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应当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开展完善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加强纪检监察和企业的联系,帮助做好对于国有企业的综合性管控。所以,必须要结合不同的管理需要来落实纪检监察工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文章主要结合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研究分析。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并保障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通过更加完善的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来实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落实,并帮助带动企业的有效发展,在加强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也应当明确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并分析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地提出和分析了解决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困境的对策,希望对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
(一)保障党和政府领导的权威
现阶段,针对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有效地推动党和国家领导,也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情况的综合把握,同时可有效保障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我国国有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属于国有资产,也属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来加强对于国有公司的管控,所以对于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推动党和国家的管理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也做好对于国有企业的综合性控制,通过纪检检查企业内部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也能够检查其是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合法经营的要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程度的解放,也能够带动市场经济良好发展,同时出现了不良社会风气,这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部分企业内部往往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部分经营管理者出现贪污、受贿和腐败的现象,对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所侵害,所以开展更加良好完善的国企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地对这种行为及管理者进行打击和警示,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资产,也对国有企业产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纪检监察队伍的工作模式有待优化
在现阶段的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很多监督管理者年龄普遍较年长,同时,一些纪检监察队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导致纪检监察工作质量难以有效提升。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纪检监察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工作程序来开展,并没有将新型的管理方式进行推动和应用,难以有效地发挥出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性作用,导致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队伍没有及时吸收新型人才,再加上纪检监察队伍难以实现纪检监察知识的及时学习,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落后,且纪检监察队伍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很多管理者往往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识,致使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对落后,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建设和发展。
(二)思想认识有待强化提升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仅仅重视生产经营,更多注重企业的发展数据,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出现片面地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在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对于整体的纪检监察工作,往往会出现应付、敷衍的情况,并没有将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地推动,导致纪检监察工作仅仅停留在书面资料方面,仅以一些传统的宣传教育为主,导致纪检监察工作难以有效的发挥。同时,部分纪检监察工作往往出于自我责任意识,可能会由于纪检监察处于“坏人”的角色,很多纪检管理人员往往会认为对于自我的关系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对于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影响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指导联系性不高
在开展纪检监查过程中,往往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弥补内部监督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良好的内外部监督形成合力,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方式,才能有效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但是部分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工作,往往缺乏完善的外部监督指导,影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很多企业的监察工作往往都是在内部开展,如果在内部监督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外部监督指导,导致内部的纪检监察工作缺乏有效的震慑力和警示作用,很多企业内部所出现的贪污腐败,都是由于内部监督不足所导致的,如果单纯的按照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必须要通过良好的外部的辅助监督,才能够有效落实对于权力的管控,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有序的开展,并推动国有企业良好的运行。
(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有待加强
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过程中,部分企业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整体的宣传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更多的是通过通知落实一些党政方针政策,影响全员的参与积极性,部分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的落实程度不高,对于一些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业务流程也缺乏良好的监管手段,并不能够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部分企业内部的反腐倡廉的活动较为单一,所以对于一些党员干部的吸引力不足,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发展有所限制。
三、解决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困境的对策
(一)重视纪检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要不断地重视纪检监察工作,要积极有效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其他部门的宣传教育,这就需要让纪检监察人员明确地认识到自我工作的职责,才能够促进纪检监察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有效落实。当然,纪检监察工作,还应当要依托于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党的相关政策来进行管理,不断强化内部监督,要做好公正廉洁的宣传指导,在企业决策过程中也应当要听证于民,要不断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透明度,尤其要健全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地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
在企业内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应当要明确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要积极地把握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尤其要落实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划,这就需要做好廉洁的风险防控工作,要通过更加完善廉洁风险防护,加强对于企业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管控,同时还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岗位和职责来进行有效全面地梳理,要将企业的岗位廉政风险,融入到企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中,同时还应当加强巡视工作,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的党委班子以及党员干部意见的分析,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出解决方案。同时,纪检监察工作应当定期地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尤其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活动,有效推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当然,纪律教育过程中应当推动各项活动积极有序开展,注重基层关键人员的廉洁教育,避免出现小干部犯大案的情况。
(三)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地推动国有企业监察部门的保障工作,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纪检监察制度,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性落实,尤其要强化对于基层检察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的规范性建设,将完善制度体系和经济体系融入。其中,纪检人员要做好完善监管工作,要将领导的管理职责和范围进行有效地落实,避免出现权力滥用。当然,要构建起完善的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应当有明确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
(四)要推动“三转”真正落地
“三转”就是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企业的纪检检查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紧密性联系,尤其要有效地推动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要积极的转变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方式和工作作风,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方式来落实从严治党的原则,不断地推动国企内部改革发展,通过“三转”来实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地促进国企内部监察治理的有效提升,而在针对“三转”的优化落实过程中,应当不断推动国企内部监察的职责有效发挥,要推动其整体运行机制有序运行,避免出现教条化、形式化。转职能:应当结合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体系,要积极的从严治企,规范权力的运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当然,在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也应当推动整体的运行状态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法治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不断地落实整体的管理职责,从单一的纪检监察工作落实到巡回检查过程中来,实现纪检监督职能的发挥。转方式:应当根据企业的运行特点,结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好对于自身的纪检监察思路优化创新,尤其要避免单一的套用党政机关的监管方式,致使整体企业的纪检监察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所差异。转作风:就是要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职责优化落实,尤其要树立服务企业的管理原则,要深入基层、融入基层,打造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发现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实现良好的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
(五)要推动业务管理和业务监督模式的建立
当然,国有企业在进行纪检监察过程中,应当落实监督职责,避免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尤其要退出具体化的业务监督,要推动整体的管理职能部门的归位,将其转变为业务监督的总体,担负起业务管理和业务监督的双重制度来构建起完善的监督方式,要实现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与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这种“1+N”的监督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专门监督和职能监督所出现的重复监督,能够确保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参与部门业务中解放出来,将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力点,转变到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责上来。通过这种“1+N”的监督方式,将其他职能部门的监督力量发挥出来,也能够保证纪检监察工作的积极有序落实,形成互补的效果,能够不断地提升和扩大企业内部监督的功能,并实现系统内外部的力量和信息的有效交换。
四、结语
总体来讲,在不断变化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监察的重要作用,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形式来推动企业的良好监督管理,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外部监督指导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必须要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在法人中的地位,建立纪检监察制度,推动“三转”真正落地,推动“1+N”监督模式的建立,从而有效地带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渭英.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1):100-101.
[2]李萍.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2(05):21-24.
[3]张勇.新时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30)155-156.
[4]马秀珍.做好新形势下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认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7(05):50-53.
[5]黄建广.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若干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0(28):46-48.
[6]李赐犁,刘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纪检监察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8):14-15.
[7]中国建设银行机关党委课题组.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机关党建研究,2020(08):46-48.
文章来源:杨宇龙.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36):24-25.
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革新,回顾和梳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脉络,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催生了不同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2022-01-26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应当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开展完善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加强纪检监察和企业的联系,帮助做好对于国有企业的综合性管控。所以,必须要结合不同的管理需要来落实纪检监察工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021-11-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在校大学生4000多万人,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思想交汇的复杂程度及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
2021-10-27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更加重视党建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与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将党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独特的党建文化体系。论文主要对企业开展党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09-07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将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汲取奋进力量。
2021-08-24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讴歌湖南农民禁烟运动,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把不吃鸦片作为入党的条件之一。周恩来在东江地区禁烟毒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领导地方禁毒工作。大革命时期,李立三、彭湃、韦拔群、贾力更等领导了工农禁烟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季壮、张鼎丞、方志敏、熊国炳等在苏区禁烟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霍维德、王凤斋、王世泰等是党领导的禁毒机构的负责人。
2021-08-24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2021-08-23新冠疫情大考书写着中国之治的新篇章,既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和无比优势,也淬炼了中国之治的硬核精神和独特范式。后疫情时代,应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丰富和完善中国之治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未来传承中,必须坚持四个自信与中国之治深度融合,以意识形态筑牢政党之治的根基,以目标追求阐明大国之治的精髓,以制度建设扩大人民之治的优势,以文化创新寻求文明之治的认同,促进中国之治的特色道路、理论精髓、制度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2021-08-19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少数。然而,在法治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传统人治思维、依法办事观念不强等问题,不能完全适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为此,应通过建立健全法治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法治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法治环境等措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2021-08-19开展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并逐渐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可以切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寻根溯源中,重温延边地区革命力量抵御外敌、顽强作战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有利于唤醒"初心"意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1-08-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支部建设
期刊人气:1992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672-7827
国内刊号:14-1397/D
邮发代号:22-271
创刊时间:1961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