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尿毒清治疗的126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接受尿毒清治疗联合罗沙司他的观察组(n=51)和接受尿毒清治疗的对照组(n=61)。分析患者基线资料、血常规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可改善贫血状况,降低血脂指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副作用较少。
慢性肾衰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1〕。其作为慢性肾病的继发性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肾功能并对内分泌系统造成破坏,引起水肿、头晕等现象,加大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2〕。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以保护肾功能为主,同时注重减慢肾病变进程,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3〕。尿毒清是由大黄、黄芩、白术等药物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具有益脾除湿、通腑降浊等功能,对慢性肾衰竭具有一定治疗效果〔4〕;但其单独使用时会产生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5〕。罗沙司他能在机体内一定程度上有效作用于氨酰羟化酶,从而使得机体内红细胞大量生成,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促进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恢复〔6〕。然而,目前有关尿毒素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给予尿毒清与罗沙司他联合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尿毒清治疗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112例,年龄65~75岁;平均(68.25±5.07)岁;男53例,女59例。进一步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61例)。本试验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审核。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7〕;(2)慢性肾脏病3~4期;(3)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4)年龄≥65周岁;(5)入院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类药物。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性感染病者;(2)机体存在心、肺脏器功能障碍者;(3)合并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疾病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机体可对研究所使用药物产生过敏现象。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x±s)
1.2方法两组均低盐低脂饮食、利尿消肿等。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73256;规格:5g),每日分4次服用,每次5g,温水含服,每日最大剂量≤40g。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服罗沙司他胶囊(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44418);药物口服剂量:患者体质量不足60kg每次服用70mg,体质量超过60kg每次服用100mg,每周服用3次。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晚,且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1)基线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并记录肾病类型、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情况。(2)贫血指标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2ml空腹静脉血,置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紫色真空采血管防凝血,手动混匀,置入血常规自动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血红蛋白(Hb)水平。(3)肾功能指标水平:分别选取治疗前后患者24h尿液、空腹静脉血,放于恒温环境中,利用自动生化仪测定24h尿蛋白定量(24h⁃UTP)变化;凭借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各项试验流程按照仪器或者试剂说明书进行。(4)血脂指标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未进食状态的5ml外周静脉血样本置入黄色含有分离胶和促凝剂的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3500r/min、13cm直径离心14min,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利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各项试验流程按照仪器或试剂说明书进行。(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低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MCHC、H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x±s,g/L)
2.2两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Scr、ALB、24h⁃U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水平显著升高,Scr和24h⁃UT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2.3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C、LDL⁃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x±s,mmol/L)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例(5.88%);其中高血压2例、腹泻1例〕低于对照组〔12例(19.67%);低热、腹泻各2例,高血压8例〕,差异显著(χ2=4.700,P=0.030)。
3、讨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低下,可使得体内堆积过多的代谢产物,导致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8〕,对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造成损害,因此,寻找可高效治疗此疾病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研究认为,临床中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高效药物较为缺乏〔9〕。研究表明,罗沙司他胶囊在应对慢性肾衰竭及其引发的贫血中起到显著作用,使体内铁代谢得到显著改善〔10〕。同时,尿毒清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且疗效较好,但偶尔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因此有必要使用尿毒清合并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
本研究结果说明,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相关指标水平,与李彩凤等〔11〕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梁红涛等〔12〕研究显示,罗沙司他在使用过程中可改善慢性肾病患者贫血状况。原因可能为尿毒清可加快患者体内毒素排出,对于稳定和保障肾脏功能具有一定作用。而罗沙司他可下调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表达,刺激低氧诱导相关因子(HIF)表达;而过表达HIF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合成〔13〕,从而作用于患者骨髓,有助于上调体内红细胞含量,进而改善患者因疾病引发的贫血状况,有利于疾病恢复。
本研究表明,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可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恢复,原因可能为尿毒清中大黄可抑制肾小球的异常生理活动,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降低蛋白尿水平,促进肾脏功能恢复〔14〕;而黄芪、白术等成分具有生津、固表的作用,可降糖降脂;丹参与川芎具有补肾补阳的功效,可提高肾部组织血流灌注量;苦参、白芍等药物能够活血化瘀、补肾益气,有助于保护患者肾脏组织器官〔15〕。尿毒清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肾功能〔16〕。而联合使用罗沙司他能对脯氨酰羟化酶域蛋白(PHD)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17〕,从而提高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18〕。罗沙司他能稳定HIF⁃α时,一定程度上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助于缓解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铁死亡,保护肾脏功能〔19〕。二者合用时可以从两种路径抑制贫血,保护肾功能,缓解症状。
周莉莉等〔20〕研究认为,罗沙司他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血脂指标水平。本研究说明尿毒清和罗沙司他联合使用可更好控制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可能原因为罗沙司他可促使HIF表达合成,下调核因子(NF)⁃κB表达,进而对NF⁃κB蛋白通路有一定负面调控作用〔20〕,进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促炎相关因子表达产生负向调控作用,从而降低老年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而在此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低表达可刺激一氧化氮(NO)表达,有助于促使血管收缩⁃舒张过程,降低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对脂质的运输、摄取作用,从而减少血液中血脂相关指标水平,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此外,本文结果提示,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可能原因为罗沙司他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红细胞合成,有助于改善机体全身营养状况,加快体内新陈代谢速度,从而可减少患者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贫血状况,降低血脂指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副作用较少。
参考文献:
4郭子靖,黄婷.尿毒清颗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营养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23;45(12):28⁃30.
5张桂红.尿毒清颗粒与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J〕.吉林医学,2023;44(7):1817⁃9.
6熊梅梅,万云,曹春瑜,等.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认知障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2):89⁃91,98.
7刘宏伟.慢性肾衰中医辩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J〕.中医药信息,1991;8(2):27⁃8.
8孟骏,陈小元,王艳锋,等.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室肥大发生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351⁃4.
10娄漓江,潘琛琛,胡韶.血液透析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严重贫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5):27⁃8.
11李彩凤,胡玉清,梁萌.罗沙司他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2;23(8):692⁃4.
12梁红涛,王欣芳,张倍豪.西沙必利联合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6):968⁃70.
13胡月华,苏苗,陈强.脯氨酰羟化酶抑制药对肾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2):289⁃93.
16魏晓岩,李迎婕,贾军利,等.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4):5.
17林宝丽,金利思,陈智.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111⁃4.
19宗慧敏,王栖栖,朱江,等.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3;43(2):308⁃12.
20周莉莉,刘佳,张晓艳.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5):488⁃92.
基金资助: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WS0048);
文章来源:王海婷,常相帝,高洁,等.尿毒清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45(07):1628-1631.
分享:
2型糖尿病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肾功能减退属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进展为尿毒症等,威胁患者生命,故肾功能减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减退患者,临床主要采取降糖、降脂、降压措施,并改善患者微循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调整其机体的糖脂、蛋白质等代谢水平,延缓肾功能减退。
2025-04-15慢性肾衰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1〕。其作为慢性肾病的继发性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肾功能并对内分泌系统造成破坏,引起水肿、头晕等现象,加大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2〕。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以保护肾功能为主,同时注重减慢肾病变进程,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3〕。
2025-04-11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的关键在于浊毒壅塞三焦,脾胃升降失司,临床以脾虚湿浊证较为常见[2]。前期研究从临床典型证型入手,以中医辨证思维为指导,基于病证结合模式,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诊断量表及量化分级诊断标准[3]。
2025-04-02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肾衰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十一,其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肾脏的肾小球出现自身免疫性反应,大量血液中蛋白进入尿液中,引起大量蛋白尿,出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下降等症状[3-4]。目前对于儿童肾衰竭可采用肾脏代替治疗,如血液透析滤过,但易使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增高[5-6]。
2025-02-08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正相关[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A发病率高、治疗达标率低,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或抵抗、铁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也与体内免疫失调及高氧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纠正免疫紊乱、防治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助于改善RA[2]。
2025-01-16慢性肾衰竭是肾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在此阶段肾脏功能损伤较为严重,无法将体内多于水平和代谢废物及时排泄出体外,极易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可通过透析器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多余水分及代谢废物,以延长患者生存期[1]。
2025-01-13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易引起氮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是一种周期性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弥散机制对机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但难以有效清除大分子溶质。连续血液净化(CBP)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治疗方式。
2024-12-16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肾脏替代治疗不可避免,自1990年到2017 年全球透析和肾移植分别增加43.1%和34.4%,造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负担[2]。肾脏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al fibrosis, RIF)是所有类型的肾脏疾病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展的必然途径,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疾病的发展过程[3]。
2024-11-29近年来,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生存质量低下。CRF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上述治疗方案医疗费用昂贵,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CRF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成为现今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2024-11-25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危险因素外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而出现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随着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NAFLD的发生率以较高的速率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在我国更是高达20%~42%,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
2024-11-22人气:16007
人气:14027
人气:10758
人气:9312
人气:796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人气:175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2501
国内刊号:34-1206/R
邮发代号:26-165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