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画像技术的医学生“精准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2024-04-23    5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依托教育大数据的画像技术,探索“精准定位—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估”的医学生“精准思政”育人框架与实践逻辑。从医学生“精准思政”实施的主体、内容、途径三个维度,提出建立全员育人团队、拓宽多维育人渠道、构建医教融合体系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 “精准思政”
  • 医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画像技术
  • 育人模式
  • 加入收藏

“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是坚持精准思维、实现精准育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精髓在于精准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特征,精准推荐适配教育内容。由于医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密切相关,社会对他们的思政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实施有效的“精准思政”尤为重要。画像技术可以精准捕捉信息,处理海量信息,提炼教育需求,为思政教育革新带来新的契机。笔者依托画像技术,立足医学生群体特征和教育需求,构建符合医学生发展规律并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精准思政育人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医学生精准思政的群体画像特点


由于医学专业属性和职业色彩较强,高校“精准思政”教育要充分体现医学特色。依托大数据建立的医学生群体画像能够准确反映其群体特点和思政教育需求,因此,群体画像是实施医学生精准思政的有效手段。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要求,又要联系医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1]。具体而言,医学生思政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促进医学生思想发展,培养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

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医学生,教学活动和场景应契合其学习特征和个体发展规律。从学习特点来看,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的学制更长,学业压力更大,学习场景包括学校和医院。医学生要学习5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完成三到四年基础课程学习,以及在医院完成一年的全科室轮转的实习,还要参加各类学科考试、毕业考试、实操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学习任务繁重。针对医学生的“精准思政”课程,高校要精简课程,减轻医学生的学业负担。医学生作为未来医者,肩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生死重任。高校要通过思政教育,开展医学人文启蒙,培育医学生良好的政治信仰,满足医疗职业发展的道德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增加思政课堂吸引力,挖掘医学专业教育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未来更好就业奠定基础。

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在内容和方法上反映医学教育的革新精神,联系医学专业开展教育活动。医学本质上是关乎生命的人学,需要人文教育的滋养,与思政教育存在共通性。医学生思政教育应以医学专业学习需求为切入点,挖掘医学专业知识的思政教育资源。一方面,引入医学哲学和医学史内容。比如,我国传统医学推崇的医者“仁心仁术”,医病治病追求身体和谐的自然状态,“至精至诚”的医患关系等,都闪耀哲学光辉。现代医学科学应对心因性、精神类疾病时,无法在人体脏器找到对应的治疗靶心,医生对病患内在精神的影响尤为重要,体现了哲学的联系论。现代医学科学追求的求真、严谨、务实理性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唯物论一脉相承。当前“三下乡诊疗活动”“义诊志愿活动”等,正是思政教育中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引入医学生喜闻乐见的医学教育方法,应用PBL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探讨医学中的思政案例,邀请一线专家应用“案例教学法”,讲述医学实践案例,传递思政教育蕴含的奉献精神。


二、医学生精准思政育人模式构建


从医学生教育需求侧出发,引入画像技术,探讨思政教育资源与医学生思政教育供求之间的关系,构建“精准定位—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估”的精准思政育人模式。

(一)精准定位: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

实施精准思政的前提是精准定位受教育者的需求。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只有顺应医学改革发展趋势,体现医学特色,触及医学生的灵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依据画像技术前期呈现的医学生个性画像、思政宣教画像、孤僻行为画像、综合素质评价画像,分析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

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既有普通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也有医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医学生有着其他“00”后一样的思想特点,乐于对时政热点表达观点。由于医学生身处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医学生“自主认知”和“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并存,其容易沉浸在自己感兴趣信息的狭小空间,难以及时掌握重要信息。因此,高校要实施“精准思政”,破解医学生信息自我封闭的桎梏。另外,从医学生群体特色来看,思政教育还要融入与医学生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包括医学人文精神、仁心仁术的职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

(二)精准分析:当前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精准思政”的实施依托对医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精准判断[2]。画像技术的发展为全面分析医学生思政状况提供了智能技术支持,当前思政教育可以运用各类信息系统与数据库资源,捕捉每个医学生的成长轨迹,归纳医学生思想状况特征,反思当前思政教育不足,探索由共性教育转向个性化的有效方法。

依托画像技术的思政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聚类分析、离群分析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算法,数据库经过多次聚类分析获取画像的标签值,进而获取各自指标值下的细分医学生群体特征,以此类推,将医学生群体不断细化甚至可以具体到单个学生,再匹配合适的思政工作场景,给予精细化的思政教育[3][4]。离群分析主要聚焦偏离大部分数据的群体,捕获那些显著偏离多数模式的异常情况。运用离群分析法能够精准掌握医学生的孤僻行为离群点、学业预警群等,以便对医学生的异常学习状况及时予以干预[5]。关联分析方法不但关注因果因素,而且纵观所有可能关系。高校运用关联分析算法,分析医学生的全景信息,掌握医学生的全部数据,因而关联分析在了解医学生思想全貌和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

(三)精准供给: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内容

画像技术服务医学生“精准思政”的重要功能是精准匹配。通过推送满足医学生思政教育需求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与学习者之间的精准匹配[6]。画像技术能够深度挖掘医学生的知识偏好,形成教育资源数据集合,主动推送适合医学生教育需要、学习准备和认知风格的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学习序列,并对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测,形成一个迭代更新的过程。首先,高校借助画像技术获取医学生学习数据和教师决策数据,订制恰当的“精准思政”教育方案。高校将宏观思政议题分解为微观话题,再根据每个医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和订制思政教育方案,结合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反馈,进行思政理论课程设计、实践调研活动安排和日常思政活动开展。其次,高校借助遗传算法技术匹配每个医学生,精选“精准思政”方案。从概率学角度选择最优思政教育方案,进行培养方案设计、教务排课、调研任务分配。医学生的思想状况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动态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融入医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和专业知识。

(四)精准评估:医学生思政教育实施效果

精准评估旨在检验精准思政实施效果。画像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精准评估赋能,高校借助画像技术既可以检测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反馈医学生的接受情况。在学生学习成果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主动辨识、无感采集等智能手段,多维追踪医学生的学习轨迹,勾勒其思想行动轨迹,及时检测、对比医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后的变化,形成动态立体的过程性学生评价。在教师教学成效方面,基于教学实践数据建立的学习评价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参考。高校要借助相关性建模技术对医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方案进行匹配,预判可能出现的学习反馈与教学效果,及时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


三、实施医学生精准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主体维度:建立全员育人团队,激发医学生自主性

将画像技术引入医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务必警惕由此带来的思政教育机械化、医学生学习浅表化等问题,要建立和培育一支兼具思想政治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团队。

精准思政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医学生全面发展。医学生成长于物质富足和网络发达的环境,其自我意识更强烈,更渴望自我表达。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医学生的群体特征,唤醒其主体意识,激发医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升医学生的网络思政素养,从“我要学”转化为“我会学”,避免他们迷失在同质化信息空间。由于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其遇到的种种思想困顿需要专业教师答疑解惑。一方面,高校要建设好一支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要构建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思政教师需要在内容、方法、语言上下功夫,激发医学生兴趣,启迪医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政教师要主动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关注医学热点,在教学内容里注入医学元素。在教学方法方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政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援引医学人物传记和典型事件。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教师要贴近医学生特点,避免严肃说教,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吸引医学生。另外,鉴于医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和医院带教医生负责,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辅导员、带教医生、学工队伍的联系,保证教育延续性和一致性,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二)途径维度:拓宽多维育人渠道,促进思政精准发力

当前,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完成,医学生精准思政教育需要拓宽思政育人通道。高校既要重视思政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也要用好日常思政教育渠道,同时拓展医学特色的思政育人渠道。

第一,发挥思政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当前医学生的思政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基础课。高校教师讲授课程时应引入与医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吸收医学史相关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适当融入卫生法并探讨医患纠纷案例,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另外,在思政课程群中纳入医学伦理前沿等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安排医学生自由选修。第二,用好日常思政教育渠道。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要搭建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三级思政育人队伍,创建联动体制机制,制订管理办法,明确层级责任,及时考核调整。思政育人团队要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政育人团队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要处理好灌输与引导、思想问题与实践问题的关系,用好批评、表扬、谈心等教育艺术,将医学人文素养贯穿党团活动、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第三,开拓课程思政新渠道。课程思政是在协同育人大格局下,通过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课程思政遵循“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寻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在价值的关联性,是对传统思政育人方式的整合与超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强调专业教师的培育人才和思想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关注本学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布局方位、发展方向等重大现实问题[7],依据学科知识特点培养医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高校教师要同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将思政元素渗入专业知识,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第四,拓宽医学特色的思政育人渠道。开展与医学相关的思政主题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医学生能够感知医学发展脉络,了解我国医疗改革落实情况,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激发医者责任感,有助于其早日成为思想品质过硬、医术高超的医学人才。

(三)内容维度:构建医教融合体系,突出医学思政特色

医学生的思政内容遵循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有体现大学生特征的思政基础性内容,也要有满足医学生特殊发展需求的医学专业内容。

第一,夯实思政基础课程。医学生要了解我国国情、政治制度、法治建设,学会用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感受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投身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第二,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关切医学生个体发展。医生职业道德精神要求医学生身心健康,具备职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待病人有仁爱之心,对待医术要精益求精。高校应供给适合医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内容,补充个人修养内容和医学职业道德修养内容;要涵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其关心弱势群体,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第三,医学人文教育为思政内容注入新活力。高校要在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合理融入医学史、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前沿等相关专业内容,使医学生能够领悟医学哲学的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树立法治观念,秉持救死扶伤信念,坚守伦理道德边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医患冲突。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2]逢索.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核心理念与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20(5):102-106.

[3]许科红.大学生个性因素的聚类分析与教育管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12):177-188.

[4]黄文林.基于学生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4-111.

[5]陆柳生,余明晖.基于离群点检测的学生学习状态分析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6(3):35-40.

[6]尹婷婷,龚思怡,曾宪玉.基于用户画像技术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推荐服务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11):29-35.

[7]田歧立.新时代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德逻辑及实践指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88-95.


基金资助: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健康中原建设高等医学精准育人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32400410247); 2023年度新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SKL-2023-13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王宏玲,刘慧仿.基于画像技术的医学生“精准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2):89-9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51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4-5043

国内刊号:41-1403/N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