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毛泽东认为新闻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其长期从事新闻活动的经验总结,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工作就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在增强党性的同时反映群众的心声。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卓越的新闻理论家和实践家。坚持党性原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灵魂和核心。
一、毛泽东的党性新闻观探源
毛泽东的党性新闻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一)对马恩列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又服务和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因此,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是一定阶级的舆论工具。“新闻的党性”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早在1842年年初,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就指出:“党派的名称对政治性报刊来说则是一种必要的范畴。”意思就是政治性报刊应该具有党派性。而恩格斯在《瑞士报刊》一文中也认为各国报刊里都有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并且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1905年列宁在著名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正式提出了新闻的党性原则。他认为,“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并把新闻事业比作社会主义事业的耳目喉舌、齿轮和螺丝钉。这些都成为毛泽东党性新闻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堕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受西方人办报的影响,国人办报也逐渐兴起。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形成了论政和政治家办报的传统,走上了从政论到政党报纸的发展道路。为挽救民族危亡,各团体和政党不断通过报刊宣扬其主张和信仰,并形成了各自的办报思想,这对毛泽东党性新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是反帝反封建的政党,没有当局的支持,必须以秘密活动为主,下到基层,深入群众,宣传党的主张。这样的严峻条件决定了共产党把新闻事业纳入视野时就把它作为党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直接为党的革命斗争服务,从而十分强调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和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三)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活动
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报刊对唤醒民众、推动革命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他怀抱救国救民之目的,于1919年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他担任了《政治周报》主编,鲜明地指出其出版目的是“为了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他积极为苏区的报刊撰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工人》《八路军军政杂志》《解放日报》等报刊相继出版,毛泽东亲自为它们撰写发刊词,拟定出版方针。在《解放日报》发刊词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十分关注党的新闻工作。长期的新闻实践,不仅使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更加深了他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认识。
二、毛泽东党性新闻观的内容
毛泽东一生善于运用新闻工具从事和指导革命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党性新闻观,认为党性是政党的阶级属性,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因此,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党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新闻工作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按新闻规律办事
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总是渗透着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影响着广大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无产阶级的新闻宣传,理所当然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来影响引导舆论,从而教育激励人民。因此,只有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使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运动,使共产主义成为他们的信仰和行动指南,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在组织上,新闻工作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符合党的要求和使命
毛泽东曾指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为此,不仅要召集新闻记者、报纸工作人员和广播工作人员等开会交换意见,告诉他们在新闻宣传中应遵循的方针,从而使宣传工作不致偏离党所规定的方向;同时新闻工作者必须经常检查自己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错误立即纠正。此外,还要根据新闻工作精神,检查新闻宣传工作,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抓社论,把握党报宣传的基调,从而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三)强调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增强党性,还要反映群众的心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所以站在党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听党的话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为人民服务上,提倡党性就是强调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原则,同样也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党的立场上来进行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来满足人民的需求,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在本质上它们是一致的。因此,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在反映民生、民情、民意时有大局意识;同时在宣传党的思想、决策、行为时,也要有群众观点,在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同时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三、坚持毛泽东党性新闻观的意义
毛泽东的党性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其后党的历届领导人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毛泽东的党性新闻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无产阶级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就要保证新闻事业具有坚强的党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党性原则,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4]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刘见初.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聂云鹤.浅析毛泽东的党性新闻观[J].决策探索(下),2020(11):56-57.
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革新,回顾和梳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脉络,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催生了不同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2022-01-26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应当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开展完善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加强纪检监察和企业的联系,帮助做好对于国有企业的综合性管控。所以,必须要结合不同的管理需要来落实纪检监察工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021-11-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在校大学生4000多万人,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思想交汇的复杂程度及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
2021-10-27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更加重视党建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与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将党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独特的党建文化体系。论文主要对企业开展党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09-07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将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汲取奋进力量。
2021-08-24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讴歌湖南农民禁烟运动,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把不吃鸦片作为入党的条件之一。周恩来在东江地区禁烟毒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领导地方禁毒工作。大革命时期,李立三、彭湃、韦拔群、贾力更等领导了工农禁烟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季壮、张鼎丞、方志敏、熊国炳等在苏区禁烟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霍维德、王凤斋、王世泰等是党领导的禁毒机构的负责人。
2021-08-24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2021-08-23新冠疫情大考书写着中国之治的新篇章,既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和无比优势,也淬炼了中国之治的硬核精神和独特范式。后疫情时代,应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丰富和完善中国之治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未来传承中,必须坚持四个自信与中国之治深度融合,以意识形态筑牢政党之治的根基,以目标追求阐明大国之治的精髓,以制度建设扩大人民之治的优势,以文化创新寻求文明之治的认同,促进中国之治的特色道路、理论精髓、制度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2021-08-19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少数。然而,在法治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传统人治思维、依法办事观念不强等问题,不能完全适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为此,应通过建立健全法治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法治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法治环境等措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2021-08-19开展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并逐渐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可以切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寻根溯源中,重温延边地区革命力量抵御外敌、顽强作战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有利于唤醒"初心"意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1-08-19我要评论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