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讨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量表(GSES)、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S-Ⅱ)、医学应对问卷(MCMQ)、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问卷(QLQ-C30)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SE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oP-Q-SF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PLS-Ⅱ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提高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癌症复发恐惧感,改善健康行为和应对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据估计,2018年全球新发膀胱癌病例54万例,死亡病例20万例[1]。目前,膀胱癌根治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有学者指出,膀胱癌根治术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手术,接受该方案的>75岁患者和年轻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2,3]。此外,行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60%[4]。有研究表明,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单一,且不能调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应对方式较差[5,6]。赋能教育指通过激活患者对恢复健康的内在动力源,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促进健康行为,进而使疾病得到改善的教育方式。有学者指出,赋能教育已广泛用于急性胰腺炎、抑郁症、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护理干预,且取得了显著效果[7,8]。本研究采用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了该方法对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诊治的8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膀胱癌诊断标准[9];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治疗;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者;不配合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年龄47~75岁,平均(58.73±3.51)岁;男26例,女18例;文化程度:初中8例,高中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年龄48~75岁,平均(59.18±3.42)岁;男23例,女21例;文化程度:初中9例,高中及中专23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疾病宣传和肠道准备,术后进行饮食控制、营养支持、胃肠功能锻炼、心理辅导,并指导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并发症处理、造口护理等。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和自我护理,嘱咐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干预。(1)膀胱癌知识赋能教育:①确立问题,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一般资料、疾病知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习惯等,并为每一例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知识赋能教育计划。②强化情感,增强患者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护理方面的自我管理信念。引导患者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并鼓励患者理性分析问题。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使患者得到家庭的支持,增强恢复信心。③行为引导,引导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并督促患者根据目标规范行为习惯。确立胃肠功能训练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推腹、肠道按摩、穴位按摩等,直至排气。(2)复诊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通知患者到门诊部进行复诊,每4周到医院复诊1次,内容包括:①耐心倾听患者遇到的问题以及患者自我思考、自我解决的过程,并根据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应对能力调整适宜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方案。②询问患者病情和膀胱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赋能肯定,以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订每天饮水量、排尿次数及食谱等计划,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④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和抗癌药物膀胱灌注,防止复发。⑤对健康行为较差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并让患者意识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改善的益处。护理第20周后复诊完成时,当场发放电子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癌症复发恐惧、健康行为、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10]进行评估,该量表有饮食选择、社交信心、性生活信心、体力劳动、活力信心、自我护理6个维度,每个维度1~1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高。6~15分为自信心很低,>15~30分为自信心偏低,>30~45分为自信心较高,>45~60分为自信心非常高。(2)癌症复发恐惧: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11]进行评估,该量表有生活健康(6个条目)、社会家庭(6个条目)两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1~5分),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10,评分越高表明恐惧水平越高,总分>34分为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心理功能失衡的分界值点。(3)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S-Ⅱ)[12]进行评估,该量表有自我实现(9个条目)、人际关系(9个条目)、体育运动(8个条目)、健康职责(9个条目)、营养(9个条目)、压力处理(8个条目)6个维度,采用4级(1~4分)评分,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41,评分越高表明健康行为越佳。52~90分表示健康促进行为较差,>90~129分为一般,>129~169分为良好,>169~208分为较优。(4)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13]进行评估,该问卷有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4级(1~4分)评分,面对维度反向计分,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0,面对得分越高表明应对能力越好,屈服和回避得分越高表明应对能力越差。(5)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问卷(QLQ-C30)[14]进行评估。该量表有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60分表示健康状况良好,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14,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GSE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x¯±s,分)
2.2两组干预前后癌症复发恐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FoP-Q-SF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HPLS-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MCMQ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两组干预前后癌症复发恐惧比较(x¯±s,分)
2.5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x¯±s,分)
表4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表5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讨 论
3.1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现状
以往的研究表明,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50%~69%[15]。膀胱癌根治术后机体对饮食控制的要求较高,且患者多为合并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故患者行为控制的实施有利于减轻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维持营养水平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多数护理研究的目的不明确,且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未能延续实施干预,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16,17]。
3.2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表明,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主动开展健康行为,并参与持续性功能训练,有利于管理术后不良事件[18]。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通过在医院内实施膀胱癌知识赋能教育,复诊时持续实施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满足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和相应需求。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GSE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分析原因:通过引导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并督促患者根据目标规范行为习惯,及时给予赋能肯定,显著提升患者信心,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3.3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
由于膀胱癌根治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对癌症复发的恐惧度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训练及快速康复[19]。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生活健康、社会家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降低患者对癌症复发的恐惧感。分析原因: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膀胱癌知识赋能教育,术后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并引导患者理性分析问题,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规范行为,使患者脱离恐惧状态,进而显著降低癌症复发恐惧感。
3.4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健康行为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表明,膀胱癌多与吸烟、长期接触致癌物、长期进食大量人工甜味剂等不良行为有关[20]。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HPLS-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改善健康行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通过给予患者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和营养指导,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使患者得到家庭的支持,因而观察组健康行为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MCMQ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改善应对方式。分析原因: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确立并逐步实现目标,并通过鼓励病友分享日常生活经验,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
3.5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由于膀胱癌根治术可能会使患者丧失一部分膀胱储尿功能,且经常伴胃肠道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普遍偏低[21]。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健康行为和应对方式,同时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可显著提高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癌症复发恐惧,改善健康行为和应对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纳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倚,后续可进一步纳入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3]杜跃林,游成宇,王辉,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不同尿流改道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26(8):678-684.
[5]刘忠梅,王海燕.IMB模型护理干预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1,40(2):198-201.
[]高俊平,王静,高凯霞,等.胃肠综合训练对老年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1):1014-1017.
[7]王志敏,何佩仪,杜萍.专科护理门诊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07-11.
[8]张娜,陈海勤,蒋娟芬,等.赋能教育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6).:451-456.
[10]汪和美,张颖,楼妍,等.中文版癌症自我效能评估星表信效度的测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37-338.
[11]吴奇云,叶志霞,李丽,等.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515-1519.
[12]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星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3):286-289.
[13]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14]石军梅,王晓翔,刘英,等.EORTC QLQ-C30量表应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信效度检验[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448-451.
基金资助: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2022-YF-YBSF-0874);
文章来源:蔡杨萍,白静,任宝明等.专科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3):1950-1953.
分享: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现代医学发展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新型外科综治模式,其在充分结合了外科手术方式、麻醉学、疼痛学以及康复学等多方面医疗模式的基础上,从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出发,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好、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作用[1]。
2025-04-25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后病人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由于自身形象的改变、造口异味、造口辅助产品的消耗、造口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让病人陷入失落、焦虑、抑郁、病耻感等负性情绪,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我效能感下降,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4‐5]。
2025-04-2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差;在三种常用的膀胱癌根治术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常适用于高龄且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或肥胖等不能耐受回肠或结肠膀胱术患者。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患者需要在下腹壁佩戴造口集尿袋,并定期更换体内放置的输尿管支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不便。
2025-04-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均是与炎症反应有紧密联系的重要因子,前者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新生血管生长,与肿瘤生物学行为联系密切,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后者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可能参与恶性肿瘤发生、进展[2]。
2025-03-18在膀胱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是炎症性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功能。IL-1β和IFN-γ的水平在患者术后感染的患者中可能升高[5]。
2025-03-182022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中显示,膀胱癌新发病例占第9位,死亡率占第13位[1]。膀胱癌作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膀胱、肾盂、输尿管被覆尿路上皮,尿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尿路上皮癌,90%的尿路上皮癌发生于膀胱[2]。
2025-03-10据报道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其发病率仍持续上升[3]。因此,寻找新的靶点或基因,用于膀胱癌的防治已成为泌尿外科新的研究热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reductase,RRM1)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reductase,RNR)的大亚基,而RNR是将核苷酸转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所必需的酶,在DNA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5-02-24吸烟、遗传因素和接触芳香胺被认为是导致膀胱癌的主要原因[2]。约7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多次经尿道膀胱切除术、高频膀胱输液化疗和强化膀胱镜随访,即便如此仍有30%~45%的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或转移性膀胱癌[3]。因此,研究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非常重要。
2025-02-24经尿道前列 腺切除术( TURP) 作为当前用于治疗的一种可靠手 段,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 手术作为治疗 NMIBC 合并 BPH 患者的有效方法, 若采取分期手术治疗非常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压 力,对其生理以及心理情况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加 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对手术耐受性也有 限[3-4]。
2025-01-21膀胱癌是指由吸烟、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所导致的发生在膀胱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指未在上皮内浸润性生长的一类膀胱癌,由于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这类膀胱癌更易发生癌细胞扩散[1-2]。
2024-12-11人气:22461
人气:18552
人气:16674
人气:16007
人气:1529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期刊人气:4576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9455
国内刊号:50-1167/R
邮发代号:78-157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