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双心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与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并存,临床中多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者,主要表现为胸闷痛、心慌、忧虑不安、恐惧、睡眠障碍等,呈阵发性加重[1]。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整体防治形势紧迫,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23
0
对于心室重构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心肌肥厚、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Hippo通路的关键转录因子入核后通过诱导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达到增强心肌修复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因此,了解心室重构的基本病理变化可以对重塑进行针对性治疗,了解Hippo通路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能够与其他通路进行交互联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6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也是痛风发生前的状态。HUA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我国HUA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患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HUA已经成为代谢病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25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师从孟河学派丁甘仁。秦老对《黄帝内经》有深入研究,故有“秦内经”之美誉。秦老遵《灵枢•本脏》“脾坚则脏安难伤”之旨,在肺系疾病治疗时尤其重视脾胃功能。秦老在膏方的运用上亦颇具心得,留下诸多宝贵的膏方医案。
2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为胃灼热、胃酸反流至食道及口腔目前我国发病率达10.19%,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主要通过抑制部分细胞分泌表面的H+/K+-ATP酶来抑制胃酸分泌;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指多种疾病因素(但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肥胖、吸烟和遗传)引起心脏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致使心脏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导致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肺循环或(和)体循环淤血],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以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减低和体液潴留为特征的综合征。
36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是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临床治疗过程和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作为一个诊断相关组,国家医保依照病例所进入的分组按固定预付费标准进行结算。为此,加强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3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结肠黏膜炎症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后常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脓性血便、便血、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西医多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可通过阻止体内天然物质作用而缓解肠道肿胀,减轻肠道疾病损害,但给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效果不佳。
58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指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MS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与脂肪肝、肠道肿瘤,甚至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MS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MS发病的重要因素,与遗传、环境、免疫也有密切关系。
77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可并发多个临床症状。相关研究发现,约69%的失眠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而约68%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胃肠道功能失常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已逐步受到临床重视。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失眠以镇静催眠类药物、心理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等为主,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8
老年消化不良与年龄所致生理变化有关,如胃肠道功能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缓等,也与慢性疾病和长期用药等有关。消化不良属于心身疾病,因此这类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消化不良伴焦虑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胃部不适、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焦虑、紧张等,其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心血管内科护理是关键的健康管理领域,但培训仍面临挑战。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学习效果和实践机会,故需更有效教学方法,而桑代克学习理论提倡情景教学,强调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情景教学提供了丰富实践经验,有助于应对复杂情况,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有限,缺乏系统研究。
24
目前针对内脏高敏性(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VHL)的研究颇多。动物建模是开展研究的关键步骤,且以急性模型为主。急性模型中常用辣椒素(Capsaicin, CAP)、芥子油等作为炎性刺激物,通过结肠或直肠注入而产生急性炎症引起内脏感觉改变。但大鼠经CAP刺激后休整4周,期间正常饮食。
56
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且治疗难度较。手术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患者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较绝经后患者表现的更为明显,如免疫功能下降、性激素水平紊乱、睡眠障碍、体力衰退、消化系统紊乱等,这些副作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7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病因复杂,生物化学、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均与其发病有关 。据统计,全世界 BD患病率约为 1%~3%,终身发病率高达 2.4%,为年轻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 BD 患者躁狂发作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志增强、思维奔逸、情绪高涨,严重时甚至存在妄想症状,该病不仅对患者自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加剧社会负担。
17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394
影响因子:0.809
影响因子:1.428
影响因子:0.325
影响因子:1.00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