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2021-08-19    31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开展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并逐渐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可以切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寻根溯源中,重温延边地区革命力量抵御外敌、顽强作战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有利于唤醒"初心"意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关键词:
  • 传统
  • 党性教育
  • 对策建议
  • 现场教育水平
  • 加入收藏

一、延边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著名诗人贺敬之留下的“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延边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光辉写照。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记录了延边各族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战斗经历。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是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的客观需要,是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的需求。延边一直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州委多次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作出系列部署和谋划,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建设好州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按照革命历史时期的不同,延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分布有所不同,但总体看,八个市(县)均有分布,其中较为密集的是汪清县、延吉市、和龙市、龙井市。其中,遗址遗迹大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

延边州现有革命遗址遗迹1 788处、党性教育基地100余个,其中州级14个,县级94个,可接受3万人同时开展现场教学和参观考察培训。当前,延边党性教育基地已基本形成以两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主阵地,以各市(县)级基地为补充的党性教育基地的教育格局。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到延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人员达40余万人次。部分党性教育基地已成为延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品牌,在省内外影响力逐年提升,被省内和国家有关部委设为现场教学基地。同时,不断探索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师资队伍,形成了大学、党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主的三种类型师资队伍。

延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线路设计比较丰富。一日线,依托一个市(县)精品教学点的教学及一堂专题教学课教学为主,如州委党校教学+延吉市五凤村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两日线、三日线,以一到两个市(县)现场教学为主加一堂专题教学课,如州委党校(延边大学)课堂教学+珲春大荒沟党史展览馆+汪清县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五日线、七日线,以州委党校(延边大学)延边抗联斗争史+朝鲜族民族文化+三到五个市(县)现场教学为主。同时,也设计了跨地区如延边—白山、延边—吉林、延边—通化,设计了跨境如延边—朝鲜、延边—俄罗斯等教学线路。这些教学线路的设计和使用对于宣传延边、加强“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不足及成因


尽管近年来延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作用发挥明显,但利用党性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与新时代新形势发展、与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与干部教育培训任务需求相比,还有许多不协调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地建设发展以及利用基地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不足。

(一)党性教育基地开发建设还存在不足

1.年代久远,数量多、分布广,开发利用面临严峻形势。

延边州目前已发现和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1 500余处,分布在全州8个市(县),60余个乡镇街道和1 000余个村屯社区当中,这些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维护的建设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不断地开发建设和利用,但多数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量有限、地处边疆、位置偏远等原因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部分纪念碑还是60年代、80年代树立的,字迹已斑驳,很多已不能辨认。在开发建设上受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不足,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教学素材,应用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中,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2.经费不足,开发建设工作举步维艰。

延边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决定了开发建设必然要求大量的经费,投资兴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收到经济效益周期较长。在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下,单靠政府出资兴建很难完成。

3.体制不畅,建设合力不强。

延边州红色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分别隶属于党史研究室、文广新局、民政局、旅发委等部门管理,组织部门直接管理的相对较少(14个)。这些部门对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尽相同。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涉及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资源挖掘、课程开发等方方面面,制约因素较多,协调难度较大,从而影响整体建设发展质量。

(二)党性教育品牌不够响亮

1.主题特色不够明显。

每到现场遗址有千篇一律的印象,其根本原因是基地特色不鲜明的真实写照,建设同质化,授课浅表化。有的基地主题提炼不够精准,甚至没有明确主题;有的基地特色不明,个性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单打独斗”的建设方式,为保证实用性,都想把基地建得有规模而全面;另一方面,体现基地主题特色的软件建设难度大、要求高,致使一些基地难有建树。利用这些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教学效果与理想化效果相差甚远。

2.宣传推介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有效。

延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宣传推介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有效,基本属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初步阶段,对于外界的宣传属于被动的询问式,或利用传统媒体兼做推广,有创意的自选动作几乎没有,旅游宣传材料不够新颖,营销识别系统缺乏统一性,更谈不上对现场教学这种灵活式党性教育新模式的广泛宣传。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受资源开发、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深入,站位不高,宣传推介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存在阵发性、随意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推介效果。

3.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建设较为薄弱。有的课程理论支撑不足,对党性内涵阐释不深,说理性不够;有的对当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掌握不准、贴得不紧,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够;有的对教育资源主题提炼不准不深,存在牵强附会生硬说教或人为拔高的问题,认同感不够。有的讲解员讲解内容空洞、情感投入不足,缺乏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说服力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难以融入心灵。

(三)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1.有丰富现场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

延边州从事革命文化遗址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师资力量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面临重重困难,能让广大学员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的高质量水平的教师不多。

2.没有形成梯队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受编制所限,部分党校缺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数量不足,而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多数是由市、县党校老师等来担任,制约因素较多,难以满足教研教学需要。讲解员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等与开展党性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3.教学方式不够新颖。

延边各级党校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全州八个市(县)党校教师年龄构成中,90后年轻教师累计少于10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待于提高,加之年轻教师授课机会较少,不具备专门完成一个教学线路或者一个整体现场教学点的精力,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纷繁的培训任务,临时抱佛脚准备授课专题,而年轻教师则很少有机会进入课堂面对学员,做到生课熟讲的精力不够,完成主体班次教学尚且精力不够,更谈不到更新教学方式、设计生动有影响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


三、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

1.充分认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党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党性教育宝贵的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进行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是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大力提高现场教学水平,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内生优势,释放新时代国家发展带给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政策红利,实现物质和精神共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党性教育良性和谐发展。

2.提高政治站位,发挥革命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全面协调具有积极意义。发挥现场教学在党性教育中的优势,规避现场教学实际效果存在的不足,把现场教学课程放在整个党性修养教育系统课程中进行统筹安排考虑,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在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现场教学自身的规律,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选教学点、优化教学设计、强化现场教学效果、注重评价反馈体系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现场教学在党性教育中的优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优势,摸清“家底”

1.厘清延边现有革命文化资源存量。

在坚持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家底,扎实做好前期普查工作,廓清延边红色文化资源总量基础上,不断优化州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始终坚持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宏观把握差异化发展、错位建设的整体思路。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力量解决所需,由组织部门牵头,其他各行政部门协同负责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机制,统筹兼顾地研究解决不同市(县)党性教育基地在建设、运行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推动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发挥边疆近海优势。

发挥延边边疆近海优势,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经济社会资源和优秀师资注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和利用保护,将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整体设计规划,以现场教学这一形式提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率,聚焦培训需求,形成适用不同培训主题、不同领导干部群体的精品课程。

3.建设一支能够满足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教师队伍。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离不开大量优秀师资的支撑,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循序渐进地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讲解水平高的讲解员队伍,不断加强培训培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有的放矢地建设一支科学、规范、严谨的专业教学管理队伍,保证教学组织有序、红色资源利用运转高效。

(三)创新机制,打造品牌

1.整合资源,抓好“龙头”。

充分发挥“1+1大于2”的优势,整合延边州内不同县域之间、县域内不同教学点的教学资源,以优势资源带动未开发利用资源,抓好有优势的红色文化资源“龙头”教学点的利用,发挥整体优势,以小品牌撬动大资源,活化大资源形成更具影响的品牌,从而形成更大的“龙头”,带动整个党性教育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利用。

2.深挖内涵,打造“精品”。

先进典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是抓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有益经验做法。不断以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为根本,以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为抓手,重点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为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在这些示范基地打造精品课程,培育名师,并适时对党性教育基地和名师进行评审,对达到评审条件的基地和个人进行挂牌升格和嘉奖,将优秀基地和名师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推介。

3.创新形式,拓宽渠道。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果。不断在教育展馆建设中充分融入现代科技要素,在现场教学中也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达到增强党性教育感染力的目的。要建好网上基地(展馆),最大限度拓展基地受众面,从而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同时,要勇于改革创新,推行一体化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规划教学路线,把观看展览、系列访谈、专题教学、交流发言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产生深印象、引起强烈共鸣。不断推进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员真正融入其中,用亲身体验、亲身感知,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肖小华.红色资源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的原则和策略——以现场体验式教学为例[J].党政论坛,2021(2).

[2]章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研究综述[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6).

[3]刘书含.优化党校红色现场教学打造红色基因传承最佳路径[J].国际公关,2020(2).


文章来源:林花.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21,37(04):22-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共党史研究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

期刊人气:164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党史研究室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1003-3815

国内刊号:11-1675/D

邮发代号:82-864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