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也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我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国家大政方针制定、决策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治国理政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皆同参政党广泛开展各方面的协商,协商民主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新时代下要继续并始终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始终不渝的原则。
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的过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体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让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相关体制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文化建设能力水平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首先就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每一位党员都要始终牢记加入党派的初心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常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用强大的理论修养武装自身,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感责任感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
坚决并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时代是出卷人,而中国共产党是答卷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别的不知名的、不相干的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工作中的始终秉持的不变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显现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参政、议政对我国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国家事务等各方面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继续并始终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在文化建设的始终不渝的遵循。
二、积极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来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凝聚力。拧成一股绳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步向前迈进的情感共识,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价值支柱,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拧成一股绳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参政党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对参政党实际工作都起到了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向中国共产党学习,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政党,尤其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学深、弄懂、悟透,才能做到“理论武装头脑”。同时分阶段、分层次加强各党派党员在实际工作、对专业领域理论动向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水平,才能在和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协商的过程中提供有意义的、有参考价值的、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参政党要发挥自身优势,涉猎不同专业领域,在参政、议政的民主协商过程中,提出有专业性、实用性、有探讨性、有可研性的高质量提案,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
参政党要对自身历史征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党发展过程的思想变化、重要的理论文献等加以深入的学习和挖掘,深入理解民主党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逻辑。同时,要具备国际的、历史的视野,加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载体的普及使各种思潮涌现,需要参政党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具有甄别、鉴别的能力。不能被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所蒙蔽和遮挡。要具有大局意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发展建设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始终保持一致,且发挥好自身的参政、议政的作用。既做到不轻视自己、也不夸大自己的力量,客观的看待自己所在政党的政治力量和政治作用,确保在形形色色各种思潮中,始终坚守本色,和执政党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四、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多种渠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化建设
(一)运用“互联网+”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努力构建包括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动漫、微电影等在内的宣传工作新模式,通过强化线上、线下的互动,带动和推动党内意识形态的建设。
(二)推进各地建立开展诸如“读书会”“诗社”“阅读书苑”等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学习,形成规模化、持久性、规范化、制度性的学习机制。
(三)积极学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观方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需要各级党组织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学习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协调、统揽、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各个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各党派党员理性发声,参政党中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识分子,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更应当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激浊扬清,积极唱响“主旋律”,为纾解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韶兴.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1(04).
[2]李瑜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历史地位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3]任新民.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J].学术探索,2015(03).
[4]季冬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关系探析[J].理论学刊,2013(09).
曾辰,王春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8-9.
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革新,回顾和梳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脉络,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催生了不同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2022-01-26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应当明确认识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开展完善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加强纪检监察和企业的联系,帮助做好对于国有企业的综合性管控。所以,必须要结合不同的管理需要来落实纪检监察工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021-11-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在校大学生4000多万人,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思想交汇的复杂程度及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
2021-10-27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更加重视党建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与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将党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独特的党建文化体系。论文主要对企业开展党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09-07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将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汲取奋进力量。
2021-08-24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讴歌湖南农民禁烟运动,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把不吃鸦片作为入党的条件之一。周恩来在东江地区禁烟毒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领导地方禁毒工作。大革命时期,李立三、彭湃、韦拔群、贾力更等领导了工农禁烟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季壮、张鼎丞、方志敏、熊国炳等在苏区禁烟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霍维德、王凤斋、王世泰等是党领导的禁毒机构的负责人。
2021-08-24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2021-08-23新冠疫情大考书写着中国之治的新篇章,既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和无比优势,也淬炼了中国之治的硬核精神和独特范式。后疫情时代,应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丰富和完善中国之治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未来传承中,必须坚持四个自信与中国之治深度融合,以意识形态筑牢政党之治的根基,以目标追求阐明大国之治的精髓,以制度建设扩大人民之治的优势,以文化创新寻求文明之治的认同,促进中国之治的特色道路、理论精髓、制度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2021-08-19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少数。然而,在法治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传统人治思维、依法办事观念不强等问题,不能完全适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为此,应通过建立健全法治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法治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法治环境等措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2021-08-19开展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并逐渐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水平,可以切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寻根溯源中,重温延边地区革命力量抵御外敌、顽强作战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有利于唤醒"初心"意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1-08-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期刊人气:1297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6-6470
国内刊号:11-3527/D
邮发代号:82-819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37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