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然后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最后阐述了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趋势。
在当代社会,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正在以每年2%至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约将占全球总人口的22%。这种快速的老龄化趋势对社会经济、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康复服务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服务。在康复服务中,基层社区康复具有独特的重要性[1]。基层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层面开展的,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服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尽可能地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2]。基层社区康复服务不仅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3]。然而,当前基层社区康复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基层社区康复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由于社会对康复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康复服务供给不足[4]。其次,基层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的康复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康复需求。最后,基层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而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于提升公共健康服务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及满足社会对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具有深远的影响。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教学,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队伍,以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康复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康复事业的持续发展[6]。本文旨在对当前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进而为推动社会康复服务的改善作出贡献。
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9.3亿,占总人口的12.8%。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69亿,占总人口的19.1%。这一比例在未来几十年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5%左右。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康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7]。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功能衰退、慢性病患者增多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将逐渐下降。此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也将逐渐增大。因此,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对于提升老年人维持日常生活的能力及有效预防各类慢性疾病尤为重要。同时,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健康问题的处理等新型需求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综合的康复干预措施。这种多样化的康复需求使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要面对更广泛、更复杂的服务对象,这给康复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发达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康复设施,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康复服务不足。因此,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扩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服务的覆盖范围,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催生了康复服务的普及化需求。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8]。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康复服务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对此,通过加强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康复服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增强他们主动求助的意愿,促进康复服务的普及化,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此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也迎来了康复治疗技术创新的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康复治疗设备和康复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康复治疗工具和方法。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康复治疗需求。因此,康复治疗技术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把握这些机遇,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职业院校需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队伍,以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教学,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康复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康复事业的持续发展。概言之,人口老龄化给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机遇。面对挑战,职业院校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康复服务的均衡发展;面对机遇,职业院校需要推动康复服务的普及化,促进康复技术的创新,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基层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9]。特别是在职业院校层面,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缺乏清晰定位。一些学校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法迅速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偏重理论知识、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方面。课程设计往往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紧密,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实际开设课程中的内容大多侧重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机会,难以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操作能力。此外,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存在设备不完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机会,难以培养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即对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应用较少,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实践教学的不足是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基层社区康复实践环节的缺失,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康复对象直接接触和互动的机会,难以了解实际康复工作的需求和挑战。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胜任基层社区康复工作,这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师资力量上存在较大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一线康复工作经验,难以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际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六)教育资源不均衡
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在教育设施、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七)行业规范和认证体系不完善
当前,康复行业的规范和认证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认证机制。这导致职业院校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和质量标准,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影响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整体培养质量和水平。
(八)社会认可度低
基层社区康复行业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具体表现在就业难题多、职业认知度不高、薪资水平较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等方面。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相对较少,导致就业困难。另外,社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知不足,很多人对康复治疗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够了解,导致这一专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较低,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许多学生对从事这一行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了该专业的吸引力,也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构建这一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康复需求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重新审视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多样化康复需求,具体目标如下。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础,因此理解这些特征对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学生需掌握老年慢性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这些病症如何影响老年人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系统的实验室模拟和临床实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能够有效评估老年患者的康复需求,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②老年康复专项技能的精准强化:针对老年人群康复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应强化学生在老年康复领域的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功能退化的评估与干预、老年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方案设计,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管理方案,延缓老年人功能退化的进程,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独立性。通过实践课程和临床实习,学生可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和专业的康复服务。③人文关怀与高效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人文关怀和有效沟通是成功的关键。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尊重和理解,与其建立信任和合作的良好关系。沟通技能的培养包括主动倾听、情感支持和信息传递的技巧,这些技能对于理解和响应老年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至关重要。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场景模拟,学生可掌握如何应对各种复杂情境,并有效地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制订最佳的康复计划。
(二)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应根据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优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①增设老年康复相关课程。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康复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职业院校应当增设全面涵盖老年康复领域知识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开设,学生能够在学术上深入理解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②强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验室和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确保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积累足够的临床经验。此外,要引入复杂的康复案例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教学安排,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策略,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做好充分准备。③引入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对于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来说,及时引入和应用这些技术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定期审视和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同时,进一步加快实验室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室设施和模拟场景,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和操作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设备,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育需求,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案例教学法:从实际康复实践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应涵盖老年康复、慢性病管理、运动康复等不同领域,以展示多样化的康复治疗场景,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可能的康复治疗方案、技术选择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团队参与案例讨论,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其他医疗专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能力。②模拟教学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设备,为学生提供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模拟不同康复场景和复杂病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施康复治疗技术,体验真实世界的挑战。引入高度仿真的康复治疗设备和模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学生可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技术操作的熟练度和自信心。在模拟训练中,还要注重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确保学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积累实践经验,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③混合教学模式:运用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搭建综合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举办视频讲座,开展在线讨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优化面对面教学安排,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讨论,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深化知识的传递和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任务,以便提升其学习效果。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下,更加全面地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同时提高应对老龄化社会康复需求的能力和灵活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
与社区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应积极与社区康复中心和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具体措施如下。①社区实习与实践活动:职业院校应与社区康复中心和医院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定期参与社区实习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实习,接触和处理真实的康复案例,可以提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对问题和解决挑战的能力。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可学习如何分析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有效实施治疗计划。通过与社区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区康复的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为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②社区康复项目:学校要与社区康复机构共同设计和实施社区康复项目,如长者日间照料、社区康复健康讲座等,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并提供实际服务。学生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康复服务,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社区项目中,学生面对真实的康复需求和挑战,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参与社区康复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树立起对于社区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专家讲座与指导:学校定期邀请社区康复专家和临床医生到校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分享临床经验、康复治疗技巧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与专家互动,可深入了解康复治疗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实际挑战,开阔专业视野和拓展知识广度。另外,专家讲座的内容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递,还包括实用技能的演示和操作指导,这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上深入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应用,还能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为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四、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趋势
未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显现出几个关键特征[10]。第一个关键特征是跨学科教育融合。随着康复工程设备的快速更新迭代,传统的学科教育逐渐难以满足社会大众提出的新需求。为了培养更具有创新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跨学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之一。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来说,要将医学、护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以应对复杂的老年康复需求。逐渐增加实践能力培养比重及与社区合作是第二个关键特征。学生将通过开展实地实习和参与社区康复项目,在真实环境中锻炼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与康复服务对象直接互动,提升服务质量。引入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和远程医疗技术是第三个关键特征。仪器科学的进步将转变传统康复治疗师的角色与具体工作内容,这些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还能提升康复治疗效果和服务效率,适应快速发展的康复治疗技术应用需求。逐渐重视人文关怀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是第四个关键特征。学生要在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如何建立与老年人的信任关系,理解并满足其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支持,从而提高康复服务的综合质量。概言之,未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学术深度与实践广度上取得平衡,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老龄化社会康复需求。
五、结语
面向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合作,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康复人才,为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慧,罗峰,毕月萍,等.上海市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质性研究[J].上海医药,2022,43(22):16-20.
[2]陈明英.我国残疾人康复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2,40(5):70-79.
[3]郑默杰.推进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J].北京观察,2022(8):50.
[4]杨晓冬.康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人才,2021(1):30-32.
[5]沈无瑕,程军,郭元吉.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20,24(9):31-33.
[6]王源.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4):57-58.
[7]李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社区康复发展的历程、问题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9,33(6):12-15,31.
[8]李芙英.社区医院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8):1258-1260.
[9]张金明,赵悌尊.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1357-1360.
[10]董广坤.济南市:着力“六个突破”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J].社会福利,2016(5):42.
基金资助: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层社区康复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资助(编号:GXGZJG2021B170);
文章来源:伍林丽.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8):114-117+147.
分享:
面对这些重点领域中新型技术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如何培养具备工程能力的优秀紧缺型产业人才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同时,地方本科高校面临办学资源稀缺、利益群体多样化、服务地方经济乏力等困境,而应用型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突破困局的一个重要途径。
2024-11-12OBE教育理念的提出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出现给地方高校物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OBE-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及动手能力[2]。本文从OBE-CDIO理念出发,提出了在OBE-CDIO理念下以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4-11-11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且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1]。
2024-11-11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以入境旅游为抓手打开对外交流的窗口,这开启了我国现代旅游教育的新纪元。经过四十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互促增长。一方面,现代旅游业的繁荣释放了旅游市场的活力,为旅游高等教育培育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旅游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11-10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该类型高校以“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1]。
2024-11-0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得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进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凸显了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2024-11-08由此倒逼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做出调整,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一方面,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重构教育体系,如设置“双创教育”课程及实训体系,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技能,使之更好地应对“创新型经济”生态下的各种挑战。
2024-11-07选煤厂的生产、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技术领域,包括个人安全、职业健康、设备可靠性、工艺稳定性、煤质质量等。目前大部分选煤厂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职工数量庞大、岗位分工复杂、综合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偏低。选煤厂员工的综合素质、操作技能、认识水平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
2024-11-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面临“三农”的挑战与机遇,高等农林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新型人才(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农科”应运而生。
2024-11-0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是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这些内容,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2024-11-05人气:4762
人气:4760
人气:4709
人气:3620
人气:36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期刊人气:1100
主管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6401
国内刊号:63-1080/G4
邮发代号:52-290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3.09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54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3.0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