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牛结节性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措施

  2024-06-25    1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以牛结节性皮肤病实际诊疗案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确诊病症,以中西医结合用药技术进行对症治疗,并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牛结节性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 牛结节性皮肤病
  • 疫病诊疗
  • 疫病防控
  • 结合用药技术
  • 加入收藏

2019年我国首次通报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以来,全国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行,多呈零星点状散发,该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牛业的一大疫病。2021年8月崇信县周边地区发现一起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为保障养殖场经济效益,有关部门加大防控力度,采取排查、消毒、隔离、紧急免疫接种、驱蚊灭蝇等防控措施,加强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养殖户,降低舆情舆论,切实降低了养殖场(户)疫情发生风险。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疙瘩皮肤病,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毒性传染病。我国将该病作为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


1、临床特征


所有牛类均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率2%~45%,死亡率10%,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潜伏期为2~4周。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并伴有精神萎靡沮丧、不愿活动、食欲减退、眼睑水肿等症状。在发热后48 h内,皮肤结节数量可能递增,覆盖全身;也可能只有零星几个。颈部、会阴、生殖器、乳房和四肢等部位的皮肤结节明显,结节直径可达5~50 mm,颈下及胸腹部皮下出现水肿,触诊有波动感,小结节会自发消退且不留痕迹,而有些会引发溃疡;大结节通常会纤维化且持续数月。公牛通常不育,并通过精液长期排毒;怀孕母牛可能会流产并持续数月不发情。


2、传播方式


2.1 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毒可水平传播,也能垂直传播。共用水源和引种,均可提升牛结节性皮肤病水平传播和暴发风险。带毒母牛、带毒种公牛都可以将该病垂直传播给犊牛。

2.2 间接接触传播。

健康牛可以通过接触病牛污染的环境,污染的用具、饲料、垫草,病牛粪便、分泌物、毛皮等而感染。经证实,蚊子能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最近发现,非叮咬的苍蝇也具有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作用,其作为传播媒介,通过采食因牛结节性皮肤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从损伤皮肤或体液中携带病毒。


3、疫病诊断


该病可通过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但因为有些病与牛结节性皮肤病极为相似,很难区分,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技术检测。


4、典型案例


4.1 案例一。

某镇某村一散养户电话报告,所饲养的10头牛中有2头牛出现疑似症状,随后组织人员到现场检查诊断。该地属山区地带,主要以放牧为主,饲养环境较差,防疫设施设备落后,加之发病处于盛夏之季,蚊蝇滋生。病牛体温升高40℃,呼吸急促,食欲减退,饮水次数增多,心率正常;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乳房及四肢内侧明显,颈下及胸腹部皮下出现水肿,触诊有波动感。经过治疗该病牛5 d后痊愈。

4.2 案例二。

接某乡某村村级动物防疫员电话报告,该村一农户饲养的5头牛,其中2头牛出现疑似症状(母子),该农户以放牧为主,与案例1共用同一草场,母牛食欲减退,饮欲增强,眼睑水肿,流泪,体温升高41℃,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且伴有阵发性咳嗽,心率122次/min,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结节,密度较高,部分结节破溃,流脓性分泌物,患畜表现疼痛不安;犊牛精神状况良好,皮肤出现少量结节,无破溃现象,食欲、体温、呼吸、心率均指标正常。母牛经过7 d治疗后痊愈,犊牛5 d后痊愈。


5、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

对患畜采用饮水中添加板青颗粒、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提高牛只自身抵抗能力。

5.1.2 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圈舍内外积水和尿液,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可用0.5%新洁尔灭溶液、3%次氯酸钠溶液、三氯异氰脲酸粉等进行养殖环境和圈舍消毒。

5.1.3 加强驱蚊灭蝇(蠓、蜱、牤)工作。

采用药物和物理方法开展驱杀蚊、蝇、蜱、蠓等昆虫。

5.1.4 转变饲养方式。

为避免牛群混养,交叉感染,严禁放牧,将放牧牛群改为圈养舍饲;严禁群众从周边地区贩运(购进)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牛只。

5.1.5 及时隔离,紧急接种。

对上述病例治疗的同时及时隔离假定健康牛,并对同群牛用羊痘疫苗5倍的羊剂量紧急皮内注射接种。

5.2 治疗原则。

中医以清热解毒,消结散瘀为主;西医以抗病毒、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紧急预防接种。

5.2.1 中药方剂。

板蓝根40 g、大青叶30 g、金银花35 g、连翘30 g、蒲公英25 g、黄连15 g、黄柏30 g、焦山栀35 g、大黄50 g、乳香25 g、没药25 g、元胡20 g、龙胆草30 g、黄芪50 g、皂角刺30 g、甘草15 g,煎汁,候温灌服,1 d 1剂,连服5剂。

5.2.2 西药方剂。

方剂一:呼吸急促或伴有咳嗽症状者使用双黄连20 ml+头孢噻呋钠5 g+地塞米松磷酸钠15 ml,肌肉注射;其他症状使用黄芪多糖30 ml+青霉素800万IU+地塞米松磷酸钠15 ml肌注或者板蓝根30 ml+头孢噻呋钠5 g+地塞米松磷酸钠15 ml,肌肉注射,孕畜不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同时在患病牛只另一侧使用磺胺嘧啶钠30 ml肌肉注射,2 d2次,连用3 d。方剂二:局部溃疡明显者用盐酸林可霉素20 ml+头孢塞夫拉噻呋钠5 g肌注;免疫功能底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者用黄芪多糖30 ml+板蓝根注射液30 ml肌注。1 d 2次,连用3 d。

5.2.3 局部治疗。

可用3%的碘溶液、强力抗生素等药外涂。对皮肤结节未化脓者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然后用碘伏或碘甘油进行涂抹;皮肤结节破溃或形成脓包者用双氧水清洗,然后用碘伏或紫药水进行涂抹。


6、小结


为避免感染造成牛只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要加大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养殖户防控意识,积极构建完善的诊疗方案,对症治疗,做好血清检测和抗体水平监测,并选择使用对症的疫苗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诱导机体产生充足的抗体,才能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谢士杰,朱俊达,王天坤,等.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21, 48(11):4220~4230.

[2]潘玉平,邓瑞雪,胡小慧,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概况、防控及疫苗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23, 53(06):21~24.

[3]李楠,孟锦昕,王建聂,等.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检测及蠓、蚊携带病毒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23, 50(10):4179~4187.

[4]程肖晔,王晓亮,常广军,等.牛结节性皮肤病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23, 55(09):144~150.


文章来源:李喜平,任晶晶,冯欣欣,等.牛结节性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4(07):85-8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畜牧与兽医

期刊名称:畜牧与兽医

期刊人气:437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29-5130

国内刊号:32-1192/S

邮发代号:28-42

创刊时间:193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