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联组(n=56)和二联组(n=56)。二联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和氯吡格雷片300mg/d,PCI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和氯吡格雷片75mg/d,服用6个月。三联组在二联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注射液,起始0.5h内以0.4μg/(kg•min)的速率滴注,之后维持滴注的速率变为0.1μg/(kg•min)。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血小板活化参数(CD62P、CD63)及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FS、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三联组患者LVFS、LVEF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三联组患者CD62P、CD63显著低于二联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糖尿病患者机体糖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VEC)受损严重以及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1]。由于血小板异常活化、聚集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情进展[2]。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指南,但其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差,故有医学专家提出针对此类患者可给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即三联抗血小板治疗[3]。但是,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报道较少,而且有学者认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不良事件的风险[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疗效及出血不良事件的影响,希望为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男性82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5.96±5.46)岁;糖尿病病史(10.57±7.49)年;吸烟史57例,高血压病史70例,卒中史13例,高脂血症史39例,梗死前心绞痛9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6];(3)临床资料齐全;(4)肝、肾、肺、脑功能正常;(5)未合并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6)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了解,然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造血系统疾病;(4)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5)依从性不好,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6)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至入院大于12h;(7)入院前30d内有出血史。
剔除标准:随访期间失访;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不良事件。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规范治疗,包括抗凝、改善微循环、血压控制、降糖、他汀类等药物。二联组住院即刻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mg,批号BJ54589)300mg和氯吡格雷片(法国赛诺菲公司,J20130083,规格75mg,批号S14202003034)300mg,PCI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和氯吡格雷片(75mg/d),1次/d,服用6个月。三联组在二联组的基础上,住院即刻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注射液(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27,规格12.5mg,批号040190101),起始半小时内以0.4μg/(kg·min)的速率滴注,之后维持滴注的速率变为0.1μg/(kg·min)。
1.4评价项目
1.4.1临床疗效[7]
显效: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中异常改变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程度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程度也显著缓解,心电图中ST段下移的幅度减少至少0.05mV或平坦的T波转为直立;无效: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心电图中异常改变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
1.4.2血糖水平
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外周静脉血各4mL,采用C1012-E血液离心机(无锡微色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0r/min离心15min(离心半径10cm),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GA-6全自动血糖检测仪(深圳爱奥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血清餐后2h血糖(2hours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水平,试剂为原厂配套。
1.4.3心功能指标
采用VolusonE8TruScanTM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ractionalshorteningofleftventricularshortaxis,LVFS)。
1.4.4血小板活化参数
采用EPIC-SXL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Beckman公司)检测CD62P、CD63,然后采用EXPO-analysis软件(上海恪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结果以荧光密度表示。
1.4.5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内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出血不良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尿路出血、牙龈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线资料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n=56)和二联组(n=56),三联组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02±5.56)岁;糖尿病病史(10.26±7.60)年;吸烟史28例,高血压病史34例,卒中史6例,高脂血症史20例,梗死前心绞痛4例。二联组男性42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78±5.13)岁;糖尿病病史(10.34±7.25)年,吸烟史29例,高血压病史36例,卒中史7例,高脂血症史19例,梗死前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三联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二联组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FS、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三联组患者LVFS、LVEF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参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三联组患者CD62P、CD63显著低于二联组(P<0.05),见表3。
2.5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比较
治疗期间,三联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二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以及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各脏器,引起各种并发症[8]。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合并症之一,两病并发可加重患者病情,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后出现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而糖尿病患者机体循环处在一个高凝状态,血小板亦处于高度激活状态,故临床公认拮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则[9]。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3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参数比较
表4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比较
阿司匹林为临床诊疗指南Ⅰ类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断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生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但部分患者有阿司匹林抵抗现象[10]。氯吡格雷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腺苷二磷酸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断腺苷二磷酸介导的GPⅡb/Ⅲa受体活化,减少纤维蛋白结合位点的暴露,最终达到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的目的,但存在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等不良反应[11]。替罗非班是一种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够对抗多种途径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在静注给药5min后起效,30min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高达93%,其血小板抑制效应更快速、更直接,但也存在出血不良事件,替罗非班的需在密切观察病人凝血功能的情况下进行[12]。目前国际指南推荐采用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代表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多个研究中心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要求,因此,有专家推荐在二联抗血小板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进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已有研究证实其能改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还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合并糖尿病病人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再狭窄率[12,13,14]。此外,有文献报道,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其在改善血管功能和抗炎方面优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15]。本研究显示,三联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组;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方案不会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病人的血糖水平造成影响。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LVFS、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三联组患者LVFS、LVEF较二联组显著升高,提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病人的心功能。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三联组患者CD62P、CD63较二联组下降更为显著,提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能够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病人的血小板活化水平。此外,接受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并没有明显增加,提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亦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胡延,张萍.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6).493-496.
[2]丛莎莎,田萍.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95-96.
[3]刘洋,刘恒亮陈奇,等.双联抗血小板联合替罗非班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2)200-204,208
[6]杨娜.张化冰,李玉秀.《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p更新与解读[].协和医学杂志,2019,10(05).476-480.
[8]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12]宋伟,林祖近.蔡海鹏.阿司匹林、氮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对行PC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4)47-49,66
[15]孙超.替罗非班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J.中国处方药,2019,17(2)101-102
文章来源:吴会玲,侯凤辉,娄侠,付晓燕.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21,44(06):1296-1300.
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703A208)
分享:
精神分裂症疾病临床比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等,导致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给予该病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1-3]。精神分裂症疾病比较特殊,患者症状多样性,且病情较为复杂,治疗的难度较大[4-5]。
2025-03-10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 2 周后发作,主要是由于脑缺血性改变引起的神经递质平衡紊乱、脑功能代谢障碍,导致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丙戊酸钠属于广谱抗癫痫药物,对于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已被临床证实。但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需要联合多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易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2025-02-06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其是一种常见细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和继发性脑膜炎等。目前共识推荐以四环素、多黏菌素、舒巴坦酶复合制剂为基础联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但其耐药性不断增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十分有限。
2025-01-2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因其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病死率已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峻挑战。在应对CRKP感染的治疗药物中,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使用限制,因此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 CZA)已成为CRKP感染治疗的较优选择。
2024-12-02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症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研究深入,中老年MS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前MS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多项MS动物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和临床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平衡是导致 MS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
2024-11-1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以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为主的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群体,每年发病率为(0.22~93.7)/10万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IPF患者肺纤维化进程,但整体疗效未能达到预期,且长期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2024-10-24喹乙醇(Olaquindox, OLA),又名倍育诺,属于喹噁啉类.它是以邻硝基苯胺为化学原料合成一种具有广谱性抗菌类药物,其对动物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同时又增强饲料转化率,减少动物疾病发生.长久以来,喹乙醇被认为低毒有效抗菌类药品,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渔业及动物皮毛养殖上.
2024-09-09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行性肺间质性纤维化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增加,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3~5年。IPF预后较差,至今依然只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药物可能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而在肺纤维化的早期发展阶段,除了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PI3K/AKT通路作用于肺上皮细胞外。
2024-08-01柳氮磺吡啶(SSZ)是一种广谱类磺胺抗菌药,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溃肠性结肠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过量使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脏坏死、甚至男性不育等严重症状,用量过少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因此检测分析柳氮磺吡啶含量,对于疾病的治疗及不良症状的避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2024-07-11长链游离脂肪酸(long-chain free fatty acids, LCFFA)可以作为配体分子结合于相应受体,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代谢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LCFFA受体分为核受体和细胞膜受体两大类。LCFFA可进入细胞,结合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激活此类核受体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2024-06-19人气:18513
人气:16599
人气:15949
人气:15243
人气:1473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药事
期刊人气:6286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7777
国内刊号:11-2858/R
邮发代号:18-142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