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根治性放化疗的12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43例(34.96%)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历资料归入发生组,其余80例(65.04%)未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病历资料归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内部验证法、标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年龄、肿瘤直径大于未发生组;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肿瘤直径、HGB、ALB是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系数构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0.875,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发现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提示预测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预测模型评估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AUC为0.875,AUC的95%CI为0.812~0.937、P<0.001、特异度为0.838,敏感度为0.791,约登指数为0.629,具有良好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糖尿病、肿瘤直径、HGB、ALB是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能。
根治性放化疗是中晚期或不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重要治疗方式,通过适当增加放疗或化疗剂量,可使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被大量杀灭,进而缩小肿瘤病灶,减轻病灶压迫所致的吞咽困难、持续性胸痛等痛苦症状,且其还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生长和扩散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限[1,2]。虽根治性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但放射线和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损伤骨髓造血系统,使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并形成新的血小板,增加放化疗期间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3]。而血小板减少可增加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黏膜、消化道、口腔等出血风险,进而影响根治性放化疗计划的正常实施,降低根治性放化疗效果[4]。因此,探讨适用于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收集并整理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血小板较少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根治性放化疗的12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依据放化疗期间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发生,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未发生),将43例(34.96%)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历资料归为发生组,其余80例(65.04%)未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历资料归为未发生组。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9版》[5]中食管癌诊断标准,且经内镜、影像学、活检病理等检查确诊为临床分期Ⅱ~Ⅳ期;(2)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其中化疗药物为顺铂+氟尿嘧啶或FOLFOX方案(即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放疗方案严格按照《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6]中相关标准进行;(3)初次接受放化疗;(4)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因抗凝剂应用不当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4)放化疗前血小板计数<100×109/L;(5)合并活动性出血疾病。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方法:
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食管癌患者性别(女、男)、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既往出血病史(有、无)、肿瘤直径、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化疗方案(顺铂+氟尿嘧啶、FOLFOX)、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其他(如黏液表皮样癌、小细胞癌等)]、病灶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等基本资料;通过查阅患者治疗前检查数据单,收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 Ly)、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肝肾功能[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白蛋白(albumin, ALB)]等实验室指标资料。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性,均符合正态分布并采用(x¯±s)
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依据检验结果采用R(R4.1.0)软件包及rms程序包构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预测模型的评估效能。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
发生组年龄、肿瘤直径大于未发生组,HGB、AL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
2.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糖尿病、肿瘤直径、HGB、ALB纳入自变量(赋值见表2),将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情况作为因变量(“0”=未发生,“1”=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肿瘤直径、HGB、ALB可影响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P<0.05)。见表3。
3.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构建:
根据上表中的Logistic回归系数构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风险模型的区分度,如图1,标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C-index=0.875,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如图3,预测模型评估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AUC为0.875,AUC的95%CI为0.812~0.937、P<0.001、特异度为0.838,敏感度为0.791,约登指数为0.629。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
图2 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
三、讨论
据尹航[7]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310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中,有125例在放化疗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32%。另据唐罗勇等[8]研究指出,约10.31%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癌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而本研究通过整理123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发现34.96%患者在根治性放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由此可见,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处于高水平,因此应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方案。而又因临床上针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以食管癌为切入点展开。
通过本研究结果的观察,发现年龄、糖尿病、肿瘤直径、HGB、ALB与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有关。逐一分析原因如下:(1)年龄: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髓造血细胞中的巨核细胞生成受阻,可致使血小板生成减慢[9]。而年龄较大的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过程中,加大剂量的放射线和同期应用的化疗顺铂、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会导致骨髓细胞毒作用,致使本就微弱的骨髓正常造血功能进一步下降,可增加根治性放化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10]。(2)糖尿病:研究指出,高血糖可通过削弱白细胞吞噬和杀伤病原菌功能、抑制免疫球蛋白相关酶生成等多种机制介导糖尿病患者防御功能缺陷[11,12]。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其根治性放化疗期间感染风险非常高。而感染发生时,侵入机体的病原菌可作为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进而通过血小板Fc受体与血小板充分结合,并被人体内巨噬细胞识别、吞噬,致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增加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13,14]。(3)ALB:ALB主要与体内有机物、离子等的可逆性结合来参与运输铁、维生素B12等骨髓造血必需营养物质。因此当ALB水平下降时,可影响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运输,进而影响骨髓的内巨核细胞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的生成障碍,增加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16,17]。(4)HGB:研究指出,血小板是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的无核胞质碎片,其含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其中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源,参与调控血小板新陈代谢、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凋亡[19]。而线粒体作为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功能的发挥与人体摄入的氧气量密切相关。HGB作为一种含铁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人体各个部位,使其被各个部位中的细胞线粒体吸收消耗,维持能量代谢和呼吸循环[20]。而当人体内HGB水平下降时,可影响线粒体氧气量供应,进而促使血小板能量代谢受损,细胞凋亡加快,极易出现血小板生成减少,可增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风险。(5)肿瘤直径:靶区勾画为恶性肿瘤放疗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且靶区勾画体积大小与加速器照射范围密切相关[21]。临床放射科医师在勾画靶区时,多需依据影像学图像中肿瘤病灶所在区域及潜在可能累及区域,而肿瘤病灶直径越大,则其靶区勾画的体积越大,放疗时照射范围则越大,增加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进而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成熟与自我更新能力,致使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生成受阻,增加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22]。基于上述研究与结论,本研究后续通过上述五项因素构建了适用于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预测模型,并通过Bootstrap内部验证法、标准曲线、ROC曲线验证了该模型的区分度好,准确度和预测效能高。
综上所述,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肿瘤直径大、HGB与ALB水平低可增加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建议临床可考虑结合本研究所得预测模型来于根治性放化疗前评估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进而通过加强监视、优化放化疗方案、加强营养、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等策略提前干预,尽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促使根治性放化疗可按计划顺利进行。
图3 预测模型预测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
参考文献:
[1]闫可,魏菀怡,邓文钊,等.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远期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0):3785-3790,3796.
[2]王桂峰,崔珍,万强琨,等.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379-382,453.
[3]王冰,王爱馥,刘雯舒,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放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3,50(11):661-667.
[4]杨锦,戴然然,项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和诊治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4):578-581.
[5]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0-352.
[6]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1,48(1):1-10.
[7]尹航.老年胃癌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2856-2858.
[8]唐罗勇,黄珍珍,张炎,等.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中致血小板严重减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J].重庆医学,2023,52(3):393-397.
[9]张莉,张玉晶,王继金,等.胃癌同期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2):160-164.
[10]鲁文茹,谢聪,罗晓媛,等.1例由奥希替尼引起肺腺癌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致停药的病例分析[J].中南药学,2023,21(6):1690-1692.
[11]翟群超,黄海泉,明慧,等.2型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3):294-300.
[13]滕兆霞,王志英,蔡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2):112-114.
[14]许晓兰,王海霞,吴晓燕,等.早期感染性休克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8):938-943.
[18]张榕珂,李涛,吕家华,等.预后营养指数联合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放疗患者生存的临床价值[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2,35(3):235-243.
[19]周双,李佳菀,赵莉,等.Ca2+与线粒体对于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6):2418-2422.
基金资助:2020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200805); 2019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191288);
文章来源:程欣宇,周海文,汪晨宇,等.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模型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4,45(14):1305-1310.
分享: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1-2]。随着食管癌早期诊断率的不断提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ESD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经济负担轻等诸多优点。
2024-11-15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导致患者产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咽喉干燥有异物感与身体疼痛等症状,从而对其身心造成消极影响。若食管癌早期未能及时发现,即便经临床治疗也有可能发生复发与转移,其中中晚期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既往临床在治疗复发晚期食管癌时,多采用化疗措施。
2024-10-16研究表明[2],超过50%的食管癌患者发生在中国地区,鳞状细胞癌是其主要类型,且食管癌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在20%以下。目前大多数采用放化疗的方式治疗食管癌,但由于患者对放疗的不敏感性,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3]。
2024-10-10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食管癌治疗微创术式较多,应用较广泛且技术相对成熟的微创术式有全腔镜下Ivor-Lewis术、McKeown术[3]。尽管全腔镜下Ivor-Lewis术、McKeown术均遵循食管全程游离、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及食管胃吻合的手术原则,但由于术野和吻合位置不同,这两种术式效果尚存在争议。
2024-10-10食管癌是一种消化道难治性恶性肿瘤[1-2],我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和第4位。由于发现晚和早期诊断率低[3],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30%[4-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抗食管癌药物。
2024-09-13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在食管癌中发病率约占0.4%~2.8%,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早期易转移,预后差,患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自1952年首次报道ECCE病例以来,文献中记录病例较少。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arcinoma of esophagus, PSCCE)发病率极低,国际上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
2024-09-1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均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微创术式,前者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等特点,但较难一次性切除完整病灶,复发的风险较大[2]。ESD具有良好的微创性,还能直接完整切除病灶组织,避免病灶残余而加大复发风险[3]。
2024-08-28食管癌(EC)主要病变位置为食管黏膜上皮,患者主要表现为饮食障碍及咽喉部疼痛等,诱发因素存在多样性,机体内亚硝基化合物增加能够提高食管癌发生风险。我国EC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些年,随着临床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肿瘤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T淋巴细胞在EC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4-08-26食管癌(EC)在中老年人群中呈现高发态势,年龄组构成分布偏向高年龄组。年龄在50~74岁的患者占EC患者的74.99%,老年患者占比显著较高。资料表明,中国人群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病理分型在EC患者中占比为90%。随着社会的老年化,高龄EC患者在人群中的比率增高,老年EC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其次为腺癌。
2024-08-26RILI可分为2个阶段,即照射后4~12周的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和放疗后3个月的晚期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lung fibrosis, RILF),其会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会引发患者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同时直接限制了食管癌放疗根治剂量的提高,继而影响患者预后。
2024-08-19人气:20492
人气:17919
人气:14455
人气:10550
人气:982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食管疾病
期刊人气:1628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7381
国内刊号: 41-1455/R
邮发代号:36-287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