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对温室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关系有影响的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研究,介绍了温室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以及其发展和起源,探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三者之间多维交互的关系状态,并得出了土壤水分与温室土壤特性、有机质和植物生长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相关的联系,为植物生长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相较于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特性,现代农业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的干预来达到控制其生长周期与生长结果的目的。同时,这些干预措施也达到了弥补我国水、耕地、能源资源在农业发展中短缺的问题。温室就是现代农业的控制手段之一,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温室有多种类型,本次以日光温室这类投资小、操作便捷的温室类型为例,探讨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温室内生物生长的影响。
1、温室在农业中的作用
1.1 解除季节限制。通过设施栽培可以打破农作物供应的季节限制,起到调节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作用。由于农产品尤其是果品的果皮较薄,缺乏对高水分的胶质果肉的保护,储存与运输都十分困难,造成存储运输成本高,价格昂贵。而设施栽培技术的出现使得农作物的成熟期可以人为的提前或推后,从而延长了农产品的上市期,增加了产品供给,降低了成本,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市场价格。
1.2 解除地区限制。设施栽培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得农作物生产可以完全在保护地中进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大大降低,光照不足的可以增加灯光照射,温度可以通过设备调节,有机械化的灌溉系统和土壤营养液灌溉系统,氧气可以灌注。因此,农作物的生产地将不再仅限于适宜其栽植的区域。
1.3 解除病虫害限制。设施栽培解决了种植地气候等对农作物生长的限制,使得农作物在全年均可根据生长周期结果,有利于培养一年多次丰产的良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同时,设施栽培技术下的农作物由于覆膜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病菌和细菌菌丝的感染,使得农作物不易受病虫害感染[1]。
2、土壤有机质对温室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1 土壤有机质对温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调节温室土壤的物理性质方面。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为腐殖质,腐殖质的腐殖化作用能够将地表生物体转化为有机质的化学元素。同时,腐殖质还是良好的土壤结构胶结物,能够促进土壤结构形成,使土壤疏松、通透,增加土壤含氧量,其团聚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的根系抓紧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温室土壤内温度较高,能够促进腐殖质加快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转化,使温室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下降,有效磷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呈黑色,例如东北的黑土,能够吸纳与存储光照热量,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内水热状况。在温室土壤酸碱度的调节上,有机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今,进行作物种植的土壤都并非呈现酸碱平衡状态,主要是因为大气污染所带来的酸雨使得土壤酸性上升,土壤中铝元素活化,抑制植物生长。而过度使用氮、磷、钾等有机肥,再加上地表、地下径流量的降低,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同样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生物性有机质补充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降低重金属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调节土壤酸碱度,从而使土壤中有机质、水之间的比例达到平衡[2]。
2.2 土壤有机质与温室土壤肥力因素关系。土壤有机质又被称为土壤活性物质,活性高的土壤往往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温室土壤肥力高低除肥料的投入外,与土壤水分、空气、养分转化、温度相关,尤其与作为养分转化的有机质密切相关。有专家在研究中检测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磷元素固定能力有关,即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则土壤的磷元素固定能力升高,为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直接联系找到证据。
2.3 土壤有机质对温室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决定了植物生长的速度与产量。作物的产量主要与温室土壤中的全氮、有效磷含量相关,而温室土壤中有机质能够有效调节土壤中氮元素、有效磷元素含量,同时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的可能性,有利于植物生长[3]。
3、土壤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室土壤中水分来源主要由降水、人工灌溉、地下径流等三部分组成,土壤水分状况与温室土壤的黏着性、塑性、黏结性密切相关。同时,土壤水分状况与土壤的热容量、土壤肥力也密切相关。
3.1 土壤水分对温室土壤热容量的影响。由于土壤水分来源多样,因此对土壤水分进行调节非常便利。土壤的含水量时刻处在变化之中,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土壤中的含水量均不相同,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目的在于对土壤温度进行控制。水的热容量较大,因此排水功能较强的土壤往往热容量低,导致土壤温度变化较大。土壤水分会影响土壤的导热率,不同湿度土壤在遭受霜冻后受灾状况各有差异,水分含量高的土壤较水分含量低的土壤夜间导热量大,土壤温度保持相对较好,霜冻受灾状况较轻。但水的热容量有限,且导热率也不是无限增加的,当土壤水分含量到达土壤所能容纳的极限时,虽然热容量在继续增加,但导热率却呈反向变化,反而不利于土壤温度的保持。
3.2 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及水分状况具有显著联系,其规律主要表现在土壤温度升高时,土壤中含水量下降,水分分布不足,黏滞度与张力表现较差,渗透系数也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升高,因此可以说土壤温度与其水分的自由能密切相关。而土壤含水量、水分分布状况又影响到土壤肥力的变化。例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状况为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土壤中相应养分含量越低。此外,土壤中水分含量的降低会造成溶于水的盐、碱等土壤元素析出,使土壤出现板结状况,降低土壤含氧量,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3.3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土壤肥力与温度来体现。土壤温度与土壤中水分的自由能密切相关,土壤温度升高时,土壤中含水量下降,水分分布不足,黏滞度与张力表现较差,渗透系数也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升高。植物生长周期中对于热的需求差异很大,一般是在萌芽期、幼苗期、坐果期或灌浆期以及成熟期尤为明显。催芽和出芽期如果温度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会导致出芽率低、出芽不整齐情况出现,影响到花苞和结果数量,降低植物产量;出芽至盛花期如果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会使植物生长停滞,严重的会导致生长点坏死,降低产量;若生长期温度控制失调,植物会出现叶片生长速度慢,长势弱,叶片泛黄的现象,且少花病果出现的可能性增大;过高的温度还会导致植物开花期花序小,膨果期果实生长缓慢,后劲不足,从而延长植物的生长期或直接导致植物无法成熟。此外,土壤温度过低会造成植物养分离子同化率降低。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较低的土壤温度会影响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使磷元素在植物内部由无机向有机转化的效率有所降低。土壤含水量、水分分布状况又影响到土壤肥力的变化。例如土壤中水分含量的降低会造成溶于水的盐、碱等土壤元素析出,使土壤出现板结,降低土壤含氧量,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4]。
4、总结
综上所述,温室的使用是为了控制土壤温度,以促使植物快速生长,缩短植物的生长期,而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状况对温室土壤温度有不同影响,并通过影响温室土壤温度间接影响温室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状况。通过研究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影响的关系有利于温室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在改善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的状况下,使温室土壤特性能够更适合植物的生长,并将此技术推广至农作物种植之中,大大提高我国农作物种植产量,保障“三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奕沄,张玲.土壤水分迁移对地埋管换热器夏季性能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5(2):115-119.
[2]申思雨,刘哲,吕贻忠.不同种植方式对温室土壤微形态的影响[J].土壤,2016(2):355-360.
[3]景宇鹏,李跃进,姚一萍,等.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微生物、理化因子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2): 128-138.
[4]罗勤,陈竹君,闫波,等.水肥减量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
李连智,韩琳.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13(14):188-189.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95.
分享:
土壤污染的成因丰富多样,涵盖工业废弃物、农药残余、重金属污染等,导致土壤污染物质丰富多样,浓度各异。这种多样性使得各类土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土壤的生态效能以及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直接破坏方面。
2024-11-16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急需高效修复技术来应对。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凭借其电场驱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展现出快速且有效的重金属去除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技术的原理、现状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策略,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2024-11-16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来源复杂,包括工业排放、矿产开采、农药使用等多种人为活动。这种污染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重金属一旦积累在土壤中,将难以通过自然过程进行降解,且极易通过食物链累积和放大,引发生物富集效应,从而引发长期且广泛的环境影响及健康影响。
2024-11-14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是极其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纺织、皮革、涂料等行业均被广泛应用。但其较强的挥发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等存在明显刺激性,对肝、肾功能均有损害,还有较大的致癌可能性。
2024-06-22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这些化学物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甚至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023-09-01我国是地质大国,而地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做到对地表土壤的保护,才能防止地表土壤被重金属所污染,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于地表土壤的检测方法,让检测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不断发展,工业中的重金属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对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研发力度,要有更好的设备对重金属进行监测,方式也要变得多样化,减少对土地土壤的污染,改变这种被污染的情况。
2023-08-29为满足韶关电网供电需求,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建设华电南雄“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是必要的。该工程属于大型电厂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地表,引发水土流失。文章结合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划分,并在围绕防治目标基础上,通过布设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来分区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2022-05-30水土流失量观测是径流小区进行土壤侵蚀测算的基础[5]。当前人工搅拌采样法仍为各地区径流桶泥沙观测的主要方法,但人工搅拌法因其方法的局限性极易受到外因的干扰导致采样误差偏大[6]。叶芝菡[7]等人根据北方土石山区侵蚀泥沙以粗颗粒为主特点研制了全剖面采样器,主要包括采样管、拖柄、固定环、底盘4部分,其通过采样器采集径流桶中从桶底到水面的浑水水柱,再取样测量水柱中的泥沙含量,进而得到径流桶的径流含沙量。
2021-10-08目前我国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截至2015年,我国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约6910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1.4×109m3•d-1[1],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为3.02×107t,到2020年污泥产量达6.00×107t[2]。我国主要通过填埋、焚烧来处置城市污泥[3],但这些处理的污泥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4]。
2021-09-28盐碱地土壤改良是一项重要工程,研究和合理利用盐碱地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盐碱地的危害性,从物理、生物、化学等角度探讨了宁夏青银高速黄河大桥至水洞沟段生态长廊地区目前应用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及取得的效果,以期为周边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生态景观效果提升和优化提供参考。
2021-08-31人气:7381
人气:3184
人气:2497
人气:2044
人气:137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期刊人气:312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8158
国内刊号:11-2640/F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9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493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27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