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

  2024-07-13    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15日—2023年1月15日醴陵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失语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χ2=5.000,P=0.025)。治疗15 d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失语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失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 听力障碍
  • 失语症
  • 治疗效果
  • 脑梗死
  • 加入收藏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该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中老年为该疾病的好发人群。很多患者治疗后存在后遗症,失语症是其中的一种。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自身表达、理解、听力障碍。相关文献证实,近33.33%的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失语症,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1]。对于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丁苯酞有调节脑能量代谢的效果,在治疗神经功能损害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15日—2023年1月15日醴陵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2.15~80.25(70.25±3.69)岁。常规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1.25~79.36(69.36±3.1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调查,同时签署有关文件;符合卫计委最新制定的脑梗死后失语症临床诊断标准,且通过医学影像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疾病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意识障碍者;免疫系统病变者;晚期癌症者;精神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微循环,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水肿,如果患者存在溶栓指征则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湖南一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5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15 d。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利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2)治疗前后失语评分:总分为120分,>100分表明患者很少存在可分辨的语言障碍;81~100分表明患者语言流利,但是存在理解障碍的情况;61~80分表明患者能讨论所有日常问题;41~60分表明患者能针对熟悉话题进行交谈;20~40分表明患者交流中语言表达不连贯;<20分表明患者无有意义的语言或听觉理解能力。(3)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IHS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不良反应。

1.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缓解趋势,语言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χ2=5.000,P=0.025),见表1。

表1常规组与试验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1),见表2。

2.3失语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失语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1),见表3。

表3常规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失语评分 比较(x¯±s

2.4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4。

2.5不良反应比较

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见表5。

表2常规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表4常规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比较(x¯±s

表5常规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 论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态势,该病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脑梗死为现阶段导致我国民众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构成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三大致死类疾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上升。相关调查证实,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200万的新发脑梗死病例出现。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相当复杂,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神经元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炎性反应、钙超载、脑梗死灶周边、半暗带去极化、自由基毒性作用、兴奋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能量耗竭等过程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以对症内科治疗为主,包括改善患者大脑循环、保护神经、抗血小板凝集、抗凝、降纤、溶栓等。超早期溶栓治疗为现阶段公认的高效治疗方法。我国各个地区医疗条件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度不足,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从发病到就诊时间6 h以内的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调查表明,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

脑梗死为成年人重要的致残性疾病,约60%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并发症,如脑梗死后失语症。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的梗死灶位置为决定失语症类型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失语症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之间联系支持经典语言中枢定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当前诸多研究证实,失语症的具体类型不完全与经典的解剖学定位相符合。脑梗死患者出现失语症的临床恢复较差,12%~18%的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半年内仍存在非常显著的语言功能障碍,其中又有47%的患者存在轻度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的情况。脑梗死后失语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寻找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2]。

目前临床还没有完全阐明患者脑梗死后言语功能恢复的详细机制,针对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也局限于语言训练方面。近几年,临床尝试开始应用单独或者联合重复经颅刺激及使用细胞活化剂等方法积极促进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但不能忽视的是,以上治疗方法操作比较复杂,加上机体受到其他未知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相关文献表明,当患者大脑组织受损或者发生脑死亡后,会显著降低内皮位置乙酰胆碱递质水平,对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造成较大影响,重点体现在语言功能方面[3,4]。通过有效方法积极削弱中枢胆碱酯酶效应,降低乙酰胆碱内源性分解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乙酰胆碱的水平,对于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意义重大。

丁苯酞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新型药品,该制剂包括口服及注射两种剂型[5]。丁苯酞注射液为一类消旋正丁基苯酞,进入人体后,可显著提升大脑缺血位置血流速率,增快缺血部位毛细血管数目与灌注量,改善侧支循环,最终发挥保护患者神经血管的作用。丁苯酞注射液进入人体之后,还可积极阻断缺血大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自多靶点体现出抗大脑缺血的作用。丁苯酞具体作用机制为重构大脑微循环,加大缺血区域灌注,有效保护线粒体,维持能量正常代谢[6]。

丁苯酞注射液保护线粒体作用主要为当人体大脑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时,脑细胞中的ATP含量逐渐减少。研究表明,丁苯酞可显著缓解缺血后乳酸上升及磷酸肌酸、ATP降低速度,减少大脑内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线粒体ATP酶活性度,可维持线粒体正常氧化及产能功效,避免钙超载,缓解因脑缺血而引发的线粒体损伤[7]。丁苯酞可发挥抑制氧化应激的效果,当患者大脑处于缺血状态时,细胞会受到自由基攻击,造成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诸多脂质过氧化物[8]。在此过程中,机体会开启内生性保护因子脑红蛋白,而脑红蛋白有提供氧气、抑制氧化应激的效果[9]。研究表明,针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模型给予丁苯酞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处死证实,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在不同程度上调大鼠模型大脑内脑红蛋白表达率,提高SOD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0]。

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药物针对缺血组织中枢胆碱神经元发挥出保护作用有关,经该项机制积极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语言功能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15 d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失语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失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温慧萍.奥瑞姆自理模式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3):232-235.

[2]张贺诚,刘晶,李小圳,等.静息态功能MRI观察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功能连接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9):1296-1301.

[3]罗聪丽,卢珍友,赖有连,等.丹膝颗粒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5):2845-2848.

[4]谢涛波,钟纯正,符尧天,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22,50(3):296-300.

[5]魏从兵,黄启亮,魏进.丁苯酞联合醒脑静改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状态[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7):432- 433.

[6]白雪峰,任凤霞.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cy、hs-CRP及D-Dimer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6):945- 946.

[7]穆永芳,郭永力,蒋召芹,等.丁苯酞与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7):806- 808.

[8]姜楠,赵连东,翟正平,等.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2):267-270.

[9]张应魏,贝宁,张润泽,等.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1,20(3):217-221.DOI:10.3969/j.issn.1671- 6450.2021.03.001.


文章来源:阳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9):77-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人气:179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124

国内刊号:11-4975/R

邮发代号:82-563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