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尿蛋白指标检测,可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及损伤程度。若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大量尿蛋白,提示其已出现较严重的肾脏功能损伤,医生需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为其使用肾脏保护药物。患者若出现大量蛋白尿,在选择降压药时,需优先考虑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保护肾脏。同时,在患者治疗前后,对其尿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可评估其治疗效果[6]。随着药物的使用,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可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若患者这一指标出现升高,则证明需调整用药方案,一般考虑原因为患者对药物不敏感,或药物使用剂量不足,或患者肾脏功能存在脱水、其他感染的可能。除了使用药物,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患者的尿蛋白指标,如有效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频率、调整生活方式等[7]。经过治疗,如患者尿蛋白恢复正常水平,或出现明显降低,并趋于正常,证明其肾脏功能已得到有效修复,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效降低。研究表明[8],在高血压患者中,经过治疗,尿蛋白持续阴性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远低于尿蛋白阳性患者。此外,经过治疗,如患者尿蛋白水平仍较高,则提示其存在心血管及肾脏疾病发生风险,需给予持续监测,并调整用药方案,增加肾脏保护类药物等。
综上所述,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净,姜开杰,王中奎,等.降低尿蛋白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1):45-50.
[2]黄艳.尿蛋白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检验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8):248-249.
[3]张书怡.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2):3904-3906.
[4]仝亚冬.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损伤诊断中的效能[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4):124-126.
[5]吴莉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5):91-93.
[6]李太荣,李方方,谭福英.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及防己黄芪汤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147-150.
[7]张国建,赵开通,郝永哲,等.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合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较好诊断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3,46(5):823-828.
[8]季燕,朱锋,宋建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价值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12):75-79.
文章来源:齐如艳,闫学平,黄迎春.尿蛋白检验在高血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生命科学仪器,2025,23(04):48-49+52.
分享: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以血压水平持续性升高为主要特征。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而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持续的高血压可能会对其肾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尿蛋白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
2025-04-15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已成为 21 世纪全球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T2DM 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021 年全球成人 T2DM患病率为 10.5%,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1%,65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18.80%,给家庭及医疗 系 统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负 担。
2025-04-03足下垂患者由于小腿前外侧伸肌群麻痹,临床表现为足背伸无力或减弱,小腿外侧及足背区可有感觉障碍,行走时呈“跨阈步态”,临床以足下垂为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有很多,常见病因是腓总神经损伤,以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引起足下垂常见,但是神经系统其他病变,例如腰骶神经丛或根、坐骨神经、脊髓、大脑、肌肉、关节病变等也可造成足下垂[1]。
2025-03-13老年人群体弱、机能衰退,其疾病发生率高,其中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该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疾病在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的基础上,患者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出现缺血及缺氧,脑组织软化病变,多发病于基底节区,危害严重,发病后患者死亡率比较高、残疾率也比较高,故而临床较为重视[1-3]。
2025-03-10在妇产科中阴道不规则出血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积极诊治。造成该病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宫腔内病变、子宫内膜病变以及妊娠等因素。因此,在治疗前需明确患者病因,选择安全且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使得不规则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2025-02-08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以急性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为特征的胰腺炎症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胰腺疾病;约80%~85%的AP患者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定义为轻症AP,此类患者病死率低,然而,约20%的AP患者可发展为MSAP,甚至SAP,其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可高达30%,并且导致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
2025-01-20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多系统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或出现新发高血压和终末器官功能障碍伴或不伴蛋白尿,占所有妊娠的2%~8%[1]。在临床实践中,子痫前期通常分为早发型(妊娠34周内)和晚发型(妊娠34周后)、轻度和重度(基于血压、临床表现和蛋白尿程度)[2]。
2024-12-17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尽早确诊及治疗对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2024-12-06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 PP)是指青春期发育提前,表现为第二性征和身体发育提前,是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PP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国外报道性早熟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15~20)。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 HPG)轴是否激活。
2024-11-29胆总管由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正常情况下直径为0.6~0.8 cm, 当胆总管直径>8 mm时,可以认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的病因很多,部分患者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或是因切除胆囊后出现的代偿性扩张;临床上还有很多病理状态可以引起胆总管扩张,通常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常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为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症。
2024-11-21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583
人气:1530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期刊人气:631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4756
国内刊号:11-5689/R
邮发代号:36-23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