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评估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胆管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09月至2021年09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一线化疗后疾病评估达到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以及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的42例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结束后3周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1年总体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39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9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患者疾病稳定,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ORR为23.08%,DCR为53.85%,mPFS达到6.0个月(95%CI,4.997~7.003),1年总体生存率69.2%。82.05%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主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无4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结论:盐酸安罗替尼在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的维持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胆管 癌(biliary tract cancer, BTC),包括肝内胆管 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 GBC),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一项研究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全球BTC发病率增加了25%[1]。中国BTC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出现迅速增长。BTC患者预后不良,预期寿命短,大量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发生死亡[2,3]。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早期BTC患者的主要根治手段,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不可切除或发生远处转移。ABC-02研究奠定了吉西他滨、顺铂(GemCis)化疗方案为晚期BTC的标准一线方案[4],但大多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目前的后线治疗方案疗效有限,标准二线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与积极症状控制(active symptom control, ASC)相比中位OS仅延长了0.9个月,ORR仅为5%[5]。胆管癌患者迫切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 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等介导的通路在BT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不能切除的晚期BTC患者中,75%的患者存在VEGF过表达,这类患者预后差,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6]。有研究表明,10%~16%的胆管癌患者会出现FGFR2融合或重排,这些患者可能病程进展更为缓慢且预后良好[7,8,9,10],目前已有多种FGFR2抑制剂被报道在胆管癌中显示出优秀的缓解率和生存数据,但受限于价格昂贵且可及性差,国内少有患者能获益于FGFR2抑制剂。
盐酸安罗替尼是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包括VEGF、F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和干细胞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 SCFR)及c-Kit在内多种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靶点,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11]。盐酸安罗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细胞癌和软组织肉瘤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12,13,14,15],有小样本研究显示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策略在BTC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基于此研究背景,我们开展了一项开放性、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盐酸安罗替尼维持治疗晚期B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以便探索更有效的晚期BTC治疗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2020年09月至2021年09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经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确 诊的胆管癌患者;②年满18~75周岁(含临界值),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③至少含有1个可客观测量的靶病灶,采用RECIST(1.1版)进行评估;④接收一线化疗至少4个周期后达到CR、PR或SD的患者;⑤入组患者均为首次使用盐酸安罗替尼,且无盐酸安罗替尼使用禁忌证;⑥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主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⑦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前受试者需充分知情,研究者需要详细阐明所有可预见的风险或不适以及其他可选的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①既往5年内或同时患有其它恶性肿瘤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主要脏器功能衰竭,体力状况较差;④患者依从性较差或中途放弃治疗。
1.2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口服盐酸安罗替尼12 mg,每天一次,每次一粒,服药2周停药1周,21天为1个周期,疾病进展(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应暂停给药。可根据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毒性反应程度和预计获益,降低给药剂量至10 mg或8 mg,剂量一经下调不得回调至上一水平。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价标准
整理患者的基线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v1.1)标准,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疗效,每4周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评估。
疗效评价指标定义:①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②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比例之和。③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受试者从第一次使用研究药物开始到肿瘤发生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④1年总体生存率:从第一次使用研究药物开始生存满一年的受试者所占的比例。
1.3.2安全性评价标准
根据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 毒性标准(NCT-CTC 5.0)评估盐酸安罗替尼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及肿瘤特征
本次研究共纳入42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 晚期胆管癌,在39例可接受评价 疗效的患者中,男性22例(56.41%),女性17例(43.59%),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在40~72岁,39例患者ECOG PS评分均为0~1分,所 有患者均经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证实为BTC,其中18例为ICC(46.15%),12例为ECC(30.77%),9例为GCC(23.08%)。根据AJCC癌症分期,在没有肝外转移的情况下,具有肝内多发病灶或转移的肝内胆管癌被归类为局部晚期,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BTC,转移部位以肝脏最常见,其余包括肺、腹膜后、纵隔转移等。临床基线特征见表1。
表1 39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
2.2疗效评价
截止随访结束,39例患者可接受疗效评估,其中5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根据RECISTv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总体ORR为23.08%,DCR达到53.85%,9例(23.08%)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2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30.77%),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表2),1年总体生存率69.2%,超过 一半的患者对盐酸安罗替尼维持治疗有一定反应,部分患者靶 病灶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图1),mPFS 6.0个月(4.997~7.003),PFS曲线见图2。研究结果提示基线血清CA199高水平、肝内胆管来源以及远处转移患者预后可能更差(表3-4)。
表2 39例接受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
图1 39例接受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靶病灶(直径总和)的最大变化
图2 39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表3 39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针对PFS的单变量分析
表4 39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针对PFS的多变量分析
2.3安全性评价
39例患者中有32例(82.05%)出现AEs, 3例患者发生3级AEs, 2例为手足 皮肤反应,1例为乏力,最常见的AEs为 乏力(58.97%)和高血压(58.97%),以及食欲减退(38.46%)、手足皮肤反应(33.33%)等,大多AEs为0-2级,有3例患者因出现无法耐受的AEs降低盐酸安罗替尼的给药剂量,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没有4-5级AEs发生,本研究中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表5)。
表5 39例经一线化疗后疾病未进展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讨论
BT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总体预后不良,ICC患者预后更差,初治时大多已是晚期,仅30%~40%的ICC可以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小于10%,未接受手术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0%[16,17,18]。目前化疗仍是BTC的一线以治疗标准参考方案,以吉西他滨和顺铂为代表的双药联合化疗获益有限,部分研究尝试采用三药联合策略加强疗效,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吉西他滨、顺铂以及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联合化疗有望成为新的一线治疗策略[19],目前该方案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之中。一项对比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滨顺铂疗效的Ⅲ期研究也在进行中[20]。BTC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大多会出现疾病进展,基于ABC-06研究,FOLFOX方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是目前标准二线治疗方案,其ORR仅有5%[21]。鉴于BTC患者化疗获益有限且存在安全性问题,研究人员的研究重心已转向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TOPAZ-1研究最新披露的数据表明,对于不可切除或晚期BTC患者,对比标准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mOS(12.8个月vs 11.5个月),已有相关指南将其推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22]。此外,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可能进一步为晚期BTC患者带来获益。一项Ⅰb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安罗替尼联合TQB2450在晚期BTC患者中疗效良好[23]。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胆道恶性肿瘤领域有待更多的探索和挖掘。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得到证实,广泛应用于临床,瑞戈非尼和仑伐替尼等药物已在晚期BTC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活性[24,25,26]。FGFR融合和重排多见于ICC,大约10%~16%的ICC患者可以发生FGFR融合和重排[8,9,27],通过激活包括JAK-STAT、RAS-BRAF-MEK-ERK和PI3K-AKT-mTOR在内多个下游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侵袭以及血管生成,以推动BTC的发生和发展[28]。国内尚未有FGFR抑制剂上市,但国外已有研究表明derazantinib、infigratinib、futibatinib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活性[21]。基于一项Ⅱ期研究,美国FDA已于2020年4月批准pemigatinib用于晚期胆管癌患者,并以相同适应证被收录于NCCN指南中[29]。
盐酸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作用于VEGFR、FGFR等靶点,产生强大的抗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活性,有研究显示安罗替尼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相比舒尼替尼、索拉非尼更加强大[30]。BTC复发率高,为降低复发风险,一线治疗后继续维持治疗具有可行性。鉴于既往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维持化疗似乎未能给BT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31],盐酸安罗替尼在BTC中具备强大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选择盐酸安罗替尼用于一线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客观缓解率达到23.08%,虽然没有患者达到CR,在一线化疗后接受盐酸安罗替尼维持治疗仍能使9例患者病情进一 步缓解,另有多例患者靶病灶曾出现不同程度的 缩小。53.85%的疾病控制率低于预期,这可能与受试者的基因状态有关,这同样可以解释本研究中不同部位BTC患者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疗效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BTC之间存在分子异质性,已有研究显示FGFR2、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大多见于ICC,而KRAS原癌基因突变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扩增在ECC和GBC更为常见[20]。本研究中基线CA199水平正常的BTC患者疗效更好,基线CA199水平可能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评估患者维持治疗获益。安全性方面,早期研究中安罗替尼已显示出优秀的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与其他口服抗血管生成TKI药物相比更少出现腹泻。与既往研究基 本相符,盐酸安罗替尼维持治疗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中患者常见不 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23/39,58.97%)、高血压(23/39,58.97%)、食欲减退(15/39,38.46%),其中大多数不良反应为l级或2级,所有患者经过症状控制后均得到缓解,13例患者出现了手足皮肤反应,其中2例达到3级并因此降低了盐酸安罗替尼给药剂量,在临床实际中需要加强患者宣教预防手足皮肤反应发生。本研究显示盐酸安罗替尼应用于BTC患者反应良好且安全性可控,维持治疗可能为BTC患者带来获益,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和随访时间不足的局限性,且未进一步分析BTC患者分子分型与盐酸安罗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明确盐酸安罗替尼在晚期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王然,俞远东.晚期胆管癌安罗替尼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17):3232-3236.
分享:
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及病死率也位居前列,且呈上升趋势[2]。此外,直肠癌发病年龄趋于青年化,早期直肠癌可通过手术进行有效治疗,但由于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处于进展期(即Ⅱ/Ⅲ期),这一阶段的直肠癌因未发生远处转移,也被称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rectalcancer,LARC)[3]。
2025-02-08全麻是腹腔镜手术首选麻醉方式,但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大,不仅影响术后康复,还可能在术后出现阿片类药物快速耐受,镇痛效应较差。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是多模式镇痛方案重要组成部分,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2]。超声下实施区域阻滞,可提高药物注入精准度,保证麻醉效果[3]。
2025-02-06严重的CINV会引起患者体液失衡、营养不良,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亦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中断或剂量减少,影响治疗效果[4-5]。因此,有效防治癌症患者CINV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姜,作为一种古老的调味剂,2500年以来亦用作治疗各种肠胃不适,如恶心、呕吐、便秘和胃肠胀气等[6-7]。
2025-02-06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持续的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且这种疲乏与自身活动量不相符,也不会因休息或睡眠而改善,而是与癌症及针对癌症相关治疗的痛苦感受。有调查研究指出 ,60% ~ 90% 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 CRF,对患者正常生活及临床治疗均带来较大影响。
2025-02-05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整体发病中约占85%,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其癌细胞扩散速度较慢,但患者早期发病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察觉,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通常不具备手术条件。目前,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主要采取含铂双药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控制病情进展。
2025-01-20外科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近 20 年来,外科手术条件、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管理等都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食管癌术后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3]。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达 7. 3% ~30. 2%[4⁃6],其相关死亡率在 7. 2% ~ 35. 0%[7],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
2024-12-20结直肠良性肿瘤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2]。结直肠息肉及良性肿瘤疾病表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治疗以手术方案为主,例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切除术,各有优势和不足,使用范围也有不同[3]。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及良性肿瘤切除术是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术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无注射直接圈套切除[4]。
2024-12-19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第3大恶性肿瘤。尽管对于未转移患者而言,手术仍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约一半患者可出现肿瘤转移和复发,因此,化疗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奥沙利铂(L-OHP)可以通过与DNA结合共价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胞凋亡。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目前化疗主要的阻碍之一。
2024-12-1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占所有肺癌的85%。NSCLC的生长速度较慢,早期不易在常规体检中查出,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期NSCLC的关键手段,旨在完全移除肿瘤以实现治愈。然而,隐匿性癌细胞的存在、驱动突变及术后免疫逃逸等导致NSCLC患者在术后复发的风险升高。
2024-12-11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发病早期常无明显不良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最佳治疗机会,且多数患者预后较差。目前针对无法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多予以同步放化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化疗后会出现血栓、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等,单纯予以同步放化疗对病灶局部控制效果较差。
2024-12-10人气:16236
人气:15175
人气:13846
人气:13618
人气:1260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期刊人气:5711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4992
国内刊号:61-1415/R
邮发代号:52-297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