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农业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发生了转型优化,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对我国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建议及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乡村旅游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不仅使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方式。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农民以及旅行者的互动旅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进程,有效的解决了“三农”问题,由此可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1. 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是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基础,之前,乡村旅游观光业往往会受到空间与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乡村旅游景观有着较高的重复性,因而不利于提高旅游吸引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来优化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结构,注意将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作为重点,促进旅游观光业和绿色农业的有机融合与发展。其次,必须在维护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确保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的“绿色生态”这一概念特指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构建生态型农业生产体系以及实现农业科学种植。在大数据时代,生产者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全面调查和收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与科学种植技术,栽培特色农作物,在病虫害防治与农作物收割过程中注意控制环境污染,以此构建特色化农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2. 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
要想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环节,首先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客观分析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全面总结基础设施的缺陷,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结构,以此提高农业服务质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技术保障。此外,还应注意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协调发展,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像滴灌与喷灌技术等。与此同时,应积极构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和采摘农业基地,像草莓园、蓝莓园、葡萄园、稻香村、杏花村、桃花村等,并将其发展为优质旅游资源,充分体现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特色,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预测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预测结果创新农业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以此实现农村产业的成功转型。
二、发展乡村旅游文化
文化是旅游观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提高乡村旅游产业质量,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提升。
1. 打造绿色生态旅游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国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放慢生活的节奏,体验以往的生活方式,以放松自己的身心。乡村旅游则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构建绿色生态乡村旅游业,这样人们能够与自然更贴近,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在开发农业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系统分析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开发工作的适度性与科学性,以此推动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文化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健全文化资源保护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民俗,继承并发扬特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将文化保护的意义传递给村民,提升乡村文化发展的活力,这样在旅游市场中,乡村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促进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
3. 打造文化品牌
在开发乡村旅游文化的同时应注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此优化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观光业的有机融合,塑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提高广大游客的认可度。如苏州澄阳湖莲花岛农家乐度假区。将养殖大闸蟹,种植葵花籽、油菜花以牛打水文化表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品牌,彰显了当地农业文化以及农业产业的特色,实现了农业经济以及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
实现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突破季节性限制,须着重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大数据信息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内容,从而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以及农产品的市场适应力。调查显示,乡村旅游中,有27%的游客来源于媒体宣传、32%的游客为别人推荐,只有19%的游客是受乡村推广活动吸引的,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很难实现乡村旅游影响力的有效拓展。
要想构建完善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就需要完成乡村旅游数据和农业经济数据总库的建设,借助云计算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政府也扩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并将其和农村物流网点、农业资源以及电子商务等有机的整合起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此外,还要与企业之间加强和合作与联系,促进乡村旅游和云旅游的有机结合,突破季节与时间的限制,不断提高农村旅游市场吸引力。另外,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加强农村卫生、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实现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业以及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就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开发乡村旅游文化,重视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侯建,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同时农业经济还要通过丰富的资源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终推动农村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桂花.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0):203.
[2]秦志强.农业生态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7):35-36.
[3]李承禧.探究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深思[J].中国科技投资,2018(3):148.
[4]王俊友.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83-183.
李淑华.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9,(31):333.
分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农业和农村的优先发展地位,并对全面推动乡村复兴作出了重要的规划。体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旅游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025-02-12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目的地,旅游产品设计是关键问题。如何设计旅游产品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和到访(Wengetal.,2022),成为了学术界和旅游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焦点(Tsangetal.,2023)。产品设计方式是旅游实务界投资建造旅游目的地之初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025-02-10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目前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形成,并具有大规模、产业链成熟的特点。我国的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最早出现在广州市[1]。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加快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并且深度融合效果显著。
2024-12-12随着当前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休闲旅游成为民众在节假日、闲余时的主要放松模式,尤其“反向旅游”观念的兴起,促使人们更愿意选择“逃离大城市”而“归隐小乡村”这条出游路径,在这一观念的带动之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4-12-04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到“‘万物各得其何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这段话阐明了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24-12-04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显得尤为紧迫。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在农村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高质量旅游服务和文旅产品的供给,还能够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农民增收,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
2024-12-04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个因素催生的[1],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的生产力,其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关键在质优,特点是创新。
2024-12-03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旅行者最突出的目的地之一,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不仅反映了旅游业对旅游需求的响应,也反映了旅游业对旅游供给水平上升的响应[1]。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研究,与该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直接相关性,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
2024-12-02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的保护与开发,并以此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湿地资源有着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功能,在促进能量转换、物质生产、气候调节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都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娱乐活动与旅游经济,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2024-11-05生态旅游被视为一项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它远不止是关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而是渗透到了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旨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理念以多种形式体现,从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到旅游者的行为和供给者的服务,都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其中,努力实现对环境、社区和经济的双赢[1]。
2024-11-0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旅游科学
期刊人气:1436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6-575X
国内刊号:31-1693/K
邮发代号:4-65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