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血液微生物培养瓶进行无菌体液培养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23-12-05    17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在基层医院进行无菌体液培养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100份无菌体液标本,通过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和直接平皿接种法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使用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通过对两种方法学进行评价分析,选择更加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无菌体液培养方法。结果:100份无菌体液标本中,通过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培养阳性率为16%;直接平皿接种法阳性率为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增菌后100%细菌在1d内阳性预警,转种平皿同时可以通知临床经验用药,直接平皿接种法57.14%细菌在1d内生长并做菌株鉴定,直接平皿接种法检出病原菌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与直接平皿接种法相比更能规避送检环境影响,全自动血培养仪器能实时监控,及时进行阳性预警,灵敏度更高,能有效提高病原菌检出率,直接平皿接种法检出病原菌所需时间更短,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 关键词:
  • 无菌体液
  • 直接平皿接种法
  • 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
  • 阳性率
  • 加入收藏

无菌体液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微生物标本,一旦检出病原体可以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实验室准确、快速进行细菌鉴定为临床诊断病因节约时间,帮助患者节省诊疗费用[1,2]。当前,虽然质谱技术已经成为无菌体液微生物病原学诊断的主流,但是部分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仍然缺乏相应的细菌鉴定设备,故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仍然是提高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的较好方法。本试验共收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100例无菌体液标本,选用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血液微生物培养瓶进行无菌体液培养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无菌体液标本100例,其中脑脊液78例,胸腔积液8例,腹水14例,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所有无菌体液标本均按照无菌操作采取[3]。

1.3仪器与试剂血培养采用Bact/Alert 3D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相对应的专用需氧、厌氧微生物培养瓶,细菌鉴定使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使用的细菌鉴定卡、药敏卡,试验使用的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巧克力平板均由安图生物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临床医生经过患者病情评估后,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采集无菌体液标本。

1.2.1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使用75%乙醇消毒血

液微生物培养瓶口,待瓶口干后直接将样本注入血培养瓶内,样本采集量不小于3mL,颠倒混匀培养瓶防止标本凝固,将血培养瓶送微生物实验室,置全自动血培养仪器内培养,待仪器阳性预警后取出培养瓶,抽取培养液涂片,给临床报告初步菌落形态,便于医生提前经验用药,同时将培养液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置35℃CO2孵育箱培养,待18~24h后对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鉴定及药敏试验,如5d未报阳,报告无细菌生长[4]。

1.2.2直接平皿接种法:将采样后的样本放置在无

菌标本管内转运至微生物试验室,将标本离心取下层液体直接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置35℃CO2孵箱中培养18~24h,如平板有细菌生长,取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鉴定及药敏试验,如48h无细菌生长,报告无细菌生长。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种方法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学阳性率比较

本试验共计收集100例标本,使用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检测有16例样本培养出阳性,阳性率为16%,阳性标本分别为脑脊液11例,腹水标本4例,胸腔积液标本1例,占比分别为68.75%、25%、6.25%;直接平皿接种法有7例标本培养出细菌,阳性率为7%,其检测菌株均与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检测一致性一般(Kappa=0.506,P<0.001)。应用统计学分析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与直接平皿接种法培养阳性检出率得x2=33.081,x2=0.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殷琳,喻华[5]研究结果一致,具体见表1。

表1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与直接平皿接种法培养结果比较

2.2阳性检出时间

直接平皿接种法检出7例阳性:1d内检出并做鉴定的4例,1~2d检出并做鉴定的2例,48h后检出并做鉴定的1例,占比分别为57.14%、28.57%、14.29%。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检出16例,血培养仪器阳性预警时间中位数在为0.53d,0.2~0.4d比例为18.75%,0.4~0.6d比例为43.75%,0.6~0.8d比例为12.5%;0.8~1.0d比例为25%,具体见表2。

表2无菌体液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全自动血培养仪器阳性预警时间分布  


3、讨论


3.1推广价值

近年来,随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宏基因组测序(m NGS)等先进的病原体检测技术出现,无菌体液已经可以直接使用原液进行病原学检测[6],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高效、更加准确,更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7]。但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所对全国医院微生物室检测能力现况的基线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只有平均31%的医院微生物室拥有分子检测平台,而有94%的医院拥有全自动血培养仪器,故使用传统血液微生物培养瓶进行无菌体液培养的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3.2阳性检出率

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进行床旁采集无菌体液,直接将标本注入培养瓶内,减少了标本在体外放置时间和污染的环节,防止因体外环境变化造成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环境敏感菌死亡,同时,血培养瓶内有树脂、药用炭等吸附抗菌药物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常见菌容易生长,也适于苛养菌和厌氧菌生长,能综合提高病原菌检出率,降低漏检率[8]。

3.3无菌标本采集量

无菌体液采样量不同于血液标本,采样标本量受制于各种不同的临床采集情况,根据血培养瓶的营养物质配比要求,成人瓶建议采集量为8~10m L,儿童专用血培养瓶采集量为1~4m L,但是无菌体液量越多,相对菌量也会越多,培养的阳性率就会越高,故推荐在临床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多抽取标本。根据鲁炳怀的研究进展建议如下:当标本满足标本量3~10m L时,采用成人培养瓶;标本量不足3m L时,采用专用儿童培养瓶(适用0.5~5m L的标本培养);若标本量小于0.5m L时,不建议使用血培养瓶,沿用传统方法进行培养[9,10]。

3.4时间分析在基层医疗机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

法在全自动血培养仪器阳性预警后还需要转种平板生长后再做鉴定,所以菌株检出时间没有优势,但是阳性预警提后,实验室可以根据预警的生长曲线,培养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方式初步判定细菌种属,告知临床医生后,医生可以提前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具有质谱分析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将培养液直接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具体菌株,可以给患者诊疗提供循证学依据,从而缩短患者的病程和降低诊疗费用。直接平皿接种法菌株生长需要24~48h,菌株生长后即可直接进行鉴定,相比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更具有优势,临床工作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方法,既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能保证快速检出。

3.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3.5.1加强全流程质量控制无菌体液病原微生物

检测从采样、送检、接受、鉴定是一个多部门,多人参与的工作,检验前、中、后环节的质量把控还有待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还是要加强培训和沟通,通过发放无菌体液标本采集、送检手册,现场宣教,开展全员培训等形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检验前各个环节的质量,加强医护人员及转运人员的无菌意识,防止标本污染而致假阳性,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需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接种、鉴定,严格做好室内质量控制,避免因标本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3.5.2优化病原菌污染菌判定血液微生物培养瓶

因其丰富的营养生长条件,会导致污染菌快速生长,培养结果报告之前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要查阅病历,不能脱离了临床环境只单纯面对标本,把握病原学检测工作始终是服务临床的原则,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症状,采集过程,确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符再发放报告,防止因不严谨的微生物报告结果引起过度医疗[11]。

3.5.3加强方法学推广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检测

技术体现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先进性,但前沿科技覆盖率毕竟有限,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我们要切实用好我们现有的医疗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地选择更加合理、高效、准确的无菌体液试验方法,血液微生物培养瓶法就是此次工作流程和质量改进的一次探索,我们将在医联体单位做进一步推广沿用。


参考文献:

[1]龚兴旺,周永,白梅,等.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的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1):32-33.

[2]王升,张红升.无菌体液细菌培养的新方法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25-3026.

[3]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0):3192-3199.

[4]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WS/T 503-2017[S].2017.

[5]殷琳,喻华,黄湘宁,等.血培养瓶法在无菌体液病原菌培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2696-2697,2700.

[6]张鞠玲,康琳,鲍春梅,等.MALDI-TOF MS技术直接鉴定无菌体液病原菌的效果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24):3016-3021.

[7]蒋燕群,卫国,倪语星.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71.

[8]陈千红.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0):25-28.

[9]鲁炳怀,时琰丽,朱凤霞.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体液病原菌培养[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5):373-374.

[10]张瞿璐,姚国杰,董玉梅.儿童专用血培养瓶提高脑脊液培养阳性率的应用体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04):272-273.

[11]李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287.


基金资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院内课题(2021YNXY-15);


文章来源:李燕,张华,尚有东等.血液微生物培养瓶进行无菌体液培养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兵团医学,2023,21(04):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当代医学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期刊人气:1049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4393

国内刊号:11-4449/R

邮发代号:82-82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