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46
0
因祛痰降逆之功显著,历来被诸多医家推崇,将其用于咳痰、呕吐等病证的治疗方药中。《伤寒论》《金匮要略》中40余方应用半夏,在柴胡汤类方中用其治疗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的症状,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麻黄汤类方中用其应对胸胀、咳逆等症状,如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本草新编》言其“统治痰涎甚验”[2]。
25
失眠是指虽然有良好的睡眠条件,但会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失眠的患病率为30%~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持续的失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3-4]。
23
睡眠剥夺(SD)是指由于外界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丢失,表现为睡眠减少和(或)睡眠的连续性中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障碍导致的SD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逐渐增高。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29
应激性失眠又称心理应激性失眠,是在经历某些诱发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或主观感觉到压力和威胁时出现的短暂性睡眠障碍。应激性失眠常表现为睡眠异常,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多梦等,伴有头痛头晕、疲劳、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乏力、健忘等。调查表明,在基层官兵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5.7%。
47
人的睡眠质量受睡眠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周围噪声、光线、空气质量以及温湿度等都会影响睡眠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从而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3]。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解决一定的睡眠问题[4]。所以何种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的睡眠质量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28
放疗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已有研究显示,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接受放射治疗[1]。病人在放疗期间易发生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不仅会引起疼痛、瘙痒等强烈的不适感,还会导致其身心承受剧烈的痛苦,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
44
针对肝郁血虚型心悸失眠患者,中医药学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大量丰富的经验,而柴胡龙骨牡蛎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安神的功效[4]。然而,目前对于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心悸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仍较少。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或时寐时醒,严重者可彻夜不眠。病因病机与神志相关。 胡国恒教授为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心脑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三十余年,胡国恒教授认为中医学治疗不寐有独特优势,根本在于调整脏腑阴阳,由于五脏间均可相互资生、制约,治疗应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主。
30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通过在机体皮肤相应部位放置电极片,将特定频率的电流经皮肤输入人体刺激神经的一种温和无损伤性的物理治疗手段。目前,TENS在临床主要运用于镇痛领域,尤其在缓解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49
由 于 老 年 人 的 生 理、病理特点,年老体弱,身体素质相对较差,通常患有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每天服用降压药、降 脂 药、降 糖 药 等,药 物 的 代 谢 和 排 泄 功 能 下 降[3] ,加 之 经常需要服用安眠药,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积累会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长期不规范使用安眠药也 容易导致药物依赖性,并引发医源性疾病[4‐5] 。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不足,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质量。长期失眠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肥胖、糖尿病等 。目前针对失眠症的治疗方案多样,包括药物疗法、心理辅导及生活方式指导等。
42
失眠是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在成人中符合诊断标准者占10%~15%。慢性失眠人群常同时罹患精神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和社会都构成沉重的负担。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主要依靠镇静类、抗抑郁类和褪黑素类药物。
20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人口老龄化,卒中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1]。失眠是卒中患者常见的睡眠问题,并被认为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卒中并被诊断为失眠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2]。
48
慢性睡眠障碍常伴有焦虑、抑郁、淡漠等负性情绪,二者共病,相互叠加,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2]。现代医学常使用镇静催眠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慢性睡眠障碍共病负性情绪,但多因成瘾性和耐受性差,患者依从性差,甚至拒绝服药[3]。中医治疗睡眠障碍历史悠久,具有一定优势,无宿醉、成瘾等不良反应。
31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879
影响因子:1.472
影响因子:0.997
影响因子:0.75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