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对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BMI、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含量及BMI、T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尿毒症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终末期,一般是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不能产生足够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法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致。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即允许小分子物质扩散,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清除。但临床实践发现,血液透析不能从根本上清除体内的毒素,透析时间越长,毒素蓄积越多;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高[1]。血液灌流是将带有吸附剂的灌流器植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在灌流器与血液之间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同时利用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对患者血液中待清除的代谢产物及毒素等进行清除,从而实现净化血液的治疗目的[2]。但单独应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升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90例尿毒症患者,旨在探讨两者联合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45.75±3.25)岁;病程5~16年,平均(9.52±1.23)年;透析龄16~85个月,平均(51.62±7.66)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5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0~77岁,平均(46.01±3.85)岁;病程3~17年,平均(10.02±2.02)年;透析龄15~88个月,平均(51.96±7.85)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9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内科学(第8版)》[3]中尿毒症的判定标准;⑵维持透析在3个月以上;⑶经临床症状检查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指征。排除标准:⑴合并严重感染;⑵合并重要脏器疾病;⑶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⑷合并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研究经高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完成动静脉瘘的穿刺之后,为患者静脉推注60~80 IU/kg体质量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35,规格:0.3 mL∶3 000 IU)进行抗凝。采用血液透析设备(B.Braun Avitum AG,国械注进20173100590,型号:7102005),高流量聚砜膜透析器(朗爱敦股份公司,型号:HI PS 15)及血液透析浓缩物(海南朗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83100032,型号:LT-YⅠ-A)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的流量设置为500 mL/min,血流量设置为210~260 mL/min,每次持续透析4 h,每周透析治疗2~3次。持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选用血液透析设备与高流量聚砜膜透析器,同时选用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型号:HA130)与血液透析浓缩物。将灌流器固定在透析机支架上,固定方向为垂直方向(静脉端朝上、动脉端朝下),同时妥善固定透析器,注意固定的高度与患者右心房位置相同。串联灌流器在透析器前,先采用肝素盐(3 000 mL,规格:15 mg肝素钠注射液∶500 mL生理盐水)从上而下对灌流器及其管道进行冲洗。灌流器及其管道灌满生理盐水后静置30 min,之后冲洗管路,控制流速在50~100 mL/min。在冲洗期间轻轻敲打灌流器与透析机,将管道中的空气均排尽,同时在静脉端采取止血钳对管道进行反复钳夹,以此提高血液的阻力,促使灌流器内的冲洗液分布得更均匀。为患者静脉推注60~80 IU/kg体质量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进行血液灌流治疗2 h之后将灌流器取下,之后再实施2 h的血液透析,每次的治疗总时间是4 h,设置血流量为180~200 mL/min。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2周进行1次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营养不良情况。治疗后,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4]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主要评估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饮食习惯及食物摄入情况、胃肠道情况、生理功能、透析并发症、皮下脂肪量、肌肉消耗情况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1~5分,总分7~35分,10分及以下为营养正常,11~19分为轻、中度营养不良,20~35分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率=轻、中度营养不良率+重度营养不良率。⑵营养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含量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6800 Plus)检测,转铁蛋白(TRF)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Roche Diagnostics GmbH,型号:cobas8000)检测。⑶炎症因子。采血方式同⑵,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⑷营养状况。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BMI和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嘱患者自然站立,上肢自然下垂,测量患者肩峰和尺骨鹰嘴连线上臂中点以上1 cm处皮下脂肪厚度,即为TS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 b、ALB、PA、TR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BMI和TSF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和TSF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BMI和TSF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血液透析已经成为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可有效提升小分子毒素清除率,改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的血液透析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因血液透析无法清除部分中、大分子量的化合物,仍会导致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常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全身乏力,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肺不张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此外,临床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经过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后机体营养物质缺失,患者营养状态逐渐恶化,最终引起营养不良情况发生[5]。因此临床中针对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研究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治疗尿毒症时,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
血液灌流是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机体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毒素,使其排出体外,同时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尿毒症的目的。同时血液灌流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内、外源性毒素,与血液透析合用能够降低毒素介质对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减轻微炎症反应,促进红细胞分化、增殖,提高Hb浓度,增加蛋白质浓度,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6]。有研究表明,血液灌流还能够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可有效结合清除药物结合蛋白,降低血肌酐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Hb、ALB、PA、TRF含量及BMI、TS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这提示两者联合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这是因为相较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血灌流装置是一种双通道非平衡式自动灌流装置,能够通过灌流器将患者体内的毒素与过多的电解质及代谢废物等进行分离,将毒素排出体外;同时将机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延缓机体中蛋白质的分解与代谢,从而达到改善机体营养状态的目的,并促使患者体脂率、脂肪量增加[8]。
尿毒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功能丧失,从而引起血液内毒素的蓄积,促使全身炎症反应。hs-CRP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在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IL-6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可刺激多种免疫细胞和组织,参与炎症反应,同时也是许多肾脏疾病的标志物[9]。通过对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这说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血液灌流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毒素的清除能力,通过吸附作用将内源性或外源性的炎症因子吸附到血液中,从而清除炎症因子,达到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此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通过吸附介质和吸附过程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比如将活性炭、纤维素膜等材料制成吸附材料,使其与炎症因子结合而被吸附,然后再利用透析机进行循环冲洗以达到清除的目的,进而降低炎症反应[10]。
综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爽,叶盛梅,佟瑞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钙磷代谢、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 51(7):820-823.
[2]杨东参,刘菲,刘丽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3, 36(6):108-111.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459-462.
[4]方静,王伟.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方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和分析[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 14(5):388-390.
[5]陈玉婵,古栋华,李小波.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皮肤瘙痒及营养不良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 2021, 42(12):2844-2846.
[6]冯瑛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血清β2-MG、PTH水平及预后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分析[J].中外医疗, 2020, 39(9):54-56, 59.
[7]王艳姣,纪芳,刘秋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及转铁蛋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 19(5):138-141.
[8]李玉金,祁德贤,张晓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炎症因子、血清成纤维细胞因子-23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 25(3):237-239, 252.
[9]陈芳.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尿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毒素水平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 2021, 42(4):829-831.
[10]王奕,王朝霞,马世兴,等.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状态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 22(2):173-175.
文章来源:李拔敏,李荣华.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1):30-33.
分享:
尿毒症心肌损伤是因肾脏功能衰竭后引起心脏损伤的一类疾病,最终可致心肾功能衰竭,已成为危害全球的慢性疾病[1]。目前的治疗手段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尿毒症心肌损伤对透析患者生命的威胁,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尿毒症心肌损伤的具体发生机制不完全明了。
2025-03-28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病终末期毒性物质蓄积所导致的以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数患者需长期依赖肾脏替代疗法以延续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当前临床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常见肾脏替代疗法。相关研究发现,尽管尿毒症 MHD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疾病自身和血透治疗导致微生态系统改变和肠道内环境失调。
2025-03-26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而尿毒症则属于该病的终末期表现,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2]。
2025-02-06尿毒症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终末期,一般是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不能产生足够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法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致。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即允许小分子物质扩散,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清除。
2025-01-09左卡尼汀能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对神经生长因子释放具有调节作用,可营养和保护周围神经[4]。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分析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以期为二者联合应用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参考。
2025-01-02尿毒症作为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病理表现,集结了多种肾脏疾病恶化至极致的共同结局。在这一疾病阶段,患者的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得到有效清除,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失衡,并伴随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在这些临床症状中,瘙痒成为尿毒症患者中极为普遍且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2024-12-10尿毒症是肾衰竭终末期表现,血透是维持尿毒症生命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恶化,加之长期血透治疗,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免疫紊乱等不良事件,加之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障碍综合征(LS)是因运动器官衰竭或障碍导致的活动困难,未来可能需要被长期照护。
2024-11-28冠心病(CHD)是一种心血管常见病,也是心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病因,其危险因素较多,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炎性反应等,该病常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CH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其并发症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2024-10-16尿毒症作为肾衰竭晚期阶段,多因各类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单位不可逆损伤、肾脏内分泌障碍所致。有研究表明,该病发生率为1.7%,且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治疗尿毒症,以清除体内毒素,延缓肾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024-09-02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终末期表现,包含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各种晚期肾病,患者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诸多并发症[1]。血液透析是一种针对尿毒症患者用以替代其肾脏功能的治疗方式,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利用透析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2]。
2024-08-07人气:16673
人气:16005
人气:15572
人气:15295
人气:1484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期刊人气:148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1024
国内刊号:42-1394/R
邮发代号:38-223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93
影响因子:0.306
影响因子:1.482
影响因子:1.195
影响因子:1.24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