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应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HD组和CBP组,每组50例。IHD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CBP组采用CBP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参数。结果 CBP组治疗有效率高于IHD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CBP组均低于IHD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氯(CI-)、钠(Na+)水平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钾(K+)水平低于治疗前,但CBP组高于IHD组,P<0.05。结论 CBP能提高AR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并可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易引起氮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1]。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是一种周期性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弥散机制对机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但难以有效清除大分子溶质[2]。连续血液净化(CBP)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治疗方式,强调对水分及溶质进行缓慢而连续性的清除,能有效模拟正常肾脏的功能[3]。但目前临床对于IHD、CBP治疗ARF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尚未明确。本研究将100例ARF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IHD、CBP治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HD组和CBP组,每组50例。IHD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3~72岁,平均(54.67±5.09)岁;病因:脓毒症11例,15例患急性胰腺炎,14例患有糖尿病肾病,10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CBP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72岁,平均(55.08±4.72)岁;病因:脓毒症10例,急性胰腺炎12例,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满足《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纳入标准:(1)遵循《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分类专家共识》[4]的相关标准诊断为ARF;(2)具备IHD、CBP治疗指征;(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并发恶性肿瘤;(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3)合并严重心脏疾病;(4)孕妇或处于哺乳阶段的女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消炎、保护肾脏及碱化尿液等基本治疗。
IHD组采用IHD治疗:选择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F16型),确保透析血流量维持在200~350 ml/min,透析液流速为500 ml/min,透析面积保持在1.6 m2。两次透析治疗之间应间隔24~48 h,且单次透析时间不应超过4 h。
CBP组采用CBP治疗: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百特(金宝)公司;PrismaFlex CRRT机型]及ST-100聚丙烯腈膜血滤器。给予患者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构建血管通路。选用碳酸氢盐置换液,具体流量控制在1000~3000 ml/h,血流量控制在100~250 ml/min。采用间歇性低分子量肝素疗法实施抗凝治疗,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和体外循环状况对具体用药剂量进行调整。透析持续时间6~12 h,病情严重者可延长至24 h。
两组均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考文献[5]制定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大幅减轻甚至消失,尿量恢复至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尿量超过400 ml/24 h;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肾功能: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液5 ml,予以3000 rpm离心,持续8 min,分离出血清待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3)电解质参数:治疗前后,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两组血清钾(K+)、氯(CI-)及钠(Na+)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CBP组总有效率比IHD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Scr及BUN水平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cr及BUN水平均更低,且CBP组较IHD组更低,P<0.05。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两组电解质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K+、CI-及Na+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I-、Na+水平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K+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CBP组较IHD组高,P<0.05。见表3。
表2两组血清Scr及BUN水平对比
表3两组血清电解质参数对比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CBP组疗效明显优于IHD组。IHD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对ARF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行改善,但其在清除中大分子量物质方面可能不如CBP有效。CBP基于肾小球滤过原理,通过持续工作的形式,能有效清除机体内溶质及水分,对于机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也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有助于清除炎性物质,缓解全身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RF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黄庆飞等[6]的研究发现,CBP治疗ARF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IHD高,基本支持本研究观点。
本研究中,CBP组治疗后的血清Scr及BUN水平均比IHD组低。CBP技术主要通过利用对流和扩散作用来清除物质,使得物质能通过压力差被过滤膜截留,从而确保了清除效率不受分子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对大分子及小分子毒素均可发挥良好的清除作用。同时,与IHD相比,CBP作为一种连续性的治疗方式,可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从而达到更有效的肾功能改善效果。何丽等[7]的研究显示,CBP对于老年ARF患者Scr和BUN的改善效果比IHD明显,说明,CBP确实更有利于改善ARF患者的肾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K+均比治疗前低,但CBP组高于IHD组。分析原因为,IHD是一种间歇性治疗方式,通常只在特定的时段内进行治疗,这可能导致电解质水平在治疗间歇期出现较大的波动。CBP可通过持续、缓慢而均匀地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更精准地调整和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从而保持患者内部环境的稳定,减小电解质水平波动。张泽华等[8]的研究显示,CBP治疗ARF患者的电解质异常率明显比IHD低,说明CBP更有利于稳定ARF患者机体内电解质水平及机体内环境。
综上所述,ARF患者采用CBP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并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莉,刘名鑫,牛世慧,等.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0):3078-3081.
[2]林美娟,杨淑贞.CRRT与IHD疗法对ICU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8):17-20.
[3]张建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清IL-6、TNF-α、SAA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1,41(9):51-53.
[5]季大玺,吴丛业.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应用中的争议和共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9):897-903.
[6]黄庆飞,钟振洲,周宇明.连续性血液净化和间歇性血液透析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4):11-14.
[7]何丽,张凡,程彩娟,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和间歇性血液透析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RBP4 Tfβ2-MG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4,30(1):71-75.
[8]张泽华.两种模式血液透析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电解质及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11):82-83.
文章来源:陈冬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4,22(06):155-157.
分享: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的关键在于浊毒壅塞三焦,脾胃升降失司,临床以脾虚湿浊证较为常见[2]。前期研究从临床典型证型入手,以中医辨证思维为指导,基于病证结合模式,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诊断量表及量化分级诊断标准[3]。
2025-04-02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肾衰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十一,其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肾脏的肾小球出现自身免疫性反应,大量血液中蛋白进入尿液中,引起大量蛋白尿,出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下降等症状[3-4]。目前对于儿童肾衰竭可采用肾脏代替治疗,如血液透析滤过,但易使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增高[5-6]。
2025-02-08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正相关[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A发病率高、治疗达标率低,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或抵抗、铁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也与体内免疫失调及高氧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纠正免疫紊乱、防治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助于改善RA[2]。
2025-01-16慢性肾衰竭是肾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在此阶段肾脏功能损伤较为严重,无法将体内多于水平和代谢废物及时排泄出体外,极易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可通过透析器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多余水分及代谢废物,以延长患者生存期[1]。
2025-01-13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易引起氮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是一种周期性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弥散机制对机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但难以有效清除大分子溶质。连续血液净化(CBP)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治疗方式。
2024-12-16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肾脏替代治疗不可避免,自1990年到2017 年全球透析和肾移植分别增加43.1%和34.4%,造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负担[2]。肾脏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al fibrosis, RIF)是所有类型的肾脏疾病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展的必然途径,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疾病的发展过程[3]。
2024-11-29近年来,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生存质量低下。CRF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上述治疗方案医疗费用昂贵,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CRF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成为现今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2024-11-25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危险因素外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而出现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随着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NAFLD的发生率以较高的速率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在我国更是高达20%~42%,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
2024-11-22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该病主要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损害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尽管透析治疗和肾移植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4-11-22慢性肾衰竭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具有不可逆特点,最终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1-2]。在慢性肾衰竭早期阶段,肾功能逐渐下降,但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而后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降低,并逐渐伴有尿液异常、电解质紊乱、水潴留等表现。当GFR降至一定程度时,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
2024-10-15人气:5678
人气:4550
人气:4220
人气:4099
人气:40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生命科学仪器
期刊人气:3673
主管单位: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市北分仪器技术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1-7929
国内刊号:11-4846/TH
邮发代号:2-262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121
影响因子:0.090
影响因子:0.320
影响因子:0.150
影响因子:0.2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