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绍孙建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经验,前列腺炎作为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癃闭”范畴。孙教授认为该病由“热-湿-瘀”致病,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立“火毒论”“燥土论”和“新血论”。在此理论原则上,治疗予清热法驱下焦火热,以健脾导湿法复升降枢纽,以活血荡瘀法涤旧致新。自创“青泽汤”,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是男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该病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以成年男性居多[2]。CNP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阴囊潮湿、小腹坠胀,或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夫妻感情,严重可导致男性生殖功能下降[3]。该病依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癃闭”“淋证”“虚劳”“精浊”范畴。古方书籍《医方集解》记载:“湿热下注……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扁鹊心书》提到:“肾气不足……不能通行水道则成淋也,服……鹿茸丸而愈”。当代医家大多认为CNP的中医辨证治疗以清热利湿、强肾补精、益气固涩为原则[4-6]。但CNP的病因复杂多样,且病程缓慢,易反复,临床治疗不易。孙建明教授从“热-湿-瘀”出发,明晰该病的病因病机来辨证治疗CNP,可为一种新的辨证治疗方法。孙教授在清火毒的同时,兼顾导湿浊与荡瘀生新,以“清”着眼,清热不忘燥土导湿,令脾土健则升降枢纽正常,同时配合荡瘀,使三焦通畅,气机周身流转正常,对CNP的治疗效果甚好。笔者现有幸跟随孙教授学习,将孙教授经验描述于下。
1、重视火毒燥土和新血
1.1 火毒论
孙教授认为火毒为CNP的主要原因,火毒即火热之毒。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工作生活及精神压力巨大,饮食嗜辛辣、刺激厚味,生活作息不规律,加上环境气候等因素,易出现火热之证。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提到“六气皆从火化”。火为五行之一,分正火和火邪,正火指推动生理活动进行,助力生化阳气之火,人体的脏腑功能是否运作皆依赖火的推动作用,即正火为生命的源头。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火热旺盛,离经之火不寻常道,使机体气血运行失常。心主火,虽在上焦,但刘中勇教授认为,人身本一整体,中医观念也强调整体论,上、中、下三焦通过脏腑经络相互联系,横贯上下,相互影响,从而可见火毒亦可侵犯下焦之精室[7]。张景岳曰:“阳和之气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火毒之邪致病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火邪伤腑,火为阳邪,其性猛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壮火食气”,精室之气被火毒耗损、膀胱内津液被熬伤故而尿急、尿痛、尿涩。精室归属于肾,火邪附精室传至肾,肾中阴水破耗,可见腰酸腰痛。肾藏精,若火毒迫逼,精室封藏之门破开,尿道可流白脓,相当于今之前列腺液,所谓阴亏阳动,内热梦泄,严重者可见遗精、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同时肾司前后阴及二便,或可见便秘、痔疾等。第二方面是火毒伤“神”,中医学认为,神对机体生命活动有着协调与管控作用,同时也是区别“形”的存在,《黄帝内经》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火邪伤神,神不内守。神主五脏之情志,在心则表现为心情烦躁;在脾则表现为思虑繁重;在肝则表现为暴怒异常;在肺则见忧愁;肾主志,伤则失志多忘。CNP患者常常心烦、焦虑、担忧疾病难治易复发等。CNP正是在火毒之邪的影响下发病演化,所以清火毒为第一步。
1.2 燥土论
《宣明论方·水湿门》说到:“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因于大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凡病湿者,多自热生”,孙教授认为湿为第二病机,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湿性缠绵,易阻碍气机运行,阳气不得宣通,可郁积而化生火热,湿热相互交杂,故清热以防湿之源,燥土导湿以绝火热之根。《周慎斋遗书》提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补肾不如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这符合CNP病势缠绵的特点。脾喜燥恶湿,若脾脏的功能受损,不能及时代谢人体湿气,湿浊侵犯经络、血脉,久而酿痰、成瘀,痰瘀相互结合闭塞三焦脉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不通利也会引起排尿障碍。《临证指南医案》论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以脾喜刚燥”,故孙教授以健脾导湿来治疗CNP。另外,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脾胃》提及:“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说明脾土的重要性,用健脾旺土以导引湿热,恢复中土四维的气机升降,从而疏通周身气机,使中焦得通、津液得下。所以孙教授治疗CNP时重视脾土的功能,不忘健脾导湿。
1.3 新血论
所谓新血就是荡瘀生新,《素问·痹论》论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说明疾病缠绵不愈,容易导致瘀血生成,孙教授认为CNP的治疗中,瘀血这个病因病机不能忽略,瘀血既是病因同时也可以是病理产物。人之一身,经脉气血常通畅,通则百病无,若一经一脉堵塞,气血运行受阻,营卫之气不和,则生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孙教授在临床中发现的CNP患者常表现出少腹部、会阴区域疼痛正因如此。其一瘀血停滞,久而化热,热又反伤津液,津枯液干又引发瘀血;其二瘀血堵塞导致气脉不通,进而引起气机不能正常运行。《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运血者,即是气”,表示气能行血,若气的运行轨道受阻,则致瘀,况人身是一个整体,一经病会传递他经,长此以往,如环无端,故孙教授也非常重视瘀血。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菀陈则除之”,对CNP患者的治疗必须活血荡瘀,以生新血。
2、治法分析
2.1 清热法驱下焦火热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火郁发之”,说明火毒壅滞至极,堵塞不通,应以清宣泻等方法将其除去。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所创造的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中,孙教授灵活运用清法对火病进行治疗。《黄帝内经》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今火邪直逼下焦,火毒之邪为阳之极,热性急迫,伤津耗液,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寒者热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治温以清,冷而行之”,刘完素提出治以辛凉甘寒之品。孙教授选用败酱草,败酱草性寒、味苦,具有臭酱气味,《素问·金匮真言论》道:“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其臭腐”,所以取同气相求之意用败酱草清前列腺腺体的火热。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利尿通淋,其性走而不守。在临床中孙教授碰到尿痛患者会用到王不留行。若火邪热逼精室之门,精气外泄,则用黄柏。黄柏味苦性寒,走足少阴,专清膀胱、肾、命门之火,有泻火补阴、润肾的功效,配知母滋阴降火,取金水相生之义,《本草纲目》曰:“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若遇脾胃虚寒的患者,用熟知母则不伤胃肠,尤以盐制知母为佳,肾味咸是也。在患者表现出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时,心烦不寐者可加用黄连、丹参清心除烦、安神凉血;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在肺用萱草,在脾用合欢花,在肾用远志。
2.2 健脾导湿法复升降枢纽
石孝廉在《医原》中说到:“邪乘虚入,一分虚则一分邪”,故孙教授在健脾方面常用白术,白术一则可益气,益气则是补虚;二则可以健脾,健脾则防微杜渐,以防重加其疾。导湿是导引湿邪排出机体,古有“汗法、吐法、下法、泄法”等,但远水不救近火,所以孙教授常用茯苓、炒薏苡仁。茯苓甘淡,可以使下焦之湿从尿道排出,《神农本草经》言“茯苓可利小便”,《名医别录》言其治“大腹淋沥”,淋沥即小便频急短涩、淋沥痛涩;炒薏苡仁味甘,利水渗湿、除痹排脓,疗水肿及小便不利,专治下焦因湿困扰之病,孙教授强调用炒不用生,薏苡仁炒制同时可以加强健脾的功效。用药用法中始终贯穿以健脾为中心,固护中土,脾主土,主运化,主气机升降运行,从而改善机体的功能。
2.3 以活血荡瘀法涤旧致新
CNP的病因中瘀血致病较为复杂多变,机体血运不能通达,瘀滞不动,停阻于经脉之内,不通则痛;亦可行于脉外,则见尿血。《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去菀陈莝,微动四极……巨气乃平”,根据“菀陈则除之”“实则泻之”的理论,针对瘀血停滞下焦之膀胱、精室等,孙教授常用青皮。青皮色青,在《黄帝内经》之五行脏相学中提到五行有五色,五脏有五行,五色入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白青黑红黄,对应五脏肺肝肾心脾,故青皮入足厥阴肝经。《医宗金鉴》提到:“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环绕阴器抵小腹”,前列腺的体表投影处即肝经循行路线。青皮走窜力度强,有破气消积化滞之功,瘀血堵塞脉道之实症,必以青皮为先锋,佐泽兰、桃仁、红花活血荡瘀,三药合用活血以生新血,荡瘀不留瘀痕。新血一生,下焦脏器得到滋养,气血充盈,如春日暖阳,抚照大地,使生机得复,即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言:“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如《礼记·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验案举隅
张某,男,35岁。2022年8月1日初诊,反复尿频、尿急、尿痛伴腹痛1年来诊。1年前,继大量饮酒后开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随后伴有小腹部刺痛,小便深黄味臭。刻下症: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痛,腰酸,口渴,平日尿黄,气臭,夜尿6~8次,尿后余沥不尽,阴囊潮湿,心烦,便秘,纳寐可。舌红,舌质暗,苔黄腻,脉滑数。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冶游史。肛门指检:前列腺饱满;表面规则,质软有触痛。盆底肌肉紧张。尿常规未见异常,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检查未见异常,睾丸及附睾大小正常,无压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CNP。中医诊断:精浊(湿热侵扰、瘀阻脉络),治法:清热导湿、和营止痛。以青泽汤加减:败酱草12 g,黄柏6 g,知母6 g,丹参10 g,白术9 g,茯苓9 g,炒薏苡仁10 g,青皮9 g,泽兰9 g,桃仁6 g,红花6 g,王不留行子6 g,柴胡9 g。14剂,每日1剂,加水600 mL,煎取300 mL,早晚饭后30 min服用,每次150 mL。
二诊:8月16日,患者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烦不适减轻,腰酸改善不明显,小腹刺痛无明显改善,夜间明显,自诉用手摸小腹发冷,感勃起功能减退,夜尿减少至3~4次。舌红,舌质暗,舌苔薄黄,脉弦涩。予清热滋阴、健脾导湿、活血荡瘀毒,就上方改败酱草10 g,桃仁9 g,红花9 g;去柴胡、黄柏、知母;加熟地黄10 g,制何首乌10 g,小茴香5 g,淫羊藿6 g。7剂,服法同前。
三诊:8月24日,患者尿频、尿急、尿痛进一步改善,腰酸症状较前好转,小腹部刺痛情况减轻,无小腹畏冷,勃起功能正常,夜尿1~2次。舌红,舌质滋润,柔软灵活,舌苔薄黄,脉弦。守上方10剂巩固治疗。此后电话随访,患者回家后,服用7剂后已无大碍,后自行停药未再服,嘱定期复诊,调畅情志,规律作息。
按语: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来就诊,结合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CNP,结合中医四诊,辨证为湿热侵扰、瘀阻脉络。首诊清热导湿、和营止痛,以青泽汤治疗。二诊时仅排尿症状有所缓解,腰酸和小腹部刺痛,同时新增小腹冷痛、勃起功能减退。排尿症状改善,说明下焦火热之邪排出,腰为肾之腑,腰酸及伴口干,考虑火毒伤津,肾水不足,故加熟地黄、制何首乌滋养肾脏,肾为阴阳互用之脏,若纯阴无阳则为一潭死水,故加肉桂温阳化气,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意。小腹部刺痛方面,舌质暗,脉涩,仍考虑瘀血停滞,增加桃仁、红花用量,加强活血荡瘀效果。心烦改善故去柴胡。小腹部冷痛,勃起功能减退,考虑苦寒药物损伤阳气,减少败酱草用量,去黄柏、知母,加淫羊藿、小茴香温阳散寒。孙教授在治疗精浊病的过程中发现,该病易出现寒热错杂的变证,依据医圣张仲景的宗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可。后电话随访,患者已无身体不适。
4、小结
CNP因尿频、尿急症状及病程缓慢、易复的特点,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影响。孙教授在CNP的治疗中,从“湿-热-瘀”出发,运用清热、导湿、荡瘀的方法,调节五脏的阴阳平衡,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恢复前列腺生理功能。该思路疗效颇著、安全可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基于疮疡理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7,58(5):447-450.
[4]金珊,何锦华,姜华,等.尿清舒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9):1969-1973.
[5]孙自学,李鹏超.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诊疗思路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268-269.
[6]陈豪特,高瞻,蔡斌斌,等.高瞻从“补托法”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7):1179-1181.
[7]刘海杨.刘中勇教授从三焦气化论治浊邪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基金资助: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亚专科建设资助项目【No.PWZy2022-02】;
文章来源:梁博闻,孙建明.清导荡瘀法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8):94-96.
分享:
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为前列腺腺体增大,导致尿道受压、膀胱出口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在高危患者群体中,如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治疗难度和风险均显著增加。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025-04-02前列腺中医归属精室,性同女子胞,属于奇恒之府[1-2]。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中医称为精浊病,治疗强调“以通为用”[3-4]。秦国政教授临床中应用中医清热排浊、利湿通淋、行气化瘀等法皆有“通法”之寓意。现将秦教授运用通法治疗CP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2025-03-24前列腺中医归属精室,性同女子胞,属于奇恒之府[1 - 2]。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 prostatitis CP) 中医称为精浊病,治疗强调“以通为用”。秦国政教授临床中应用中医清热排浊、利湿通淋、行气化瘀等法皆有“通法”之寓意。现将秦教授运用通法治疗 CP 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2025-03-22中医药治疗CP在改善排尿症状、局部疼痛症状、焦虑抑郁状态、性功能障碍及全身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4]。慢性前列腺炎,病位属下焦精室,易受湿热之邪侵扰,“慢性”二字又指出该疾病病程较长,从中医学的角度,久病血瘀入络,瘀血、湿热壅塞精室,胶结难清,导致症状频出、缠绵难愈。
2025-02-06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又称为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或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盆底不适或疼痛,伴随下尿路症状,可伴有失眠、焦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同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及生育功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025-01-15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临床常见的男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由病原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以盆腔疼痛或不适、下尿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人群广泛存在抑郁焦虑情绪,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025-01-07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盆腔区长期反复疼痛,可伴随尿痛、尿急、尿频、排尿无力、尿线变细等排尿异常以及早泄、遗精、射精后疼痛等性功能异常,严重可引起膀胱刺激征、血尿及阳痿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乏力、抑郁及焦虑等负面情绪。
2024-12-23慢性前列腺炎(CP)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以尿频、尿道刺激症状、排尿疼痛等为主要表现,并可伴随性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1]。目前,CP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临床常使用α受体阻滞剂、抗炎药和物理技术治疗,但疗效常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使得治疗更为困难[2]。
2024-11-26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男性尿道周围区域的基质和上皮前列腺细胞增殖导致的一种最常见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并伴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相关研究调查显示,BPH在40岁以后患病率迅速升高,50~60岁BPH发病率超过50%。
2024-11-15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也是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最常见原因。中医称之为“精癃”“癃闭”。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严重者可导致肾积水,损害肾功能。该病通常发生于40 岁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BPH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24-10-31人气:7481
人气:6026
人气:5244
人气:5115
人气:50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男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937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0848
国内刊号:31-1762/R
邮发代号:4-484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0.972
影响因子:0.633
影响因子:1.147
影响因子:1.43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