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每次0.5 g,每次透析后给药,每周3次,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次1 g,每次透析后给药,每周3次,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对照组入组35例,试验组入组45例。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42例/45例)和77.14%(27例/3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腓总神经SCV分别为(41.73±4.05)和(38.67±3.73) m·s-1,腓总神经MCV分别为(46.62±4.41)和(43.51±4.29)m·s-1,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分别为(81.75±14.36)和(109.43±18.57)μmol·L-1,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含量分别为(73.39±6.05)和(61.83±5.72) U·L-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90.68±11.28)和(79.95±9.03) U·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食欲缺乏、头晕;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缺乏、腹泻、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5例/45例)和8.57%(3例/3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
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是以下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及烧灼痛等特征为主的神经病变,会导致神经纤维脱失及轴索变性,引起神经阻滞,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1-2]。甲钴胺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药物,能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乙酰胆碱及卵磷脂分泌,改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3]。左卡尼汀能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对神经生长因子释放具有调节作用,可营养和保护周围神经[4]。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分析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以期为二者联合应用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参考。
一、材料、对象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以本院就诊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患者入选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经黄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公开(伦理批号:2024-C-006)。
诊断与入选标准符合《肾脏病学》[5]中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有关诊断。①性别不限,年龄20~85岁;②病情稳定;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持续时间≥3个月;④无左卡尼汀、甲钴胺过敏史;⑤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化疗、糖尿病等因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②近期伴有输血或出血史者;③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认知、视听功能损伤者;⑤脑、心等脏器严重器质性损伤者。
2 药品、试剂与仪器
左卡尼汀注射液,规格:5 mL∶1 g, 批号:20200419、20210623、20221005,批准文号:H20193102,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钴胺注射液,规格:1 mL∶0.5 mg, 批号:20200523、20211018、20230128,批准文号:H20045424,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公司生产;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恒远生物公司生产。
4008S透析机,德国Fresenius公司产品;ELX800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产品;NTS 2000肌电图仪,上海诺诚公司产品。
3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有效膜面积1.6~1.9 mm2,血流量200~250 mL·min-1,透析液流量500 mL·min-1,每次4 h, 每周3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每次0.5 g, 每次透析后静脉滴注,每周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每次1 g, 每次透析后静脉滴注,每周3次。2组患者均治疗12周。
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症状改善情况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以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otal symptoms score, TSS)[6]为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感觉异常、麻木、灼烧感、疼痛等4项临床症状,根据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分别计0~3.66分,总分0~14.64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神经传导速度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用肌电图仪测定2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
氧化应激指标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晨间取2组患者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
炎症因子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晨间取2组患者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含量。
疗效评价参考《周围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7]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显效: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CV及MCV增加≥5.0 m·s-1,周围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有效:3.0 m·s-1≤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CV及MCV增加<5.0 m·s-1,周围神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安全性评价记录2组患者皮疹、食欲缺乏、头晕、腹泻、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
二、结果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照组入组35例,试验组入组4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液透析时间、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原发性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TSS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T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SCV及MCV、正中神经SCV及MCV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SCV及MCV、正中神经SCV及M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腓总神经SCV及MCV、正中神经SCV及M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表3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表42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表5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4 2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谷胱甘肽过氧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5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含量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6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42例/4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例/3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7 安全性评价
试验组发生皮疹1例、食欲缺乏2例、头晕2例;对照组发生食欲缺乏1例、腹泻1例、呕吐1例。对照组和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57%(3例/35例)、11.11%(5例/4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三、讨论
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神经毒素释放过量有关,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肌肉无力、感觉丧失,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神经传导速度是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依据,也是评估病变程度的参考[9]。
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甲钴胺能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及蛋白质代谢,有助于卵磷脂及蛋白质合成,可使神经细胞轴突再生,有利于修复神经组织,提高疗效[10]。左卡尼汀对神经细胞自由基及超氧化物过量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能保护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细胞能量代谢,促进神经修复,从而恢复治疗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12周后T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CV及M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能减轻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甲钴胺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内卵磷脂及乙酰胆碱合成,对神经细胞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对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12]。左卡尼汀可以促进神经细胞能量代谢,为神经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神经传导功能[13]。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12周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能缓解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甲钴胺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14]。左卡尼汀能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15]。对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2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1]鲍楠,朱燕亭,张蓬杰,等.CRP、PTH、A1b及Hb水平变化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3):500—504.
[2]邹晨晨,郑苏,王晨彤,等.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肽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J].广西医学,2023,45(2):138—141.
[3]冯圣钰,吴腾飞,丛亿蕾,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甲钴胺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23,44(3):237—244.
[4]黄玉芳,王鑫.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4):510—514.
[5]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29—1933.
[6]蔡宝石,李玲,李梅,等.改良葛根芩连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22,40(4):104—108.
[7]丁业庆.周围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14—220.
[8]焦占峰,张宜明,马小芬,等.血液透析滤过对改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7):491—494.
[9]张文涛,赵妙香.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69—771.
[13]缪蕙.血透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9,39(5):848—851.
[14]李林,刘北彦.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AOPPs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2):197—199,204.
[15]刘涛,王刚,吕奇,等.润肺益肾饮联用左卡尼汀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4):364—368.
文章来源:宛家奎,章凌云,汪宏,等.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24):3558-3562.
分享:
尿毒症心肌损伤是因肾脏功能衰竭后引起心脏损伤的一类疾病,最终可致心肾功能衰竭,已成为危害全球的慢性疾病[1]。目前的治疗手段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尿毒症心肌损伤对透析患者生命的威胁,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尿毒症心肌损伤的具体发生机制不完全明了。
2025-03-28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病终末期毒性物质蓄积所导致的以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数患者需长期依赖肾脏替代疗法以延续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当前临床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常见肾脏替代疗法。相关研究发现,尽管尿毒症 MHD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疾病自身和血透治疗导致微生态系统改变和肠道内环境失调。
2025-03-26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而尿毒症则属于该病的终末期表现,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2]。
2025-02-06尿毒症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终末期,一般是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不能产生足够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法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致。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即允许小分子物质扩散,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清除。
2025-01-09左卡尼汀能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对神经生长因子释放具有调节作用,可营养和保护周围神经[4]。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分析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以期为二者联合应用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参考。
2025-01-02尿毒症作为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病理表现,集结了多种肾脏疾病恶化至极致的共同结局。在这一疾病阶段,患者的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得到有效清除,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失衡,并伴随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在这些临床症状中,瘙痒成为尿毒症患者中极为普遍且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2024-12-10尿毒症是肾衰竭终末期表现,血透是维持尿毒症生命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恶化,加之长期血透治疗,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免疫紊乱等不良事件,加之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障碍综合征(LS)是因运动器官衰竭或障碍导致的活动困难,未来可能需要被长期照护。
2024-11-28冠心病(CHD)是一种心血管常见病,也是心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病因,其危险因素较多,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炎性反应等,该病常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CH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其并发症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2024-10-16尿毒症作为肾衰竭晚期阶段,多因各类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单位不可逆损伤、肾脏内分泌障碍所致。有研究表明,该病发生率为1.7%,且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治疗尿毒症,以清除体内毒素,延缓肾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024-09-02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终末期表现,包含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各种晚期肾病,患者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诸多并发症[1]。血液透析是一种针对尿毒症患者用以替代其肾脏功能的治疗方式,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利用透析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2]。
2024-08-07人气:11750
人气:7871
人气:6962
人气:6485
人气:6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人气:473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416
国内刊号:43-1460/R
邮发代号:42-8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0.972
影响因子:0.633
影响因子:1.147
影响因子:1.43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