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取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15,95%CI:1.071~1.868)、年龄≥50岁(OR=1.468,95%CI:1.170~1.842)、无配偶(OR=1.361,95%CI:1.112~1.665)、有吸烟史(OR=1.513,95%CI:1.191~1.92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696,95%CI:1.281~2.243)、有糖尿病并发症(OR=1.714,95%CI:1.267~2.319)、糖化血红蛋白>7.0%(OR=1.531,95%CI:1.170~2.004)、病程(3~5年OR=1.483,95%CI:1.119~1.966;>5年OR=1.529,95%CI:1.168~2.004)、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OR=1.425,95%CI:1.138~1.784)、胰岛素抵抗指数≥2.69(OR=1.153,95%CI:1.175~1.948)、超重或肥胖(OR=1.475,95%CI:1.070~2.033)、有心血管疾病史(OR=1.679,95%CI:1.165~2.418)、空腹血糖未达标(OR=1.525,95%CI:1.080~2.153)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3]。睡眠障碍对血糖调节产生负面影响,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同时也增加体重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重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质量[4-6]。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生活方式、疾病及治疗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7-8],但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因此,为识别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措施,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预防、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9];年龄≥18岁;确诊时间≥6个月;能正常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及药物滥用者;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情况者。本研究通过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编号:2023KYLL042)。
1.2 方法
1.2.1 样本量估算
采用横断面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10]:n=(Z
×p×q)/d2,p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预期发生率为71%[2],q=1-p,Z1-α/2为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当α为0.05时,其值为1.96;d为容许误差,一般取0.1p,经过计算n=[1.962×0.71×(1-0.71)]/(0.1×0.71)2=157人,考虑到 10%~20%的失访率和抽样误差,样本扩展到220例。
1.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病史状况(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治疗情况(治疗方案)。
1.2.3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1]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用药情况和日间功能7个部分,每部分得分0~3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障碍越严重,总分>5分为睡眠障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836。
1.3 质量控制
由研究者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次研究。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介绍本次研究目的、意义及调查问卷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或在调查人员协助下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如发现错项、漏项,应及时改正或补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率或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研究对象中男性122例,占55.45%,女性98例,占44.55%。年龄<50岁为74例,占33.64%;≥50岁为146人,占66.36%。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3例,占42.27%;高中或中专74例,占33.64%;大专及以上53例,占24.09%。婚姻状况:有配偶146例,占66.36%;无配偶74例,占33.64%。居住地:城市101例,占45.91%;农村119例,占54.09%。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88例,占40.0%;2 000~4 000元106例,占48.18%;>4 000元26例,占11.82%。见表1。
2.2 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数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2.3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是否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讨论
3.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36%,高于刘威等[12]报道的深圳市老年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90%,低于林秋燕等[13]报道的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0%,也低于吴燕[14]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0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究其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病因机制十分复杂。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是目前已知的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其次,糖尿病加重患者内分泌的紊乱,容易出现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肢体端出现烧灼刺痛、不宁腿等,从而影响睡眠。建议护理人员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实施预防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陈欣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性生理差异有关,其体内的过氧化合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α表达水平较低,导致其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女性患者抗压能力普遍较男性差,且其工作和家庭负担比较重,容易影响其睡眠质量。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杨梓含等[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如容易出现夜尿频繁,导致患者起夜多,影响睡眠;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合并症、并发症增多,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多,导致睡眠障碍发生较高。有配偶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低,与段卉妍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是有配偶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慰,拥有较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而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低。而无配偶者,长期精神孤独和缺乏支持,容易感知压力,生活作息不规律,夜间处于高警觉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有吸烟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陈旭儿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吸烟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阻力,导致不正常的打鼾和呼吸暂停。吸烟影响人体神经递质功能正常发挥,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会增加吸烟者的睡眠潜伏期,诱发睡眠障碍的发生。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田甜等[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目睹家族成员患糖尿病后发生的并发症有关,其自身过于担忧自己疾病进展,发生类似的并发症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睡眠。此外,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家族基因易感性比较高,容易使血糖升高、睡眠质量下降,加之糖尿病治疗周期长、终年需使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担心、恐惧心理,导致睡眠障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种数越多,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与田甜等[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多,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并发症种数越多,治疗费用越高,患者经济压力越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质量。糖化血红蛋白>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与王玉琴等[20]的结果相一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为≤7.0%,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长过短、睡眠不规律是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影响因素[2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说明血糖控制越不理想,高血糖导致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睡眠障碍。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潘雨[22]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病程迁移,2型糖尿病患者躯体并发症增加,患者对未来的担忧也随之增加。长期的疾病困扰和躯体不适等让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应激,增加睡眠障碍风险。采用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文进博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些降糖类药物如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可能会引起失眠等睡眠障碍症状。胰岛素抵抗指数≥2.69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张敏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当胰岛素抵抗指数≥2.69时,说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精神不佳、困倦等症状,加重睡眠障碍水平。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4-2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超重或肥胖可能导致呼吸系统负担加重,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超重或肥胖加重糖尿病病情,影响睡眠质量,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6-2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障碍水平较高。空腹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8-2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达标,说明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导致睡眠质量下降[30]。
综上所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特征的2型糖尿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考虑本研究为单中心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开展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3]李巍,秦延京,王海玲,等.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36-138.
[4]李明珍.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18,26(5):382-384.
[5]李长志.睡眠障碍及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9):1198-1200.
[6]张鹏,蒋兰兰,罗勇,等.2型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血糖波动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4):756-757.
[7]丁翠路,刘安诺,朱桂月,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2):4137-4143.
[8]张敏,任敏,陈树,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3):37-39.
[9]施侣元,李立明,叶冬青,等.流行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49.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11]刘贤臣,唐茂芹.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2):103-107.
[12]刘威,王鲜,高文会,等.深圳市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认知功能关联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8):959-963.
[13]林秋燕,江婷妹,陈燕芳.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其血糖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5):144-146.
[14]吴燕.T2DM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D].西宁:青海大学,2023.
[15]陈欣佳,贾芸,夏梁倩,等.综合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0,20(9):19-23.
[16]杨梓含,王云轩,田佳禾,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8(5):64-68.
[17]段卉妍,黄文雅,黄晓飞.失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70-72.
[18]陈旭儿,黄月英.前列腺增生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326-1327.
[19]田甜,余晓云,周鑫,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失眠的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11):119-122.
[20]王玉琴,范玲,敖芳妮,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敷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6):151-153.
基金资助:湖州市科学技术局任务书(2022GYB26);
文章来源:殷莉,王菲菲,费杏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11):1364-1368.
分享:
人的睡眠质量受睡眠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周围噪声、光线、空气质量以及温湿度等都会影响睡眠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从而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3]。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解决一定的睡眠问题[4]。所以何种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的睡眠质量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2024-11-20应激性失眠又称心理应激性失眠,是在经历某些诱发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或主观感觉到压力和威胁时出现的短暂性睡眠障碍。应激性失眠常表现为睡眠异常,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多梦等,伴有头痛头晕、疲劳、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乏力、健忘等。调查表明,在基层官兵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5.7%。
2024-11-19睡眠剥夺(SD)是指由于外界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丢失,表现为睡眠减少和(或)睡眠的连续性中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障碍导致的SD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逐渐增高。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2024-11-13失眠是指虽然有良好的睡眠条件,但会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失眠的患病率为30%~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持续的失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3-4]。
2024-11-11因祛痰降逆之功显著,历来被诸多医家推崇,将其用于咳痰、呕吐等病证的治疗方药中。《伤寒论》《金匮要略》中40余方应用半夏,在柴胡汤类方中用其治疗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的症状,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麻黄汤类方中用其应对胸胀、咳逆等症状,如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本草新编》言其“统治痰涎甚验”[2]。
2024-11-0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4睡眠障碍是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人失眠者已达120~140 万人,患病率高达10%~20%。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已达30%~40%,65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
2024-11-01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继而导致患者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的心脏疾病[1]。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导致临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较多,且部分患者因疾病折磨或担心治疗及预后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情况[2]。
2024-10-25目前西医治疗失眠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4],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镇静催眠药,但不良反应大,且易产生药品依赖性。非药物治疗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但该治疗方法成本高,不易普及,由此可见,寻找一种更加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4-10-23人气:17917
人气:14665
人气:14618
人气:13172
人气:124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339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130
国内刊号:10-1207/R
邮发代号:80-920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