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作为建模组。根据病人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对照组,分析影响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及内部数据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此外,另选取8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为验证组,对建立的慢性肾衰竭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160例病人中发生认知障碍105例,发生率为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4岁)、病程(>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焦虑(是)、抑郁(是)、血红蛋白(>102.74 g/L)、透析时间(>31个月)、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为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C-index为0.745[95%CI(0.647,0.811)];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793,P=0.351;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可提供临床净收益。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结论:年龄(>64岁)、病程(>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焦虑(是)、抑郁(是)、血红蛋白(>102.74 g/L)、透析时间(>31个月)、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为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且基于危险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还可能会恶化并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1,2]。目前,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血液透析、肾移植等。但是长时间血液透析会使病人脑内毒物积聚,从而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引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下降[3,4]。此外,认知功能与血液透析的透析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都有密切联系[5,6]。而认知障碍是介于痴呆与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状态,随着老年人器官功能的递进性下降,有更大的风险转化为痴呆[7,8]。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将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明确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预测工具,通过整合不同的预后变量生成单个临床事件的数值概率,满足对生物和临床整合模型的需求,以协助临床决策[9]。但目前尚未检索到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因此,本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为建模组,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为验证组。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肾衰竭者[10];血液透析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者;年龄>18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精神异常疾病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合并有帕金森病等神经性病变者;酗酒者;有视力或听力障碍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病人入院时的各项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焦虑、抑郁、肌酐(Cr)、尿素氮(BUN)、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透析时间和护理方法。
1.2.2 透析方法
透析前先建立动静脉通道,将动脉端血液引入透析器,经透析作用,使血液净化。所有病人使用的透析器均为标准碳酸氢盐液透析,血流量为245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每次透析时间约240 min。
1.2.3 护理方法
1.2.3. 1 常规护理
病情监测、药物指导、透析护理等基本方法。
1.2.3.2认知行为护理
1)认知重建:对病人开展慢性肾衰竭疾病和血液透析知识的宣教,使病人了解自己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帮助病人更全面地了解病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不要过于恐慌或懈怠。2)心理重建:及时与病人沟通,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内心的焦虑和抑郁,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加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3)健康教育:向病人详细讲解血液透析治疗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纠正病人的不良习惯,培养病人养成每天适度运动的习惯。
1.2.4 认知功能判定
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对病人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分标准:量表总得分30分,≥26分则判定为认知功能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Medcal软件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资料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根据最佳截断值转化为二分类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血液透析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Nomogram模型构建、内部验证采用R 3.5软件分析;使用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此外,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模型验证采用ROC曲线及H‐L拟合优度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响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建模组160例病人中发生认知障碍105例,发生率为65.6%。影响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2.2 定量变量的ROC曲线分析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变量年龄、病程、Hb、透析时间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5,0.787,0.768,0.675,最佳截断值为64岁、4年、102.74 g/L、31个月,见表2和图1。
表2 相关变量的ROC曲线分析
图1 相关变量的ROC曲线
2.3 影响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64岁)、病程(>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焦虑(是)、抑郁(是)、Hb(>102.74 g/L)、透析时间(>31个月)、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为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构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后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Nomogram模型
将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焦虑、抑郁、血红蛋白、透析时间、护理方法作为构建Nomogram模型的预测因子,见图2。
图2 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Nomogram模型
2.5 Nomogram模型校准曲线及DCA分析
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C‐index为0.745[95%CI(0.647,0.811)]。校准曲线显示,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DCA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阈值>0.07,Nomogram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此外,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焦虑、抑郁、血红蛋白、透析时间、护理方法单个变量,见图3。
图3 Nomogram模型及各预测因子的DCA分析
2.6 预测模型的验证
建模组与验证组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将验证组各变量带入通过建模组构建的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中,计算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95[95%CI(0.816,0.975)],见图4。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793,P=0.351,表明通过建模组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验证组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特异度为80.77%,灵敏度为89.29%。
表4 建模组和验证组临床资料比较
图4 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在验证组的ROC曲线
3、讨论
3.1 构建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意义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病情若是持续性进展会累积全身各系统功能,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1]。病人的临床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且可能会发生认知障碍。近年来,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越来越多,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有研究认为病人的病程是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病人病程的延长,病人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12],但尚无统一的结论。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肾衰竭病人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构建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3.2 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焦虑、抑郁、Hb、透析时间、护理方法是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认知功能会逐渐成熟,但到一定年龄后会开始下降[13,14]。其次,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治疗又不能停止,病人心理压力会随之增大,因此,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认知功能降低[15,16]。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不能很好地了解,理解度也不高,容易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进行多次健康宣教,以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17]。此外,如果病人长期处于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中,极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18]。还有研究认为,病人的Hb水平下降,则会出现携氧能力较差的现象,导致脑部供氧减弱,影响脑部代谢,从而产生认知障碍[19]。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0,21]。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通过对病人认知和心理的重建,使其在产生应激反应之前就已经对疾病和自身情况全面认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将抑郁、恐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增加病人对慢性肾衰竭治疗的信心,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性[22]。此外,本研究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Nomogram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C‐index为0.745[95%CI(0.647,0.811)]。DCA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阈值>0.07,Nomogram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此外,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焦虑、抑郁、Hb、透析时间、护理方法等单变量。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对慢性肾衰竭病人并发症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本研究并未在临床资料的比较发现其差异性,可能与病人的纳入标准及病人的症状特点存在差异有关。本研究还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运用ROC曲线法及H‐L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895[95%CI(0.816,0.975)],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793,P=0.351,说明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4、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4岁)、病程(>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焦虑(是)、抑郁(是)、Hb(>102.74 g/L)、透析时间(>31个月)、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为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且基于危险变量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病人血液透析出现认知障碍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纳入的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唐晓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158-159;162.
[4]王园园,赵松伟,王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15):48-51.
[5]彭聪,杨华.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障碍的MRI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2,20(3):296-299.
[6]赵红,尹建华,徐莉莉,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0):171-176.
[7]谢鸿阳,赵弘轶,丁玉,等.脑小血管病患者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的评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5):394-399.
[8]林娜,邓英辉,贾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3):206-208;224.
[10]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1]阎珊珊,姚冬芳,林英芬,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36-137.
[12]徐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13):139-140.
[13]黄小彦,孙林芳,张萍,等.老年人群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8(5):565-568.
[14]姚琳,王雅楠,刘斌,等.糖调节受损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2022,17(4):526-529.
[15]邱瑛,王静,李雪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11):1005-1008.
[16]仝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20.
[17]牛铁明,黄葵,熊焰.老年慢性肾衰竭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6(2):219-222.
[18]刘梦欣.认知行为护理结合低磷饮食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营养等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65-67.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CMC2022013;
文章来源:蒋建新,茹江丽,焦宏宇等.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护理研究,2023,37(21):3838-3844.
分享:
2型糖尿病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肾功能减退属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进展为尿毒症等,威胁患者生命,故肾功能减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减退患者,临床主要采取降糖、降脂、降压措施,并改善患者微循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调整其机体的糖脂、蛋白质等代谢水平,延缓肾功能减退。
2025-04-15慢性肾衰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1〕。其作为慢性肾病的继发性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肾功能并对内分泌系统造成破坏,引起水肿、头晕等现象,加大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2〕。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以保护肾功能为主,同时注重减慢肾病变进程,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3〕。
2025-04-11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的关键在于浊毒壅塞三焦,脾胃升降失司,临床以脾虚湿浊证较为常见[2]。前期研究从临床典型证型入手,以中医辨证思维为指导,基于病证结合模式,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诊断量表及量化分级诊断标准[3]。
2025-04-02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肾衰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十一,其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肾脏的肾小球出现自身免疫性反应,大量血液中蛋白进入尿液中,引起大量蛋白尿,出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下降等症状[3-4]。目前对于儿童肾衰竭可采用肾脏代替治疗,如血液透析滤过,但易使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增高[5-6]。
2025-02-08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正相关[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A发病率高、治疗达标率低,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或抵抗、铁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也与体内免疫失调及高氧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纠正免疫紊乱、防治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助于改善RA[2]。
2025-01-16慢性肾衰竭是肾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在此阶段肾脏功能损伤较为严重,无法将体内多于水平和代谢废物及时排泄出体外,极易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可通过透析器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多余水分及代谢废物,以延长患者生存期[1]。
2025-01-13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易引起氮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是一种周期性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弥散机制对机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但难以有效清除大分子溶质。连续血液净化(CBP)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治疗方式。
2024-12-16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肾脏替代治疗不可避免,自1990年到2017 年全球透析和肾移植分别增加43.1%和34.4%,造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负担[2]。肾脏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al fibrosis, RIF)是所有类型的肾脏疾病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展的必然途径,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疾病的发展过程[3]。
2024-11-29近年来,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生存质量低下。CRF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上述治疗方案医疗费用昂贵,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CRF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成为现今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2024-11-25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危险因素外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而出现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随着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NAFLD的发生率以较高的速率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在我国更是高达20%~42%,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
2024-11-22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肾脏病杂志
期刊人气:369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7097
国内刊号:44-1217/R
邮发代号:46-106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0.633
影响因子:1.147
影响因子:1.431
影响因子:0.9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